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东风,扬起远帆

2012-04-29 00:44段菊红
考试周刊 2012年20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语文

段菊红

摘要: 教学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渗透到教育领域,给教育带来了希望和生机。它将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直观、形象、有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本文从利用图片描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音乐,以声音触动情感;增加课堂容量,拓展知识面;更新语文教学方式四个方面谈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教学手段运用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成为必然。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通过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给我们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学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最终实现教学的整体改革。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来打天下,主要采用讲、练结合,容易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便以其不可阻挡的势头渗透到教育领域,给教育带来了希望和生机。它将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感熏陶,以期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可以说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我们的教育手段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体验,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的作用显而易见。

一、利用图片描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除了依靠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还受兴趣、情感、动机、需要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单调的课本文字而言,多媒体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更具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比如《中国建筑的特征》这一课,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考虑到说明文本身的枯燥单调性的特点,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寻找了大量的建筑图片,配以文字说明,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通过图片给学生一一讲解,让中国建筑的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平面到立体,甚至个别的零部件都可以清晰展示,让学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利用多媒体进行诗歌教学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诗歌的语言讲究含蓄,“一切景语皆情语”,了解诗歌“景语”中蕴涵的“情语”,将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调动画面,在屏幕上展示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借助电教媒体让学生感受清晰的形象,借助景物调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将比较容易体味诗歌的意境与情感。以《雨霖铃》为例,结合文字内容可以设计这样几组画面:秋季傍晚长亭边;两人相对,手握手,泪眼婆娑;作者站在河边,放眼远眺,面前所见的是一望无际的海面,远处山色朦胧,海面上层层灰蒙蒙的雾气升腾,整个画面是灰色调,好像一幅山水画;杨柳岸边,一轮残月挂在空中。像这一类触景生情、情由景生的诗歌,如果单纯讲解,学生缺少感性认识,往往没有切身体会,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利用图像帮助学生再现诗人所见,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就可以将学生引入与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关的情景之中,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诗歌内涵。

二、借助音乐,以声音触动情感。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每一篇都需要学生熟读甚至成诵,需要老师有感情地朗读,但不是每一篇老师都能读得很有韵味。加上音乐本身就是流动的画面、悦耳的诗篇,这时利用多媒体,紧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选择合适的乐曲配乐朗诵,或选择已录好的范读播放,这样就可以将学生迅速带入到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听起来就会感到韵味无穷,感知到了文章的内涵,这样也才能读书有味,读书有情,读书悟理。《琵琶行》是一篇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古体诗,我在教学时选用了以二胡独奏为主的《病中吟》配乐,这首曲子低沉、委婉,缓慢而缠绵,给人一种悲凉孤独的感觉,很容易创造出这样的情境:枫叶荻花在萧瑟的秋风中颤抖,茫茫的江水中沉浸着一轮冷月,在如此凄清的氛围中,一名委身商人、转徙于江湖的琵琶女,面容憔悴,心绪忧郁,诉说自己不幸的身世,弹奏出无限的伤心……通过配乐朗读,学生已被琵琶女的命运打动了,全堂寂静,音乐声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诗中主人公的无限幽怨和诗歌本身的抑扬顿挫的韵味,给学生以深深的感染。再如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可以播放二胡曲《月夜》做背景音乐;读《虞美人》,以邓丽君唱的《虞美人》来配乐,以此来触动学生情感,可以收到别开生面的教学艺术效果。尤其在讲诗词时,在课间十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该词并播放相应的歌曲。学生边休息边学唱,既能放松心情,丰富课间活动,又能记忆诗词内容,可谓寓教于乐。

三、增加课堂容量,拓展知识面。

通过语文课堂可了解的内容浩如烟海。学生的语文能力取决于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在有限的时间里怎样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更多更广的知识?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提高课堂效率插上了翅膀。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等都可利用多媒体展示,节省了时间。相同的时间内,课堂信息量增加了,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同时知识点的遗忘会比传统教学少得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及听说读写训练上。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随着课堂知识拓展的需要,引入一些课外的作品和相关知识的介绍,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可以开展比较阅读,如《沁园春·雪》可以与《沁园春·长沙》比较,《前赤壁赋》可以与《后赤壁赋》比较阅读,《归园田居》可以与《归去来兮辞》比较,等等。这样,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方便快捷又准确,既减轻老师的负担,又提高课堂效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在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与训练中,运用多媒体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讲病句与连句的练习时,传统教法需教师在黑板上演示,费时费力,一节课讲不了几个。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节省了板书的时间,并且在多媒体课件中有些知识点可以用不同的手段表现,学生一目了然,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病句“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这个句子的问题是句式杂糅,两种句式分别是“靠的是电磁力”和“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可以用颜色或画直线与波浪线来表现,一目了然。利用多媒体,单位时间里,增加了学生训练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更新了语文的教学方式。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方法。教师改变了包揽一切的课堂主宰身份,取而代之的则是教学资源的提供者、研究探索的引导者。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计算机、投影机、大屏幕,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课文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文字、图像、图形、动画、声音、影片和录像等多媒体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研究探索兴趣、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探索的方向和课题。在各小组学生分工合作展开研究探索的过程中,教师是以普通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中间的。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只向学生提出启发性、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以专家的身份来做结论。教师角色从传统讲授者到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变化中,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如在讲《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这篇文章时,第一课时了解作家、作品背景、结构及创作手法,梳理选文的情节,以小组合作确定一个问题上报老师并课下单独思考。第二课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问题,各小组合作讨论,统一观点。这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室的相对封闭性,使教室成为一个开放的民主的师生互动的教育场所。

总之,多媒体教学集声、像、图、文为一体,以其特有的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使语文课堂教学大放异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由于多媒体特点的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运用多媒体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借助这股东风扬起语文教学的远帆,让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