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效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路径

2012-04-29 00:44罗莉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

摘要:在各种社会思潮涌现、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将党、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有效地融入大学生的脑海里、心灵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一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询的重要课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找到了一条将艺术形式、艺术作品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由此产生的艺术效应,增强了课程教学的感染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 艺术效应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0005—03

翻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本,犹如展开一幅恢宏的历史画卷,我们用歌声颂扬、用诗篇咏叹中国共产党90多年艰难而辉煌的奋斗历程。通过了解国情国史,使学生在情感共鸣、心灵净化中深刻领悟中国人民和历史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一、历史教育与艺术教育

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晓之以理”的育人,从艺术的角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动之以情”的育人,但二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其根本的目的都在于人的心灵的塑造。将艺术形式和艺术元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进入大学生的脑海里、心灵里,并最终外化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行为的新路径。

艺术产生、发展、繁荣最深刻的根源,在于人民的历史创造活动之中。艺术以其优美的旋律、优雅的语言、斑斓的色彩、广泛的题材,既有对历史的追忆、时代的歌颂、理想的抒发,又蕴涵爱情、思乡、友谊、人生等人之常情,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艺术教育通过情感与心灵的体验培养,达到影响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既是人们以审美的方式了解和掌握世界的手段与成果,又是人们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重要形式,也是振奋民族精神、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引领大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重要途径。在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中,诞生了无数优秀的艺术作品,它们以强烈的思想性和艺术感召力,激励和鼓舞人们不断前进,去创造新的历史,同时自身也成为历史财富的一部分。这些艺术作品热情讴歌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英勇气概,深情描绘人民浴血奋战的神圣业绩,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赞美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唱响马克思主义颂、社会主义颂、中国共产党颂、改革开放颂。

二、历史教学的艺术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的教学内容神圣又博大、深刻又平凡、抽象又生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厚重感,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理想和信念的追崇感,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尊严感,集体主义的荣誉感,道德行为的美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这一切都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元素。在教学中充分提炼教材艺术因素,寻找恰当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将音乐、绘画、影视、文学艺术适当地贯穿融会于教学中,从而达到以美启德、以情化德、以氛围固德的效果,增加教学的可信性和生动性。

(一)历史的画卷——影视、图片艺术的运用

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历程以不屈的精神和向上的情操点燃了历史的岁月,生动展现了丧权辱国与民族独立、封闭与开放、保守与革命、前进与挫折、落后与辉煌的历史画卷。在教学中讲“开篇的话”时,精心挑选了历史上重要的仁人志士和经典的历史事件,以此浓缩中国近现代170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再配以精练的文字、悦耳的声音、精美的图片、精彩的讲解,在美的氛围中展开恢弘的历史篇章。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教学设施多媒体的音像和视频展示的各种情景,如祖国大好河山、革命战争场景、经典的红色歌曲、英雄人物、楷模榜样、国家建设成就……这些展示都能使学生精力充沛、心旷神怡。

(二)岁月如歌——音乐艺术的运用

歌咏言。战争是残酷、毁灭和死亡;音乐体现出的是温暖、希望和美好,可以说是冷和暖、黑暗和光明的对立,而人类战争史上却有将音乐和战争结合出奇制胜的典范。大型传统琵琶曲《十面埋伏》是根据公元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决战为背景写的,当时有谋有勇的刘邦不以战事论战事,以事物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夜施小计,令张良吹箫,士兵唱楚歌,瓦解敌军之心,涣散其斗志,结果以绝对优势大败骄傲而又优柔寡断的项羽。一千五百多年前,北魏有位叫崔廷伯的将军,行军打仗时总把一名善于吹奏豪壮的《壮士歌》的艺人带在身边,让他用激昂的军旅歌曲激励战士们的斗志,常常取得战斗的胜利。

在革命战争年代一首好的革命歌曲或乐曲就是射向敌人的子弹,就是刺向敌人的匕首,就是激励人们斗志的号角。在教学中,讲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运用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和《国歌》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侵略者的痛恨以及高昂的革命斗志,激发了学生满腔的爱国热情。教材中有国民党为什么处于人民群众的包围之中的论述,因为,国民党腐败无能,发动内战,失去人心,使统治区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间艺人阿炳拉奏的《二泉映月》奏出了人间辛酸泪,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人民却唱出: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歌曲《解放区的天》)。坚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新中国建立。民族赢得独立,人民取得解放,历史和人民得出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讲到这里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增强对共产党的敬仰和信任。

