金会然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广大教师最为关心的话题便是: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备课是上课前所做的重要准备工作,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
1.准确把握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
数学课程目标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对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要求。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总体目标涉及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个方面的要求。就每个学段的要求而言,总体目标中提出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在学段目标中都分为相同或相似的几个方面阐述,但随年级提高要求有所不同。以“解决问题”能力为例,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由此可见,《数学课程标准》对各项要求是一个分层次、分项目、纵横联系紧密,逐渐提升的目标和要求体系。我们只有细心研读课程目标,才能深入领会其中的要义;只有领会了其中的要义,才能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方向,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2.走进学生。
学生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张白纸。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建构主义理论也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掌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才能做到准确、恰当地预设,才能确保有效教学的开展。如,“角的认识”一课课前调查发现,学生有这样一些疑问:角是不是羊角、牛角的角?是不是元、角、分的角?是不是角落的角?是不是三角形的角?是不是物体上的角?是不是只要有一个转折点的就是角?角一定是又直又尖的吗?为什么很多物体上都有直角?等等。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现实学情,才能设计出实用的、有价值的学案。变教案为学案,学案可以是板块式的,应该简练和精当。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对每一节课如何组织、引导仔细加以考虑,在头脑中形成很深的印象,但不必写得过于细致。只要把教学的思路加以设计即可,在课堂上真正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还学生思维的空间,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的不同认识是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资源。
3.对教材、教辅材料应有充分的解读。
对教材的吃透,对教辅材料的解读,是备课前的重要内容。新课标教材的编写内容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用教材教”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需要在课前对教材有一个全面、深度、系统的解读。而对教辅材料的解读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对年青教师深入研究教辅材料对于备课时的练习设计难度、深度与广度的把握会起到很大作用。
首先,教师要对教材的全部内容有清晰的认识,放入小学阶段性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从而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进而明确学生学习需要的基础,以及为下一阶段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把握好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难点。明确教材中最主要的内容,贯穿全局、起核心作用之点,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掌握或运用上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启发,引导和疏通。解读教材中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包括教材中的每个信息、提示语、练习等,把握好教材设计的意图。如理解教材中插图的编写意图,为什么用这样的插图?有什么作用?怎么用?经过研究,我们会发现每个插图都能形象地介绍所学内容,指出了与知识相关联的实际问题,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对学生增强感知,建立表象,进行形象记忆,促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助、互补、和谐发展。有时,还可以配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
4.科学处理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在深钻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科学地处理教材。要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意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意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优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
当然,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注意三维目标要全面,课堂预设要充分。设计案例时,要加强学生的互动探究能力的培养。
5.加强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是教师对教学价值进行沉淀、过滤、剔除、保留的过程,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过程。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真正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
6.备课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一般来说,重点内容的主要特征一是应用广泛,二是与以后学习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比如,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最直接的基础,又是解答应用题组成判断的重要概念。无疑,它在全册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和作用,是全册教材中的重点。
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有的体现了新观点和新方法;有的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差距,等等。这种内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心理特征来确定,才能达到有效备课的最佳效果。
7.备核心环节。
这个环节包括教学准备、教学设计(问题的设计、方法的设计)、回顾与反思(回顾精彩、不足、思考、改进等)。教学目标,学生现状,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回顾与反思(包括三维目标、重难点)(包括已知的,未知中的最近发展区)(包括教师教具、课件、学生的准备等)(教学步骤、问题、方法、预测、应对预设等)(回顾精彩,分析成因;回顾失败,改正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