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彩琴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网络;问题;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8.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2—0065—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地区也快速融入到了网络世界。互联网让学生扩大了视野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到部分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一、网络负面因素对农村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影响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互联网给农村中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眼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但另一方面,一些带有反动、迷信、色情、暴力、凶杀等倾向的不良信息也夹杂其中。许多自制力较弱的农村中学生出于好奇,在网上游览一些不良信息,或者上网打游戏成瘾。致使许多孩子形成了孤僻、自私、无情的不健全人格,暴力倾向严重。非常不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上网成瘾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生时代是一个人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至关重要。过分迷恋网络,一方面占用了课余体育煅练、社会实践的时间,甚至挤占了正常的学习时间,极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长时间观看计算机屏幕,容易导致眼睛疲劳,神经衰弱,情绪不振,造成青少年生理机能失调、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正常节律被破坏,影响身体发育。
3.对网络交往、网络游戏的热衷导致现实人际交往的冷漠。网络的虚拟性,对中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因为在互联网上,他们很容易找到与自己在诸多方面“志同道合”的“同类”,产生一种亲近感和归属感,并因此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感。 网络的虚拟交际优势,极易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造成他们人格社会化的严重不足。由于不能有效地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社会之间的角色转换,容易形成心理错位、行为失调等问题,甚至失去与现实社会的融合能力。
二、合理引导,积极推动农村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1.中学生自身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中学生要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上网不能仅仅沉浸于聊天、游戏等,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性、谩骂性的语言聊天,尽量看一些对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东西。在上网之前,最好能拟定计划,把要做的事情先写下来,有计划地去做。要在学校和家长的关注下,在理性认识中学会保护自我健康成长。
2.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上网。作为家长,一定要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避免孩子在父母不知道的情况下私自去网吧上网。同时,家长应该了解网络的有关知识,正确引导孩子上网,及时掌握孩子上网内容,最好和孩子一起交流学习。家长和孩子共同上网,可以提供两代人交往探讨的话题,对孩子上网监管,也是每个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既借助网络帮助中学生成才,又消除了它的负面影响。
3.学校要提高中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要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与遵纪守法的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各学校的法制校长和德育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在学生中以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并组织专题讨论。以符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指导他们学会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
4.建立适合中学生的绿色网站,占领网络教育前沿阵地。网络上的网站形形色色,但具有教育功能的网站由于专业性强,多以课外辅导为主,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政府相关部门要整合财力、人力,建立一批能吸引中学生眼球的绿色网站,建立适合中学生的诸如“十万个为什么”的绿色网站。以喜闻乐见、深入浅出的内容吸引中学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解疑答惑,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5.国家和地方要规范互联网的有序发展。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加强网络“防火墙”的研制,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建立网络监察机制,成立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加大对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的打击力度,以对付日益猖獗的网络犯罪,净化网络空间。
总之,应加强对中学生上网心理的研究,引导和规范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是目前学校和家庭解决上网成瘾的农村中学生较为可行的途径。
??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