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英
【摘要】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作为基础教育里的重要部分,初中数学教学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不断引发更多教育工作者的思索. 近几年,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也要求教师有适当的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策略、讲究教学技巧,使数学教学有效高效,寓教于乐,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
【关键词】 数学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一、数学课程改革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从内心喜欢数学,才能够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欲望并使其得以迁移和深化.
数学本身是一门复杂生涩的学科,需要一定的理解力和抽象思维,这种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这种学习上的兴趣更加重要,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刻的理解. 因而,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娱情培智的氛围中学习.
在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的学习准备,结合有关教材内容适当引入一些相关的史料,或者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要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因人而异,使每名学生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启发,特别注意鼓励差生,着重引导,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坚持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归纳,推理,分析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要多鼓励学生打破定势思维,启发创造思维,标新立异,提倡一题多解.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数学课程改革需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初中学生尚且没有建立完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们情感丰富且可塑性强,因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对于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加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取得成功时要及时的肯定和赞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耐心的帮助引导,这样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作为教师和学生双方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在生活沟通中,情感上的交流可以保证知识更好的传递和接受. 事实上,教师不仅要有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专业能力,还要有能力构建一个与学生互动的平台. 特别是针对改革后的数学教材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艺术化地创设具体、生动、活泼有趣的问题情境,面对与自己生活有更加紧密联系的知识,学生在充满期待欢喜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细心的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这种心理,当学生遇到疑问时,对学生耐心的指导和真诚的鼓励,传情于生,寓情于教,使学生在自由、温暖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三、数学课程改革需要更好的展开课堂活动
在课堂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动手”的心理,把他们喜欢的游戏引入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走进日常生活,为生活服务,将数学与生活、知识与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 所谓“学以致用”即是我们教学的基本要求. 新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很多内容都是以艺术化的形式,再现了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 比如,我们在讲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节时,可试问同学们校园内的小路中怎样的路线通往教学楼是最近的?这个理由其时很简单,同学们平时习以为常的捷径,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 像这样设计的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 不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还得到了满足. 针对数学课程改革后的新教材,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以恰当生动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四、数学课程改革需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教师指导和自主学习,这两部分缺一不可,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必要的敦促和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一般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三个环节. 课堂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在前面本文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下面重点针对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两个方面.
课前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 老师需要更好的与家长沟通协调,老师提出预习知识的内容、目的和要求,但是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给学生造成大的心理压力;家长协调配合老师的工作,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做一定的监督. 课后作业是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检验,课后作业的形式是多样的,要与学生课堂的学习内容巧妙的结合起来,精而适量、查漏补缺,起到促进学生进一步吸收消化知识的作用.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巧妙地把这三个环节结合在一起,环环相扣,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加深刻的理解学习.
在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实际教学情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不仅要做一名良师,更是一名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