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洲
摘 要 通过比较海峡两岸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做法发现:两岸高等职业教育国际贸易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相同;专业基础课程基本相同,但台湾课程体系构建流程更加规范;学习领域课程大陆开发较多,学术性课程和选修课程则台湾开设较多;在教学方式与方法方面,台湾与大陆都注重灵活多样;在强调务实致用、特色发展的前提下,台湾高等职业教育开始更多地考虑学生的生涯发展。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本位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20—0005—05
台湾的技职学校分为三个层次,即高级职业学校(相当于大陆的职业高中)、专科学校、技术学院与科技大学。台湾从1996年开始鼓励专科学校改制为技术学院,技术学院更名为科技大学。目前,台湾共有技术学院28所,科技大学49所,专科学校仅剩15所,其中14所为护理专科学校。台湾的技职教育体系已由过去以职业高中、专科教育为主,转变为以技术学院、科技大学为主[1],四年制的学士班(四技)学生是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的主力军。
大陆的高等职业教育以高等职业院校为主,2011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为1228所[2]。高等职业学校的学制为三年,培养毕业生规格为大专层次。2010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招生310万人,在校生966万人,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3]。
不管是大陆还是台湾,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方面,两岸有着共同的需求。鉴于此,本文选择台湾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的国际贸易系与大陆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达到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海峡两岸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设置与定位
(一)两岸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设置情况
按台湾“大学校院学科标准分类”,国际贸易学属于商业及管理学门下的贸易学类,专科学校称为科,本科学校称为系。20世纪80年代,为配合中小企业对贸易从业人员的需求,一些专科学校设立国际贸易科,培育具有国际贸易与实务作业能力的中、基层贸易人员,随着这些专科学校升格为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原来的国际贸易科也升格为国际贸易系。2011年,台
湾共有17所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设有国际贸易系(或与之类似的名称)。
大陆高等职业教育国际贸易专业的设置,源于普通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为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2003年教育部组织课题组按照“以职业岗位群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制定了《全国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该目录中财经大类下的经济贸易类(二级类)设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国际商务等专业(三级专业名称)。目前在大陆的高等职业院校中分别有209所、287所和223所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国际商务专业[4]。
(二)两岸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定位比较
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以培育实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政策上定位为专科、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分别培养中层技术人才和高层技术人才。
1999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且规定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为了具体比较,从大陆开设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209所学校中选择3所(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高职院校各1所,一般高职院校1所),从台湾设有国际贸易系的17所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中选择3所,将他们的培养目标列入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大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度一致,台湾国际贸易系的培养目标,尽管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也都强调实务操作和企业实际要求,明显有别于一般大学的培养目标。
二、海峡两岸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比较
(一)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国际贸易系的课程规划
台湾技职院校贯彻大学自治的原则,自主设置课程。为使课程规划符合产业需求、学校整体发展和学生生涯规划,校、院(中心)和系(所)都设有课程规划委员会,并聘请企业代表、毕业校友、校外专家担任咨询委员,共同研讨拟订课程架构。教育主管部门也鼓励学校发展本位课程,并制定“技专校院学校本位系科课程发展参考手册”。该手册以系科共同必修及通识课程28学分、专业必修72学分、专业选修28学分作为规划基础,并将课程发展过程分为11个步骤:根据产业发展特色、产业结构的变化及五年之后是否还有该产业需求来考虑专业设置;参考报刊杂志或招聘网站的广告,列出该专业毕业生可担任的工作名称;根据职业分类,列出该专业可从事的工作岗位名称;分析三个代表性工作内容、列出职责与任务,并将所需的职责与任务划分为一般能力及专业能力两类;整合共同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分析要完成代表性工作任务所具备的一般知识与能力;分析要完成代表性工作任务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汇总一般及专业知识与能力,并填入适当的课程名称;考虑师资、设备后,制定一般及专业课程的学分比例与必修、选修的学分数;考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并根据学生学习的顺序性、逻辑性、连贯性、完整性等特性,拟订课程大纲名称或单元名称及确立教学目标;针对所发展的课程以学校本位课程发展的精神加以评鉴[5]。
以台湾德明财经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国际贸易系四年制学士班为例[6],该系归纳出毕业生将来可能从事的三个代表性工作:业务助理专业人员;金融外汇专业人员;国际贸易从业人员。与此相对应规划出三个专业模组,即国际经营管理模组、国际贸易金融模组和国际商务操作模组。表2列出了德明财经科技大学国际贸易系课程学分及时数。
(二)大陆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
大陆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根据人才需求信息变化,对国际贸易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梳理、归纳出国际贸易实务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按照“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依据DACUM职业能力分析方法进行构建的。
例如,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在深入外经贸企业进行调研并邀请外贸实践专家参加访谈会,提炼出毕业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和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基础上构建的。根据调研,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有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报关报检员、货(船)代业务员、银行国际结算员等,根据这些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能力要求,开发出相应的学习领域课程。其具体包括:商品进出口、进出口跟单、外贸单证制作、报关报检操作、船代与货代操作和国际货款结算等。
