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2012-04-29 00:38张波张蓓
科教导刊 2012年22期
关键词:三本学院心理

张波 张蓓

摘要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的大学生数量十年来呈现一种高增长趋势,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面临严峻挑战。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的学生承担着更为严重的心理负担。笔者通过对学生的多次测试,结合在独立学院的工作经历,分析了独立学院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研究了这些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希望能为以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种有利的借鉴。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心理现状形成原因

为更好地把握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笔者对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2011届和2012届600名本科毕业生进行了心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有二成左右的学生就业心态较好,能够积极应对;有七成左右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对前途感到焦虑和迷茫;有一成左右的学生就业心理问题非常严重,已经严重地干扰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据此,我们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了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了成因,希望有所裨益。

1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现状

1.1 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存在的良性心理

第一,能够认清就业的严峻形势,树立了“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心理。 “三本”学生在就业时能够审时度势,找一个相对合适的工作稳定下来,先解决个人的生存问题,再寻求二次就业的机会,就业心理趋于理智和成熟。第二,在求职时积极面对,善于展现自我实力。“三本”学生就业时能够调整个人心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善于展示自己,勇于推销自己,并不因外界因素的干扰临阵脱逃,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勇气。第三,把握机遇,多方面创造就业机会。“三本”学生求职时深懂“广撒网,多捕鱼”的道理,善于主动出击,在整个人才招聘季节,奔赴各个就业市场,广投简历,为自己多争取一份机会。同时,他们善于利用家庭亲友以及学长等有利的社会资源,为自己的未来铺路搭桥。

1.2 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不良心理

第一,学生在就业时同时具备自卑心理与自负心理。大学生在就业时心理经常出现这两种矛盾,无论哪一种情况,最终都会使学生受到伤害。第二,攀比心理。大学生毕业时血气方刚、争强好胜,他们在就业时有一些错误的心理导向,如虚荣心和盲目攀比,同学之间“追高比低”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三,就业心理期望与现实落差较大,有失落感。大学生有“精英情结”, 在就业中有较高的期望值,在目前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这些学生面临就业困境,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高不成,低不就”现象经常发生。第四,严重的依赖心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炼,缺少社会经验,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和独立意识,关键时刻不能进行独立的决策。

2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成因

影响独立学院就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系统来看,主要包括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

2.1客观原因

2.1.1 家庭因素

独立学院的学生,学费加上生活费至少要六万元才能顺利毕业,这是一项相当高的教育投入,因此,在高投入的同时,家长也希望有一个高回报,一旦学生通过各种努力不能达到期望值,家长就会抱怨或者唉声叹气,这在无形当中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在求职中不能真正发挥和表现自己的实力,白白错失了很多机会。

2.1.2 学校因素

第一,高校的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不能与时俱进,无法根据社会的现实需要做出相应的专业调整,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人才需求之间出现脱节。第二,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虽然许多高校都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机构,但是并不正规系统,在对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的了解、调查和引导等方面并没有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指导工作。第三,高校并没有把就业当成一门课程来看待,全国高校中,九成以上没有开设关于就业方面的课程,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就业教育,仅仅是到了大四才对有关就业政策、方针、择业技能和心理准备等问题有所了解。

2.1.3 社会因素

自创办以来,独立学院以及独立学院的学生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由于贴上了“三本”的标签,无论成绩有多优秀,能力有多强,他们却不具备参与竞争的机会,如一些地方的事业单位招考或行业招考明确打出不要“三本”学生的招牌,这使他们产生了困惑,对自身产生了质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主观因素

2.2.1 学生就业心理不成熟不稳定

在毕业之前,大学生并没有真正接触过社会,对社会的认知非常模糊,对未来也没有进行过职业规划,因此突然面对就业时会显得惊慌失措,无所适从,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时他们会感到难以承受。另外,学生的就业心理极不稳定,他们对职业没有进行认真的规划,对于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能干到什么程度没有进行深刻的思考,所以在求职时容易随波逐流,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2.2.2 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扎实,动手能力不强,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有所欠缺

专业是学生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由于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依然是“严进宽出”,许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后自制力差,逃课旷课成为家常便饭,专业知识一塌糊涂。在就业市场上,这部分学生是经不起考验的,所以他们担心害怕,对自己的能力发生质疑,最终无法就职成功。还有,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考虑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大学生在学校主要接受的是理论教育,实践课程和动手机会很少,这就使他们的竞争能力相对弱一些,相较之下,职业学院或者下岗职工在竞争时更具有优势。

2.2.3 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准确

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大学生依然认为自己像“精英人士”一样炙手可热,制定了较高的就业目标,并且在就业时讲究一步到位。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就职时面对着庞大的竞争对手,如正规院校的毕业生、进城务工的农民、下岗职工和“海归”。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定位,在求职路上肯定会遇到重重挫折,最终一败涂地。

[1]张彩霞.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个体因素分析及调适.中国成人教育,2008(6).

[2]李书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3]康文.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的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33-535.

猜你喜欢
三本学院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初等教育学院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感受
三本院校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与构想
这三本,你家有吗?
“三本提”葡萄芽变“11-06-25”的遗传鉴定
学院掠影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