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栋
〔关键词〕 语文教学;朗读;兴趣;
朗读技巧;表演;音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2—0077—01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因此,抓好朗读训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很好地进行朗读教学呢?
一、示范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朗读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的范读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范读,真正发挥范读的作用。
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情景交融的游记,课文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两组排比句,突出桂林山水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既能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又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始终,我从两组排比句入手进行分析,并有感情地进行范读。同时让学生在我的范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学生在我声情并茂的范读中,由倾听进而成为不自觉地自由朗读。学生在反复听、读中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体会到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二、指点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朗读时,要善于表达感情,这是技巧运用的问题,教师要适时对学生在朗读技巧上进行指点。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是个较长的句子,由于学生的中气不足,读到“砸去”就没有了声音,而这个句子恰恰又必须读得坚定、有力。这时,我适时指点朗读技巧,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告诉学生,朗读时除了按短句停顿外,要在“砸去”之前换气,这样再读,就会显得很有力量。这样指点后学生再读,就会读出战士们对敌人的满腔仇恨。
三、朗读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朗读表演是对课文内容最形象、最生动的再现。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童话、寓言,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表演,并适时评议,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层次理解。
例如,教学《军神》一文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人物,分成小组进行朗读表演,要求他们读出沃克医生的情绪变化,刘伯承的顽强意志和忍耐力。表演朗读后,学生自己充当评委,对朗读得好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表扬,对朗读有欠缺的学生提出中肯的意见。在一演一评中,学生深刻领会了军神的真正含义,并从心底产生了对刘伯承将军的敬佩之情。
四、配乐朗读,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类型不一,如果能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第六册中的《荷花》一文,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文章内容蕴涵了作者对荷花的无限喜爱和赞美之情。特别是第四节,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穿着雪白的衣裳”、“翩翩起舞”的荷花,和蜻蜓说话,和小鱼交谈……这一节是全文朗读的重点和难点。课前我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开头中,剪辑了一段旋律优美、能将人带入梦幻境界的乐曲。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听一遍音乐,引导学生边听边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在音乐中想象自己成了一朵翩翩起舞的荷花,和小蜻蜓娓娓交谈……之后,我又一次播放乐曲,让学生在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中进行整节课的朗读。学生在音乐中朗读,兴趣很浓厚,很快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实践证明,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各自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文字之美,而且还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