学习领域课程有别于传统的课程,它具有“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学习情境为教学载体,以行动导向进行教学”的特点,即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学生在动手做的实践中,掌握职场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完整的课程体系见表3。
(三)两岸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比较
两岸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形成和课程标准制定十分类似,即都邀请企业和校外专家参与,以使课程规划符合产业需求。但台湾技职院校操作流程更加规范,有统一的课程发展参考手册;两岸国际贸易专业都开设了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大陆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外贸跟单、国际商务单证、报关报检、货运代理、国际结算等方向的操作技能课程或学习领域课程,而台湾技职院校开设的技能课程除国际商务方向外,更偏向于银行实务和企业管理实务方向。大陆的素质教育课程包括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理论、形势与政策、军事教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基础类、技术类和艺术类选修等,台湾的通识课程体现全人教育理念,内容包括语文教育、品格教育和博雅教育等。由于师资条件及本、专科学制的差异,大陆高职院校开设的选修课远比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少。为了满足学生升学需求,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开设了一些偏向学术的课程,如个体经济学、总体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应用计量经济学等。大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一般都要求撰写毕业论文,而台湾则以实务专题或专题研究代替。大陆的学习领域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来设计教学过程,力求做到教、学、做相结合。
三、海峡两岸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比较
(一)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1.全人教育的理念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已从全球趋势与两岸关系、产业结构变化与学龄人口下降以及普通高中与大学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和面临的挑战中,意识到技职体系不能只从学习产业技能角度来设计课程,应该以全人教育理念思考学习主体,让高等职业教育融入更多的通识、人文、艺术气息,营造学生全人发展的学习与成长环境[7]。这种理念已从前述课程内容得到充分体现。此外,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也注重融入全人教育精神。
2.教学方式与方法
台湾技职教育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除教师课堂讲授等传统教学方式外,还聘请业界专家到学校演讲;聘请企业培训专家到学校举办证照考试辅导;带领学生到企业学习、体验和观摩等。如建国科技大学国际企业管理系的“国际行销管理”课程就邀请企业“TBSA(社团法人台湾商务策划协会)商务企划能力检定”证照考试辅导培训师参与授课,以帮助学生通过考试取得证照。
为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专业能力,教育主管部门鼓励技职院校师生获得有质量的专业证照,并将专业证照列为毕业条件。为了通过证照考试,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台湾技职院校国际贸易系主要专业证照有:国际贸易大会考、贸易经营师和国贸业务技术士技能检定(乙、丙级)等。国际贸易大会考、贸易经营师是由进出口商业同业公会(民间机构)主办的能力考试,其合格证书永久有效。国贸业务技术士技能检定由“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官方)举办,且有申请入学加分功能,大部分的公司比较认同官方证照。
在台湾的技职教育教学中,教师能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认知性教学法、适应性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项目)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等。其中,适应性教学法就是以适应学生个性为主的教学法,如协同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个别化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等。
(二)大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1.教学设计理念
大陆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已经逐步确立,其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设计理念,即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来设计教学过程的做法已被广泛接受。
2.教学方式与方法
大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与台湾类似,有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项目)驱动法和角色扮演法等。如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在“外贸综合技能实训”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扮演进口商、出口商、工厂、银行等各种不同角色,利用国际贸易实习平台模拟业务流程进行训练,增强学生的外贸角色意识,帮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外贸业务和掌握操作技能。此外,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也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如2011年由国际贸易学会主办的首届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就吸引了众多高职院校参加。
顶岗实习制度是大陆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一大特色,顶岗实习方式是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为主,学校联系为辅;原则上要求每个学生按学校规定时间,即一般为第5学期末到第6学期,为期6个月,到与本专业相关或相近单位实习。实习期间,学生与指导教师保持联系,及时向指导教师反映实习状况、汇报实习心得和毕业论文撰写资料收集情况;实习结束后,学生必须取得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意见并完成实习报告。
参考文献:
[1]林腾蛟,李彦仪.技职教育政策与发展[J].技术及职业教育季刊(台湾),2011(1):6—16.
[2]2011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4/201105/119480.html.
[3]2010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00/201201/129518.html.
[4]专业设置公布平台[EB/OL].http://www.technet.cn.
[5]“技专校院学校本位系科课程发展参考手册”(委托单位:“教育部”技术及职业教育司,研究单位:国立澎湖技术学院)[Z].
[6]德明财经大学国际贸易系[EB/OL].http://www.takming.edu.tw/itddep/.
[7]吴靖国,林腾蛟.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发展的理论性反思[J].教育资料集刊,2010(4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