(三)壮丽的史诗——文学艺术的运用

诗言志,史蕴思。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毛泽东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与国民党谈判。当时的民主爱国人士柳亚子先生赋诗一首赠与毛泽东,敬佩毛泽东有“弥天大勇”。毛泽东与民主爱国人士有着深厚的个人情感,并以诗词《沁园春·雪》回赠。此诗气势磅礴,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和气魄,有一种创造历史的自信感。此诗引来重庆政界文坛的交口称赞,急得国民党当局暗中组织文人做诗填词要把它比下去,这中间不乏“学福五车”“才高八斗”的诗手,但他们无法具有毛泽东所具有的政治见解、哲学思维、历史见识和胆略。更无四者交融而成的诗词气象。所以,中共谈判代表李维汉说:“国共谈判虽然破裂,但我党满载人心归去”!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取得历史性胜利,统治了中国二十多年年的国民党政府宣告覆灭。毛泽东受到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极大鼓舞,挥笔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教学中朗诵这首诗,让学生有一种胜利的豪迈感。

三、艺术的教学产生艺术的效应

北宋思想家程颢讲学,弟子们说:“如坐春风”。这既是对老师学识的赞美,更是欣赏老师讲学时那种精神气度和学术氛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要营造一种高雅的育人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感悟思考,在这种氛围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情感共鸣、心灵净化、思想领悟、玩味延留”是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过程。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是师生共同塑造的“艺术品”,在塑造这个“艺术品”的过程中如果方法得当同样会产生“情感共鸣、心灵净化、思想领悟、课后延留”的艺术效应。

情感共鸣效应:教学中的共鸣,是指师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教学活动中,受到感染而产生的一种思想情感冲动。共鸣是教学进入高潮中的一个标志。如:捐赠、被捐赠、感恩、知恩图报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这是许多贫困大学生都有的经历,最能激起大学生内心的震撼,引起思想和情感的共鸣。同样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90多年艰难而辉煌的奋斗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切难道不值得生活在新中国红旗下,特别是改革开放年代的大学生感恩吗?报效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义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知识的传授更多地是从情感体验途径入手,融情于教学,以情感人,实施教学。情感在教学中起着“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是共鸣产生的基础。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感,都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是与受教育者产生情感共鸣的前提。

心灵净化效应:教学的净化效果,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认识、排解困惑、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一种状态。教学的净化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教学共鸣效果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在教学中娓娓叙述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鱼水深情和对中华民族历史使命的勇敢担当,中国共产党人以他们的生命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创造了最可贵的精神财富并进行了最彻底的价值实现,展示了共产党人毕生追求的意义和价值。中国共产党人90多年的奋斗历程所历经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立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追求;“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实现。无不震撼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在追忆共产党人树立理想、追求理想、实现理想的三种境界中得到升华。

思想领悟效应:领悟是教学效果的最高层次和境界。“悟”是教学接受的理解,是继教学共鸣、净化基础之上的哲学思考,是温故知新,是出乎意料。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这个“思”,就是“悟”。《学记》中说:“故君子教,喻也。道而弗牵,张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有学问的人教育学生在于开导,引导他走路而不牵着他;鼓励他前进而不强制他;启发他思考而不把一切都告诉他。因此,教学中要突出“问题意识”。教学中的“空白”和“余地”是学生“悟”的空间。教学中通过讲述中国近代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不懈努力和中国共产党人为完成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90多年的坚定追求,让学生深刻的领悟: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信仰,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又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信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课后延留效应:延留是教学效果的后续阶段,这一阶段,虽然课堂教学已经结束,但回味和反思仍在进行,是教学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古代的音乐故事:“子(孔子)在齐闻邵(即邵乐,相传为舜帝时的乐舞)”,竟然“三月不知肉味”。战国时代的民间歌女韩娥,婉转而美妙的歌声深深的打动了人们的心弦,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去。”这些典故虽然说的是音乐的延留效果,可精美的教学也会引起学生的再三回味,在反复的思考和回味之中,懂得美丑,明辨是非,最终选择高尚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行为,并激励自己发奋学习。在课后,如果学生能做到唱几首革命歌曲,欣赏几幅历史画卷,看几部红色电影电视,朗诵几首革命诗篇,读几本革命书籍,写几篇学习心得,这就是教学目的达到的最重要的表现。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艺术视野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CJS10—025),项目负责人:罗莉

参考文献:

[1]吴进国.《打破常规创新思维》[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1).

[2]凌晓蕾.《艺术美育》[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4).

[3]黄淋华,夏滟洲.《艺术概论教程》[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8).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企业思想政治理论的困境与出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析
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试析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社会实践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创新性的思考与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强化研究
系统论视阈下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培养研究及外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