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探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论述了建立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的意义以及对策。
[关键词]内部控制 全面风险管理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一、内部控制界定
1992年,COSO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该框架认为,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过程,它受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其目标是为达到经营活动高效率、提高财务报告可靠性、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相应保证。COSO框架已为各国承认,我国也以此为基础推出由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等五部门联合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基本规范》把内部控制定义为企业整体所实施的,包括管理决策层与全体员工的控制行为,通过该过程企业可以实现相应的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是企业在内部为控制化解风险所而实施的一系列程式化标准化措施,其实施依据在于风险敞口大小。当一个企业的经营面临很大的风险时,采取内部控制措施是必要的。企业如果要实现经营目标,就必须对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加以有效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企业可以采用VaR、KMV等风险度量方法识别并测量财务风险,并以此为依据采取相应的的风险控制措施,这样可以及时有效地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财务与经营风险,防止风险扩大化。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分析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财务舞弊案的发生,人们开始关注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但对于二者的关系,人们认识还不清楚。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职能,主要作用于事中与事后的控制,而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内部控制从属于全面风险管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
内部控制产生于生产实践之中,并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企业内部控制经历五个发展阶段,依次为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和风险管理框架阶段。从内部控制发展阶段不难看出,内部控制对风险管理日益重视。内部控制基本目标在于保障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性、资产的安全性以及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性,进而提高经营效率,从而促进企业实现自身发展战略,树立百年基业。内部控制主要有五大基本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风险管理与战略决策密切相关,作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包括:战略、经营、报告和合规。其中,经营、报告和合规这三个目标与内部控制基本目标保持一致,而战略目标是比其他目标更高层次的目标。战略目标来自于一个主体的使命或愿景,因而经营、报告和合规目标必须与其相协调。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主要包含八个要素:风险对策、目标设定、事件识别、控制活动、过程监督、风险评估、信息沟通、环境控制。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风险管理比内部控制的范围要大,风险管理不仅包括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还包括内部控制以外的风险管理。而内部控制只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内部控制要以风险管理为根本导向。
三、建立基于全面风险管理视角内部控制意义分析
1.理论意义
内部控制实质上是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的内部控制要以风险管理为中心。全面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核心與灵魂,内部控制则是风险管理的必备措施。如果只有内部控制框架,而没有相应的风险管理意识,则内部控制就只是一个空架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若只有风险管理的意识,而无内部控制,则风险管理就失去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2.现实意义
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很多企业只是重视内部控制,而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更没有把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结合起来。随着一系列财务舞弊案的发生,我国意识到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正逐步建立起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等五部委联合制定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政策上的指导。各个企业也积极配合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与风险管理部门。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越来越规范和有效。
四、建立基于全面风险管理视角的内部控制的措施
1.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化竞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化,同时竞争压力也日益强化,所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但是,我国很多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还很薄弱,大多数管理者还只是将风险管理局限于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其实,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所面临的风险不仅是财务方面的风险,还包括安全风险、政治风险、投资风险等。企业应对这些风险,从自身来说,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强内部控制。长期以来,由于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风险管理意识薄弱,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未能发挥有效的作用。企业应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以风险管理为导向进行内部控制。首先,企业应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与内控部门,主要负责识别、评估企业所面临各种风险,进而根据风险类别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其次,企业要强化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的宣传工作,可以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举办各种讲座等。
2.构建科学的管理团队
国内外的许多案例都证明,科学高效的管理团队对公司的经营成败起决定性作用。人在公司治理的作用不容小觑,公司的长远发展需要有一个长远科学的战略目标,需要有严谨科学的计划。而在一个公司中,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对公司战略的制订、实施等起到关键性作用,可以说管理者对公司治理的成败起到关键性作用。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需要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团队的支持。
3.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健全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仅为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有效运行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同时也为企业实行内部控制提供了相应的制度环境保障。公司法规定我国上市公司必须要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公司法人治理机构,但是从目前我国实际来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很不完善。在我国许多公司中,经理人员和董事高度重合、董事长和CEO合一等现象比较严重,这显然不利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因此,我国企业应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健全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而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制度环境保障。从内部控制基本要点出发,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加强董事会建设,特别是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而言是相当重要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董事会受托于股东大会,聘请职业经理来负责日常活动的经营管理,董事会对经理进行制约监督。但从我国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经理层人员与董事会成员重合现象严重,这严重削弱了董事会对经理人员制衡监督作用。加强董事会建设还应处理好董事会成员中内部董事与外部独立董事的权责义务与协作关系,确定合适的比例,使二者达到最佳的制衡。
4.健全以全面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本质特征在于以风险评估为基础,这是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相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采取内部控制措施前,企业应对经营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价,评估出风险的种类、风险的级别,并找出风险产生的原因。企业构建以全面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兼顾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两个方面,借助COSO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将两者有效结合,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工作压力和成本。
参考文献
[1]陈志军.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9(5) .
[2]严晓今.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浅析[J].现代商业,2008(16) .
[3]陈晓更.论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必要性[J].会计之友,2008(9) .
[4]刘洁.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0(10).
作者简介:王青,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会计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理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