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丹
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绝对不行的.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 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它能变静为动,变复杂为简单,变难懂为易懂,以直观形象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真正的课程整合,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 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 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像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 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更乐意学数学.
二、借助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思维,使思维“可视”
信息技术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更高效的概念与能力. 它能够展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静为动等. 学生可以达到传统途径下无法实现的领悟层次,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更好的训练,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展思维和直觉思维. 信息技术传递动态使思维“可视”,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提供直觉材料,为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感性准备.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猜想、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猜想论证、探索与推理、问题的提出与分析解决、计算与检验等,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思想、方法的理解,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互相启迪中磨炼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良好个性品质.
三、借助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讲清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一些反映数学应用的专题课程,即把数学应用教学当作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数学的应用自然地融合在平常的教学中. 教学中应体现知识的来龙去脉,适当介绍数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日常生活的联系,通过数学实习、实验、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利用数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 而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在搜集、整理、描述、探索和创造中建立问题模型,通过研究模型为解决相关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为人们解决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简捷、廉价的手段.
数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得数学能够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前景创造价值,同时也为数学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无疑将是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结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