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古街——光影之中梦回唐朝

2012-04-29 01:52秦蒙琳
百科知识 2012年21期
关键词:巍山南诏古街

秦蒙琳

夕阳西下,一切都开始慢了下来。暑热散去,清幽的月光轻抚南诏古街的每一片瓦砾。走进古街的一瞬间,燥动的灵魂静如止水。

据史籍记载,巍山古城在唐宋时为宗教场所,元代段氏土总管筑土城据守。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稳固云南,选择了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蒙化(今巍山)筑城。

巍山古城最早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周长4里多,城墙高2丈、厚2丈,砖石城墙,有垛头1277个、垛眼430个,有4座城门,门上建楼,东曰忠武、南曰迎薰、西曰威远、北曰拱辰,城方如印。城墙外四周有护城河、驰道,城门外设吊桥,北门城楼有三层,外建小月城,城中心处建星拱楼为印柄,向四面延伸建东街、南街、西街、北街。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于崇祯十二年(1639)游蒙化后在游记中写到:“蒙化城甚整,乃古城也,城中居庐亦甚盛……是反胜大理也。”

民国二十七年(1938),时任蒙化县长的宋嘉晋对古城改扩建,拆除月城,建小公园;拆除北城墙,建新东街、新西街;拓宽拱辰楼四周,由政府统一建盖一楼一底的铺面50余间,标价向社会出售。这样,围绕拱辰楼,形成了一条新的商业街——四方街。古城格局随之发生了变化:拱辰楼取代星拱楼,成为古城中心;城市中心向北移390米,与左氏土知府和日昇、月华二街联成一片。城市规模扩大了一倍多,形成了南门城楼、星拱楼、拱辰楼、文献楼(现群力门)的一条中轴线。

南诏古街就位于由南门城楼、星拱楼、拱辰楼、群力门串联而成的中轴线上,由月华街、日昇街、北街、南街四条街组成,近2000米长,是巍山古城中最长、最大、最为壮观的步行街。古街串联的各种建筑形态和生活形态,寄托了整座巍山古城的灵魂,寓意显赫一时。

南诏国从巍山发祥,历253年,传十三代,几乎与唐王朝相始终。即使是从当街作坊中伸挂出的一串串面条,也会让人误以为是原本就与古街浑然一体的风景。

南诏古街的起点——群力门旁辟有文献广场,寓意巍山有悠久的文化渊源。早在南诏时,百姓就习读汉书;明清以来,这里更是人才辈出。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元年(1736)封巍山为“文献名邦”,时任蒙化掌印同知孙必荣为此在北门外新建门楼一座,取名“文献楼”,将“文献名邦”四字镌刻为四块大匾,悬挂在楼南檐下。直至1951年6月15日,关蒙公路通车时方才拆除。为保留门面,用现代材料建一坊,称“群力门”。

1987年,云南省政府将巍山列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文献广场上立有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等单位设置的“茶马古道重镇蒙化”石碑。蒙化自唐始至民国时期,一直是中国西南地区茶马古道重镇,是南来北往马帮的集结地,是“三进三出”茶文化传播的中枢。

人家躲在深宅之中。高大的门楼突兀在天空下,大门都不上锁,随便走进谁家转一圈,都不会有人阻挡。

历史上的蒙化因地处要冲,南来北往,西进东出,商贾云集,南腔北调,人气很旺。不足万人的小城镇,商号林立,有大小马店20余家,多在北门外的日昇、月华两街,如“重兴店”“合义老店”“兴隆店”“茶升店”“百宝生”“唐记老客栈”“李记世生客栈”等,还有许多鸡毛店,数不胜数。

巍山的马帮在滇西也是首屈一指的。民国初,有200多个马帮、近万匹驮马;其中,回族的马帮和驮马占一半。有的村寨,马比人多;所以,有人说,巍山古城是马帮踏出来的城镇。

沿着古街自北向南走,就到了由蒙化同知朱统燧及郡绅于清光绪初年建造的育英社学,又称“北社学”。民国时期办小学,称“庆云小学”。新中国成立后,仍办小学,称“群力小学”至今。现保存的大门为单檐歇山顶一高两低牌楼式建筑,设九踩斗拱,次间为七踩斗拱,错落有致,大方美观。现保存大门、过厅及部分厢房。在日昇街和月华街相接处的竹壁巷口,立有明代蒙化进士张烈文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建的地官坊。坊用青石建造,单檐斗拱,三跨石坊。

