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生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阅读;板书;疏导;练习;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3—0076—01
传授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提高素质是教学活动的归宿,而培养能力则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却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过程则流于“学条条,背条条,考条条”的形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多方面着手。笔者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则总结出了一套方法。 其是指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先让学生读教材,接着指定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相关的知识要点,然后由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板书进行疏导,最后进行该节课巩固性练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当好“演员”,教师当好“导演”,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读”是培养学生当好“演员”的基础
“读”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首先,要求学生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教材,力求做到读懂、读透、读活。然后,尽量不要让学生围绕几个重点问题“读”。这会使其囿于思维定式,思路狭窄,对知识点把握不全,不利于全面掌握知识。最后,帮助学生理清头绪。对课文中讲了几个问题,每个问题有几个要点,每个要点是讲原因还是讲结果,让其进行“地毯式”排查。这样做,能改变学生当观众、教师当演员的传统式教法,转变学生“划杠杠,背条条,只求现成答案”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思考问题,大胆动手操作。而只有会读、读会,才能达到“读”的目的。
二、“写”是培养学生当好“演员”的表现
学生“读”得如何,关键在于检查。检查的方法很多,可提问,可查笔记等。笔者在教学中则是要求学生把本节课相关的知识要点在黑板上写下来。这样做,一是可以节约时间,为下一步的“疏”提供现成的板书,并且通过比较,能区分出学生“读”的认真程度,基础的好坏;二是可以避免学生“读”时走马观花。由于是当堂板书,还可减少学生随意应付的现象;三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在学生列完板书后,我会对他们的板书进行当面评价,并打分以示鼓励,从而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疏”是培养学生当好“演员”的导向
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读”和“写”不可能全面、准确、无误、无漏。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点拨,当好“导演”,发挥“疏导”作用。怎么“疏”呢?首先,要从整体出发,讲清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然后,指出重点、难点,以防学生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分轻重主次。最后,为学生指出其错、漏、浅产生的原因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倘若教师疏导作用发挥得好,就能使“演员”发现自己的弱点,找出自己的不足,同时能引导“演员”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克服片面化和绝对化乃至浅尝辄止的倾向。
四、“练”是培养学生当好“演员”的结果
笔者认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既要注重“读、写、疏”这一过程,又不能轻视结果,其结果就是“练”。“练”的形式有课堂练、课后练等。课堂练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当堂检查其练习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是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即由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在设计相关的问题时,教师要注意,一是问题不可太难,应让学生有感而发。二是为学生指出书本知识怎样和实际问题相联系,如何找准二者的结合点,使其浑然一体。
五、“用”是培养学生当好“演员”的目的
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为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并为学生“发表”作品提供平台。教师可在班上朗读学生的小论文,也可把小论文制成幻灯片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还可开展小论文交流活动等。这实际上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社会调查、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
?? 编辑: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