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2-04-29 16:16汪清莲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2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思维

汪清莲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一、如何使课堂“活而不乱”

1.鼓励合作,及时评价

课堂上让学生言而有序地动起来是需要过程的,如果在不用老师允许和举手的条件下,也能有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还会节省课堂上的大量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这种言而有序,需要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默契,这种默契的达成需要不断地磨合。

评价,能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信心和勇气。要经常告诉他们:你通过努力也能做得很好;你对这个问题果真有独到的见解;你对问题的看法,总让老师对你刮目相看。这样,更多的学生们敢于说话了,敢于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更多认知上的错误也就随之暴露出来,只有出现了错误,才有改正的机会。

2.平等对话,调控好课堂

课堂上,师生间平等对话,民主协商,能达到教学相长。有时为了一个问题,用了将近一节课的时间,似乎浪费了不少时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其实不然,好的课堂,应该带给学生认知上的完善和充实的精神生活。否则“动”就会是“乱”,就会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而实质上并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宽容善待学生的错误,这才是新课程提倡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怎样做到培养创新能力

1.改变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一切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时间的关系。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之目的来指导、设计和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正确认识、摆正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课堂上教师要留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叶圣陶曾谈到:“讲说和指导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习所得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代劳的,非自己练不可。”叶先生的这段话对指导我们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空出时间来,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

2.激发学习主动性,挖掘创新潜能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和桎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挖掘。

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课堂角色不是唯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倡导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良好环境。

3.发扬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思维

实现语文素质的最高境界,是发展学生个性。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创新思维。

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你不问问题”。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人们已“司空见惯”,而牛顿偏偏要问“为什么”?为了寻求答案而苦思冥想,由此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卓越发现;正由于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才产生哥白尼的“日心说”。这足以说明创新的思维可以改变世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创新思维而言,亦是同样的道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改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为之“搭桥铺路”,就一定能使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到绽放。

总之,《新课程标准》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其核心就是创新。创新教育本身就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我坚信:一支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教育能力的能熟练驾驭课堂教学的教师队伍,一定能塑造一批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