南诏国的心灵世界总是开放的、大度的。即使到今天,也不是无处可寻。路边摊点上的青豆小糕、凉卷粉、烧饵块,无不令人充满向往。

由地官坊向南望,一座高大雄伟的古楼进入眼帘。古楼是蒙化卫城的北门城楼,称“拱辰楼”。“拱辰”一词出自《礼记·为政篇》:“为政之道,臂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当时,拱辰楼的建筑体量和所处的防御位置,在几个城楼中是最重要的。

城楼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原为三层;南明永历二年(1648)维修时改为两层。楼建在砖砌城墙上,楼下为城门洞。城楼为重檐歇山式建筑,由28根合抱大柱支撑,四面出厦,楼四周设廊。整个建筑用料粗大,上檐四角用檐柱,屋面比较平缓,出角短,起翘小,一字平脊,更显气势雄伟、浑厚。南北城墙有城垛。登上顶楼,犹入云天,东看文华层叠山峦,南观巍宝名山文笔塔,西望瓜江垒玉,北视苍山积雪,全川村落,万家灯火,尽收眼底。

古楼南面檐下悬挂“魁雄六诏”大匾,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蒙化同知康勷所书,显示唐初蒙舍诏(南诏)在洱海区域五诏中的强盛地位。北面檐下悬挂“万里瞻天”巨匾,为清乾隆五十年(1785)蒙化同知黄大鹤所书,反映了唐代南诏与中原华夏的关系。两匾书法气势磅礴,浑厚有力,一气呵成。

如此高大雄伟的明代古楼,完整地保存至今,在云南乃至全国均属罕见,现已成为巍山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古楼南面的十字街口,立有蒙化明代万历进士陈于宸所建的进士坊。坊用青石建造,一高两低三跨石坊,前后有联座石狮两对。南面坊上题有“花封瑞凤”,北面坊上题有“蕊榜文龙”题刻。

一杯茶,一本书,静坐于民居古院落的天井之中,享受冬日暖阳,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而停止喧嚣。

明代建城时的古城中心,作为城方如印“印柄”的文笔楼,又称星拱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后倾圮。清雍正十年(1732),蒙化同知朱灿英修复。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现存古楼为清代杜文秀起义军大参军马国忠重修,楼顶梁上记录有“镇抚蒙城左参军马国忠暨郡官绅士庶仝建”字样,楼高11米,为木结构城楼。

下为砖石结构基座,四向贯通,是东、南、西、北街的中心交点;城楼为重檐歇山顶;楼四周设廊,高二层,四面开窗,南北两面有门,四面檐下悬挂匾额,东曰“瑞霭华峰”,南曰“巍霞拥鹤”,西曰“玉环瓜浦”,北曰“苍影盘龙”。城楼檐牙高挑,挺拔俊秀,玲珑剔透,因此又有“凝秀楼”之美称。

星拱楼不仅是巍山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建筑之一,而且是中国近代史上杜文秀回民起义的重要历史古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民族文化生态最为和谐的古城之一。”

南诏古街上的民居大多保留了明清建筑风貌,多为土木结构,青瓦坡顶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殷实人家则两种布局相连,形成走马转阁楼。有的是以“六合同春”布局,如南街8号院;有的是两院三坊一照壁相连,如东街64号院。据专家考察,城内尚有少数元代民居。保存较完整的院落还有180多座,有的已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日昇、月华两街多为一间或两间铺面,后面是深邃的三进两院“竹筒筒”式民居。这些建筑古朴典雅,雕梁画栋。居民讲究门面,大门多为单檐或重檐,木架瓦顶,出阁架斗,户户有庭院,家家栽兰花,有“满城春兰风亦香”的诗句为证。现保存完好的民居,如刘家宅院(南街8号院),为大马哥头刘介先所建,是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建筑。其建筑布局为前店后院,宜商宜居。宅院坐西向东,一进三院,临街为铺面,后由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两个院落组成。

古城犹如一池春水,环境知已,空气自由。古城犹如一坛陈年的老窖,情浓意浓,回味悠长。

巍山的特产独具一格,很有特色,主要有巍山蜜饯、扎染产品、草墩、兰花、清香油、“巍”字牌中成药、什锦咸菜、巍山牛干巴、青华绿茶、泡核桃、佛手柑、冬雪梨、树头菜、松茸及其他野生菌类。巍山扒肉饵丝、一根面令人垂涎欲滴。

相传古代南诏王皮逻阁在一次打猎时遇到野火烧山,森林里的野猪被山火烧死,皮逻阁把烧焦了的野猪煮了吃,感觉肉味特别香,后来就有意识地把捕获的野猪以及家养的猪,用火烧焦了猪皮,清洗后露出焦黄的外皮,煮成扒肉吃,慢慢地又配上饵丝,就成了传至今天色香味俱全的扒肉饵丝。

