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2012-04-29 00:44:03王建华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2期
关键词:平均分格子月饼

王建华

“问题”是解决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指主题面临的新情况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间的矛盾和不平衡,问题的出现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需求,一种解决问题的探究渴望。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新概念的形成与建立,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还是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实际应用与创新能力增强,都是从“问题”开始,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重组旧知识、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活动,简而言之,课堂教学就是问题的教学。

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一方面源于教材,另一方面源于学生,其中大部分问题都需要教师的再加工——问题的“精心设计”,即教师要根据一定的原则,设计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习活动深入有效进行的问题。

一、问题设计要有趣味性

问题的设计一定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时,我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过一座荒山野岭,师徒四人又渴又饿,悟空前去化缘,不一会就化来了四个大西瓜。这四个西瓜该怎么分呢?

生:“平均每人分得一个。”

师:“可是贪吃的八戒一口气把四个西瓜都吃掉了,现在还剩几个西瓜?又该怎样分给唐僧、悟空、和沙僧呢?每个人又能分得多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问题”设计的针对性一方面表现在对课堂提高的设计。教师要加强对问题目的性的研究,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问题,即怎样才能更好地为目标服务。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首先设置问题情境:中秋节的夜晚,小明和小丽正在分食物,课件出示四个苹果、两瓶饮料和一个月饼,然后问:“猜猜看,他们会怎么分?”

生:“四个苹果,每人分得两个,两瓶饮料,一人一瓶。”

师:“为什么要这样分?”

生:“每个人分得的数量一样多,公平。”

师:“我们把这种分东西的方法叫——?”

生:“平均分。”

师:“什么是平均分?”

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复习平均分的概念,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表现为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问,以起到查漏、纠偏的作用。在认识1/2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两个苹果用2表示,一瓶饮料用1表示,那半个月饼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生:用0表示。

师:0表示什么?

生:0表示没有。

师:那半个月饼有吗?

生:有。

师:半个月饼能用0表示吗?

生:不能。

通过一步步追问使学生知道半个月饼不能用0表示,要表示半个月饼还需要一种新数,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问题设计要有挑战性

挑战性的问题,就是把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感觉到问题很熟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无法解决,必须认真思考,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解决,正所谓“跳一跳,摘桃子”。一次教研活动中听到过这样一个片段:在二年级统计教学中,师生共同收集了一组数据,让学生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孩子们很快涂好了格子,教师收集了学生各种不同的统计图后一一展示在黑板上(基本上都是用一个格子代表1),分析之后发现格子少不够用了,教师马上提出问题:谁有更好的方法?孩子们开始动小脑筋,有的孩子说可以用一个格子代表2,还有的孩子说用一个格子代表3或更多的数。通过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索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四、问题要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包括条件的开放,过程的开放或者结论的开放,条件的开放是指问题本身就会给学生留下开放性的思索空间,如:“关于三角形,你想知道哪些知识?”等等。过程的开放就是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同一个问题,而不必去界定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组织知识。结论的开放则为一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有很多解,如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画出体现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关系的结构图,学生的结论则会有很多种。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是一门艺术,它不仅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更会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设计问题,用问题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

猜你喜欢
平均分格子月饼
中秋节里吃月饼
月饼
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2-14 19:08:44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一起来做月饼吧!
小小艺术家(2018年9期)2018-11-23 00:28:24
数格子
填出格子里的数
格子间
女友(2017年6期)2017-07-13 11:17:10
平均分一半
格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