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锦芬
摘要散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着很大的比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散文的基本特点,充分发挥其文体的独特优势,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在散文的阅读、欣赏和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散文教学文体特征有效性教学培养能力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四大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语言优美凝练,所以,学习散文,提高学生散文的阅读、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培养学生其他各种体裁作品的阅读能力是大有帮助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散文教学的一些体会。
1 抓住结构线索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散文取材自由广泛、表现手法不拘一格、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形式上貌似很“散”,而实际上,每一篇散文都有其内在线索来作为组织材料的中心,散文凭借线索的作用,把看似“零散”的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在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找到线索,就能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精美的构思,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者一会儿写在小径上漫步,一会儿欣赏月下荷塘、塘上月色,一会儿却突然回忆江南采莲盛事,材料似乎很“散”,但是,只要抓住篇首“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条感情线索,整篇文章的思路就清晰明朗起来,我们就能很容易地理解作品精美的构思:为了排遣内心的“不宁静”,“我”独自一人漫步荷塘,欣赏荷塘月色,那曲折幽僻的小路、微微的晚风、隐约的清香、薄薄的青雾、稀疏的垂柳、空朦的远山……在月下、荷塘畔,作者似乎陶醉于美景之中,感受到“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淡淡喜悦,但是,我们从作者“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的内心独白,面对“蝉声”、“蛙鸣”而发出的“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慨里,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剪不断、理还乱”的淡淡哀愁……这一切始终贯穿着文首“心里颇不宁静”这条感情线索。
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帮助学生把握散文的结构线索,从而理解作者写作意旨和写作技巧,以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散文的能力。
2 挖掘散文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意境是客观景物经过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熔铸,凭借艺术家的技巧所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能调动读者丰富的想象力,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因此,在散文教学中要根据意境本身的构成特点,挖掘散文的意境,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首先,意境中所具有生动的形象是引起人们美感体验的原因。刘熙载在《艺概》中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若舍景不言,不过曰春往冬来耳,有何意味?”文中所说的“借景言情”就是用形象表情达意以唤起人的美感。因此,在散文教学时应紧紧抓住那些集中了现实美的精髓,富有诗意的能引起人的美感的生动形象分析散文的意境。
例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在“月下荷塘”中,作者抓住“月光笼罩”这一特点,描绘荷塘:朦胧的月光下,叶子如“亭亭的舞女的裙”,白花如“明珠”如“星星”,“袅娜”而“羞涩”地“点缀”其间,微风过处,荷叶颤动如“一道凝碧的波痕”这素雅的荷花以及摇曳多姿的荷叶便构成一幅形象生动的绿叶白花图。而在“塘上月色”中,作者是这样描绘的:月光“如水”,塘上薄雾迷蒙,浮云轻淡,树影斑驳,给人以空灵虚幻的梦境之感。
其次,意境中寄寓了作者的情感。意境中的形象寄托了作者的感情,形象成为作者的情感化身,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赏析作品呈给我们的外在形象,更要引导学生把握作家在形象中寄寓的内在情感。
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作者寄情于景,描绘了一个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空中楼阁。外在的自然山水与作家内在的自然情感相互渗透交融,在一草、一木、一屋、一鸟的描绘中展示在我们眼前的不仅是(下转第185页)(上接第139页)一个真实的存在,透过这空灵超脱,优雅恬淡的意境更感受到作家对人生、对宇宙的深刻思考。本文不仅使学生从中得到美感享受,还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情感的体验。
第三,意境中包含了精湛的艺术技巧。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一文,抓住最能表现伤秋情怀的意象:牵牛花、槐树的落蕊、秋蝉的残声与秋风秋雨,借助这些形象流露出作者深远的忧思和孤独的冷落感,渲染了“清静、悲凉”的意境。充分表现了作家娴熟的表现技巧。文中的形象都是冷色调的:牵牛花是长在“破壁腰中”;“槐树的落蕊”“铺得满地”,秋蝉的鸣声“残”而且“衰弱”,“秋雨”伴着“凉风”而来……寥寥数笔就将故都的秋景勾勒出来,充满诗情画意,将读者带进“清、静、悲凉”的意境中,“物”、“我”之间完美交融统一,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对于学生,不仅可以陶情悦性,也可学习到作家精妙的艺术表现手法。
第四,意境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让我们在有限的文字里感悟无限的时空,极目亿万里,思绪千百年。
李可染曾说:“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艺术是相通的,我们也可以说:意境是散文的灵魂。我们在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游历散文的意境,从更高角度剖析作品,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审美能力,集腋成裘,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达到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和写作水平的目的。
3 揣摩重点词语,培养鉴赏能力
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炼,只有细心体悟、揣摩,才能真正理解作家遣词造句、锤炼语言的苦心,从而提高语言鉴赏的能力。如《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作者借“泻”字,准确地写出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又绝无声响的幽静。散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品味作品语言,既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感受,又能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散文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
4 加强诵读训练,培养表达能力
“诵读”就是要求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文本,这也是文学作品音声化的艺术再创造,从本质上讲,它也属于一种阅读方法。朗读需要嘴巴、耳朵、眼睛、大脑等各种器官协调并用,因而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散文语言优美,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是训练学生诵读能力的很好的材料。多读、熟读文质兼备的作品,可以加深作品内容的理解,受到情感和艺术熏陶,经常朗读,可以加强记忆、丰富词汇,学习各种句式的正确运用,从而提高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笔者在教学中重视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如: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学生齐读、指名朗读等。在训练中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形式,使学生做到正确地、流利地、理解地、有表情地朗读。当然,散文教学的方法还远不止这些,作为语文教师,应紧抓散文的特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堂教学手段,实施有效性教学,达到培养、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