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实施中教师的转变

2012-04-29 17:11曹炳倩张茂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22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曹炳倩 张茂辉

【摘要】新课标、新课程所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师的脑海和行动中,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课程改革才能顺利实施.新时期我们作为走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地实施新标准精神,就必须实行四个转变;一是教师要由“传知型”转变为“导学型”;二是教师要由“经验型”转变为“研讨型”;三是教师要由“单一型”转变为“复合型”;四是教师要由“复制型”转变为“创新型”.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情况表明:课改的成败取决于实施的情况.新课标、新课程所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师的脑海和行动中,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课程改革才能顺利实施.再好的理念、再好的教材,如果没有教师的教学观念实质性的变革,那么课堂教学只能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的变化,只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课程改革就成了一句空话.那么,新时期我们作为走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地实施新标准精神,就必须实行以下几个转变.

一、教师要由“传知型”转变为“导学型”

《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着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空间,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转变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作为“组织者”,教师在课堂上要组织学生去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作为“引导者”,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进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作为“合作者”,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发展和延伸.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教学实践中应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原则,勇于创新、大胆改革,既要给学生以启迪,又要给学生留下适当“困惑”,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形成与教师“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

二、教师要由“经验型”转变为“研讨型”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必须高效益、高质量、快节奏,必须认真研讨教学理论,积累材料,总结规律,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面内容必须深入透彻的了解,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但通晓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全部内容,而且应该掌握本学科新的科研成果及发展趋势.同时,要仔细研究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教法,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根据教育规律、知识的内在规律及学生的心、生理发展规律,深入钻研教材,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育改革,不断研究问题,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要有科研意识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要由过去的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赶上信息社会的发展步伐,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更好地实施新课程,体现新课改精神.

三、教师要由“单一型”转变为“复合型”

据报载,20世纪中叶,知识每10年增加一倍,70年代每5年增加一倍,现在每3年增加一倍.可见,知识的信息量在不断的膨胀,因此学校培育出来的学生,也应该是具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某一学科单一性的知识,而且要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跨学科联系的本领,具备多学科的广博知识,具备多方面能力.

人类社会已进入到信息时代,教师传授知识不再是课堂上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方式就能完成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长流水.必须要明确教育现代化的特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改革,充分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一方面,依靠大量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无限的信息中选择最有利于教育学生的信息.我们培养的学生走上社会能否适应社会,并不断产生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所需要的后劲,教师的教育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教师除了应该具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必须了解最新的重要的科技信息、社会科学信息.近三十年来,人类社会获得的知识要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知识更新之快,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再以老一套的教育方式去完成时代赋予的重托,必须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扩大知识领域,赶上时代步伐,走向学术前沿.

四、教师要由“复制型”转变为“创新型”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把自己所理解掌握的知识原原本本的呈现给学生,我们称之为“复制”.这样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但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掌握一些创新的基本理论和技巧,需要学习一些思维科学的知识,掌握思维的规律,特别是要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此外,教师还应当注意思维的灵活性,应当有许多非常灵活的创意.创造性思维所需要或提倡的侧向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想象应当时时在教师的言行中表现出来.特别是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教师的思维灵活性更应该得到充分表现.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使学生通过“想学——会学——会用——创造”的过程进入新的学习境地,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并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改革创新(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