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志彬 陈伟
[摘要]为彻底改变工程措施治河的缺陷,从根本上治理河道,桦甸市突破常规运作模式,进行了以植物措施为主的生态治河试点,成效显著,取得了成功。生态堤脚抗侵蚀能力远远超过干砌石堤脚,而且生态堤脚建成的时间越长,柳树生长的越好,柳树根扎的越深,生态堤脚越稳固,河堤的抗侵蚀性能越强。生态堤脚解决了工程堤脚随着时间的推移抗蚀性降低的缺点。实践证明植物治河是桦甸市治理中小河道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植物措施生态堤脚有效模式
植物治河是以植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的河道生态建设工程,通过河道生态工程建设提高河堤抗御洪水侵蚀的能力,达到长期保护耕地、道路、桥梁的目的,它包括河道清障,生态堤脚建设,河堤生态建设,河道、堤防的封禁管理四个主要环节。
一、进行河道清障,保护河道行洪,是进行河道生态工程建设的前提
桦甸市境内的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枯水期干涸见底,丰水期河流湍急,上高坡陡,沟道河道比将打,水流速度快,冲击力强又土质疏松,容重小,抗蚀性弱,河道侵蚀严重。洪水冲毁道路、农田挟带的泥沙大量淤积在河道内,形成一个个大沙滩,严重阻碍行洪,所以必须清除河障,保证行洪能力,才能生态治河。河底、提高以20年一遇到洪水标准设计,迎水坡和背水坡比为1:2。
二、修筑植树台。保证堤脚稳固,是进行河道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础
生态治河的关键是植树台建设,在河道的险工险段及弯道处必须石笼镇脚和丁坝挑流外,其他河段两侧堤脚按水流方向交错码三层编织袋,编织袋镇脚的底部必须低于河床10cm,在两侧堤脚按水流方向各修l米宽的植物台。
三、栽植生物。保证成活率,是进行河道生态工程建设的关键
在植树台上栽植柳树,植树台上栽植的柳树必须是桦甸本地河边生长的本地脚,俗称柳毛子。这种柳树喜湿易活,即使在含沙量70%河堤植物台上,自然成活率达90%以上,这就保证了当编织袋腐烂后,柳树根固定镇脚,形成生物镇脚,抗击洪水冲击,从而达到保护河堤的目的。为提高柳树苗的成活率,保证治理效果,桦甸市专门建立了生态治河苗木基地,培育适合河边生长的柳树苗。株距20cm,行距25cm,植树深30cm。植树台沙石含量70%以上时,为保证苗木成活率必须实行克土植树。
两侧堤防的迎水坡和背水坡播散紫穗槐籽,用紫穗槐绿化和保护河堤。由于新筑的和堤含沙量达80%以上,紫穗槐抗干旱,抗土壤脊薄的能力较强,适于绿化保护河堤。通过植物护坡,减少河堤的水土流失,提高河堤密度,增加河堤的稳定性。河堤后堤脚、复耕地栽植杨树保护河堤。
四、堤防封禁。避免人畜破坏,是进行河道生态工程建设的保
为切实保护河堤不受损害,对于离村屯较近的重点河堤区域,用木桩和铁蒺藜围住,实行封禁管理,对于其它河堤区域实行人工封禁,专人管护,坚持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实践证明,生态治河是适应桦甸市河流现状和山区气候特点得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从生态效益上讲,植物治河不仅能够保护河道,而且还可以恢复河道附近的地形地貌,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造福子孙后代,一劳永逸的治河措施。生态治河不仅投资少,见效快,而且有效地解决了工程措施受冻融、冲刷破坏严重的问题,符合桦甸中小河流治理的自然规律,并在八年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经过积极探索和不懈的努力,桦甸市的河道治理工作收效显著,真正实现了水清、堤绿、树葱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