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012-04-29 19:57柴敏花
甘肃教育 2012年22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

柴敏花

〔关键词〕 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2—0068—01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更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1.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化繁杂为简明,这样教材的重点难点就能借助形声结合的电教手段迎刃而解,从而缩短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巍巍中山陵》一文学习的重点、难点是如何理解作者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教学时教师可以放映中山陵俯瞰图、明孝陵、灵谷寺风景图等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从视觉上理解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的特点;然后投影教师制作的陵园平面示意图,让学生以中山陵景区讲解员的身份,按课文的说明顺序来逐一解说这幅图。学生通过这个课件,能轻松、牢固地理解本课的重点难点。

2.变抽象为形象,提高效率。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古代诗词,意韵深长,但由于时空所限,比较抽象,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悟意。例如,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讲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极少见到大雪的江南学生很难理解这个新颖的比喻,笔者适时地播放了哈尔滨雾凇和春天梨花盛开的课件,进行对比。这样,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使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发现了比喻的精妙,更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化少为多,开拓视野。多媒体不仅能对文字教材内涵进行超越和扩展,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例如教学课文《多收了三五斗》时,笔者选用了三组录像,让学生浏览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江南小城的生活画面,目睹了旧毡帽朋友粜米、购物的场景。根据录像输出的信息,教学中安排了一次朗读练习,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旧毡帽朋友在船上议论的心理。不少学生在总结时能相互启发、补充,说出了课文中所隐藏的内容:帝国主义侵略、工厂倒闭、农民因贫穷和不满而抢米……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陶冶学生情操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的新颖性、趣味性、科学性,“润物细无声”地使学生转入乐学、易学的轨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学生往往以为风景不外乎山、水、树、房等,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因而对课文兴趣不大,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来解决。第一步:整体展示济南的画面,然后播放有关雪后的小山、周边的村庄、清澈的河水等特写镜头;第二步:播放课文录音;第三步:画面和录音同时播放。通过上述几步教学,把课文中各种美的因素,诸如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直观地再现出来,从而使教材中抽象的文字描述变成多种视听感官刺激,学生在强烈的刺激中自觉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激发思维,陶冶心灵。例如教学《观沧海》时,笔者在课件中插入了一段曹操东临大海、即兴赋诗的景象。学生陶醉在那浩瀚的大海、雄浑的声音和博大的胸怀之中,与课文中的诗人融为一体。同时,这特定的意境,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大海的壮阔,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河山深深的爱和豪迈乐观的人生情怀。

3.图文并茂,提高能力。多媒体具有情景交融、声文并茂、生动逼真等特点,用它们创设的教学情境,再现教材的意境和形象,能激发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陶冶,学会鉴赏。例如教学《变色龙》时,笔者制作出表现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细节的课件,如脱大衣、穿大衣,通过放映展现他表情的变化,再配上他几次对话,然后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后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从他们各自的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看出他们各是怎样的人?你对他会有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体验,就能激发学生否定假恶丑、赞扬真善美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