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雁
反思能促使学生从不同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并寻求不同思路,善于在学习中质疑问难,解决问题时不满足于常规的思考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学生的反思习惯是由教师在教学中长期、持久地逐渐培养的。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加以反思,从中总结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技能技巧以及经验教训,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知识网络。在反思中真正领悟数学的思想、方法,优化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提高思维能力,能更大地发挥和提高他们的智能和潜能。
一、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内容
1.教师角色定位的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倡导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想,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和学习。而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的学习意识,教师则必须从“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
2.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它们之间紧密相连,相互促进。新课改背景下,首先高中数学教师要以新课标为导向,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以学生实际、教材实际、数学所传递的文化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3.学生学习方式之的反思。数学探究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数学探究重在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重在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重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反思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1.营造反思氛围,形成反思集体
(1)数学教师在互动、交流中提高反思能力。反思的进行需要相对宽松、民主、和谐的学术环境。经常组织一些教师间的互动交流活动,在这种活动中,让教师没有拘束感,活动起来畅所欲言。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听课、相互学习;课后,教师之间坦率地交换意见和提出建议,对课堂中的情景进行热烈而细致的讨论。这种详细描述式的反思常常发现自己平常没有意识到的不足。
(2)行动研究,重视各种数学研讨活动,为反思寻找机会。教学中,有些问题常常并不是教师的个体反思、讨论所能完全解决的。因此,要弄清楚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需要教师与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这种反思方法称为行动研究法。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研究者的研究探索活动这种相互交换意见、取长补短的合作,使得教学工作过程变成一个研究过程,研究过程又变成一个工作过程。教师的教学反思是研究的基础和来源,研究的成果又将进一步提高和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近年来,教育科研、教学改革等领域的研讨活动异常活跃,这就给数学教师创造了有利于强化反思过程的各种机会,在参与这样一些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
2.通过阶段性复习教学,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通过反思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因此,培养学生养成阶段性反思习惯是顺利而简洁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在阶段性复习教学中可以通过举反例方式进行反思训练。恰当的反例对学生自行纠正理解上的错误是有益的,对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也是有利的。例如,在“指数函数”复习教学中既要让学生知道哪些是指数函数,它的图象是什么?又要让学生指出哪些不是指数函数,哪些不可能是指数函数的图象。学完某一章数学知识后要学生反思:这一章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重点是什么?用了哪些研究方法?与以前的知识有哪些联系?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使知识系统化。在阶段性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收集和总结学生在某一章学习中发生错误的典型材料,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反思问题,并引导学生揭示相似概念、定理、公式之间的不同结构和本质区别。对一些错题要深入剖析错误的原因。
反思是改进教学实践的一种方式,反思,能让我们拒绝平庸;反思,能使我们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反思,使我们的教学经验升华。只有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深入反思,积极探索;只有注重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动机,调动教师积极的自我反思与实践,使其以主体身分投入其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才会有本质性的提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教中学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