一根面,巍山人又叫“扯扯面”,是云南独树一帜的名特小吃。据说,过去南诏古街上有一书香门第,家中婆媳不和。老公公是一个饱读诗书的秀才,总觉得长此下去有辱门风。苦思多日,终于有了主意。一天,老公公把全家人叫拢吃一根面。全家人和面、洗菜、配料、扯面,人人动手,吃了一顿和和美美的一根面。原来,扯面需要多人合作、齐心协力才吃得成。吃面时,老秀才“众人齐心,黄土变金”一番指点,众人折服,自此,全家人和睦相处。

青豆小糕、米线、豆浆油条、烧饵块、冰粉凉虾等巍山名特小吃,也极受欢迎。在古街开设的“小吃一条街”上,你尽可以放松心情,大快朵颐。

五毛钱一根的糯米冰棒,就像童年的记忆,让人含在嘴里,糯在心头。蓦然回首,原来自己一直栖息在古城温馨的怀抱和温暖的目光里……

古街上,古风尚存,民族风情多姿多彩。

农历六月二十五是巍山传统的民族节,它源于彝族人对火的崇拜而形成的祭火神仪式,后来增加了祭田神祈求丰收及各种以避恶、灭虫为主题的习俗,古街是火把节活动的中心。这一天,古街上家家户户忙着杀鸡宰羊,蒸粑粑,备办美食佳肴。人们早早地就用各色彩旗,火把梨、花红一类果子,松明,天毛冬藤子(一种绿色植物),精心打扮一棵5~7米高的松树。上插一个状如升头,上书“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一类吉利语的火把头,民间俗称“扎火把”。

过去,巍山养马人甚多,当天下午,人们将马牵出,争先恐后,跃马扬鞭,从文献楼(群力门)冲到南门外,人欢马跃,叫做“压马趟”。这一活动是火把节夜晚活动的前奏。当日落西山,夜幕降临,人们从四面八方拥入城内古街上“逛火把”。只见火把齐燃,爆竹喧天,火树银花,一片沸腾。火把头上的“金弹子”如火龙吐珠;“地老鼠”似火龙飞舞。

青少年则多用麻杆扎成小火把点燃,用香面为主做燃料,把香面一把一把抛撒向小火把,团团火光追逐着围观的人群。据说,这一天被香面撒过的人可以百病消除,清吉平安。至于中秋、重阳、冬至等节日民俗庆典在古街上也年复一年持续上演。

在古意盎然的街道上,有纯净的阳光。那种宁静致远、一尘不染的心情,在古城里,表达得如此的朴素和真切。

巍山还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民间扎染艺术之乡”,色彩斑斓的扎染艺术把古街点缀得无比娇媚。

南诏古街上拱辰广场、蒙阳广场、文献广场上天天表演的彝族打歌,笛子声悠扬,优美的舞姿,还有那撩人心弦的打歌调,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提示你这里就是“中国彝族打歌之乡”。在拱辰楼上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诏古乐”,你会产生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真切感受。

这里,国家、省、州、县8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与传承。就连清早古街上一声声“卖豆花”的吆喝也格外清脆、悠长,使人心不由得一颤,恍然又见到了“豆腐西施”。在当地人眼中,巍山古街是人类文明的宝贵结晶,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

零星散落在南诏古街上的马具店、剃头店、茶馆,清晨挑着担新鲜蔬菜穿街而过的卖菜大婶……恍然间,让人有一种时光凝固的错觉。

一条南诏古街,串连四座古楼,头尾衔接,相得益彰。行走在古街上,视觉透明宽阔,无压抑感。古街两旁,有玉皇阁、文华书院、文昌书院、崇正书院、南社学、文庙、东岳宫、等觉寺、西竺庵等众多明清建筑群,这些使古街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历史风貌。一条古街诠释了“古”字的全部含义,构成了历史文化名城跳动的灵魂。

巍山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一趟一趟的,未曾感觉疲倦,却越来越习惯去不同的院子里串门。让城市里的奢侈时间在清新舒畅的天井里,随着自在而漫无边际的闲聊缓缓流逝,洒脱地释放自己。

【责任编辑】赵菲

猜你喜欢
巍山南诏古街
大理巍山小吃节开幕!美食狂欢舌尖盛宴“最”烟火
《古街夜景》场景设计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南诏大理佛精品》插图
西津渡古街忆旧
古街新韵
巍山喜迎60华诞
巍山小吃
山,南诏国的“龙舆”山
云南巍山龙于图山城址
新旧唐书关于南诏记载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