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房内麻醉在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2012-04-29 07:27金杰赵成和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29期
关键词:超声乳化

金杰 赵成和

[摘要]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前房内麻醉在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对双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42例行超声乳化手术,1眼采用0.4%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联合1%利多卡因前房内麻醉,另1眼采用单纯表面麻醉进行对照。并观察两组术中感觉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术中不适感觉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 < 0.05),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前房内麻醉,可增加麻醉效果,利于手术操作,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前房内麻醉;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

[中图分类号] R779.6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9-0143-02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完善,麻醉方法也日趋简单。许多眼科医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以表面麻醉为常规麻醉方法,但表面麻醉也有其缺点,部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仍有不适感,在小瞳孔白内障手术中其缺点更为突出。因此,我院对此类患者进行表面麻醉加前房内麻醉,以取得更佳的麻醉效果。本文现将自2010年5月~2011年5月对42例双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应用联合麻醉的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术前术中双眼瞳孔不能散大的42例患者进行观察,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36~87岁,平均65.82岁,所有患者明确诊断为白内障,其中陈旧性葡萄膜炎12例,抗青光眼术后7例,糖尿病性白内障18例,高龄瞳孔括约肌硬化5例。术前视力:光感~0.3,晶体核硬度按LOCSⅡ分级法:Ⅱ级核8眼、Ⅲ级核41眼、Ⅳ级核31眼、Ⅴ级核4眼。所有患者散瞳后瞳孔均<4.0 mm,部分患者的瞳孔有不同程度后粘连或膜闭。

1.2 手术方法

术前用0.4%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3次,开睑器开睑,植入折叠晶体者(13例)在11点处做透明角膜缘3.2 mm切口,植入PMMA硬性晶体者(29例)做角膜缘后1 mm直线形角巩膜隧道切口,2点位角膜缘做1 mm侧切口,前房注入1%不含防腐剂的利多卡因0.5 mL(对照组无此操作),待10 s后,前房内注入黏弹剂置换利多卡因,对无虹膜粘连者瞳孔即可扩瞳;对轻度后粘连者做钝性分离;对瞳孔缘有环形机化物者,用撕囊镊撕去机化物,然后用两个器械在两个互相垂直方向扩张瞳孔,再注入黏弹剂,使瞳孔扩大至4.5 mm,前囊膜连续环行撕囊,直径达5.0~5.5 mm,充分水分离和水分层,先在瞳孔区将超乳头深埋入晶体核,并加大负压吸住晶体,同时用辅助钩协同完成囊袋内手法劈核,核分成几个小块后,逐一乳化吸出,然后用I/A清除残留皮质,前房及囊袋内注入黏弹剂,角巩膜切口者将切口扩大至5.5~6.0 mm,人工晶体植入到囊袋内,冲洗黏弹剂,切口不缝合。结膜下注射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混合液0.5 mL。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 <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中感觉:在超声乳化和人工晶体植入过程中,眼内麻醉组40眼(95.2%)无不适感,2眼(4.8%)轻度压力感;对照组29眼(69.0%)无不适感,8眼(19.0%)轻度压力感,5眼(11.9%)中度压力感。两组术中感觉比较见表1。术中术后并发症:前房内麻醉组术中后囊破裂4眼(9.5%),对照组3眼(7.1%);术后角膜水肿较重的前者为5眼(11.9%),后者5眼(11.9%)。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视力:1周矫正视力≥0.5者37眼(44%),≥0.1者76眼(90.4%)。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视神经萎缩、黄斑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玻璃体混浊等。

表1两组术中感觉比较

3 讨论

麻醉是白内障术前的重要准备工作。近年来,随着显微手术技巧的提高和手术时间的缩短,麻醉方式也经过了从注射性局部麻醉向表面麻醉过度。白内障超声乳化需麻醉结膜、巩膜、角膜、虹膜及睫状体。表面麻醉效果迅速,可以多次给药,麻醉维持时间为15~20 min,已基本能满足在大瞳孔下超声乳化术麻醉要求,但单纯表面麻醉不能充分麻醉虹膜及睫状体,部分患者术中仍感到疼痛和不适感。所以有人尝试进行前房内麻醉,即将麻醉药注入前房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最先Gills在白内障手术中使用1%利多卡因注入前房内达到止痛效果[1],为减少利多卡因对眼内角膜内皮毒性,最初采用1%利多卡因0.01 mL前房内注射,以后逐渐加到0.1 mL,而今常规应用1%利多卡因0.5 mL前房内注射完成白内障手术2万余例,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及眼部毒性,术后视力与用球周麻醉完全一样,并观察到患者术中对显微镜强光耐受性大为提高。有人研究用1%利多卡因前房内注射,其药物浓度将比表麻高100倍,从而使镇痛效果明显增高[2]。Annen等证实用前房内麻醉的患者,术后1~2 h内疼痛感完全消失,从而无须在术前术后口服镇痛药[3]。

一般认为瞳孔无法散大超过4.5 mm时,即会对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构成威胁[4]。瞳孔不能散大的常见原因有葡萄膜炎瞳孔后粘连、长期缩瞳治疗所致的瞳孔括约肌挛缩硬化、滤过性手术等内眼手术及外伤后虹膜后粘连、糖尿病患者自主性瞳孔病变等[5]。对这些眼内条件比较复杂的小瞳孔白内障患者,要施行超声乳化手术,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小瞳孔白内障曾经是超声乳化手术的相对禁忌证。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难度在于可视范围小、眼底红光反射不良、操作空间小、操作复杂、手术时间延长等。并且在手术过程中繁琐的操作对虹膜睫状体的刺激重、眼内压升高、人工晶体植入等因素都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感和疼痛。从而影响患者的情绪及跟术者的配合,对手术增加难度。我院对小瞳孔白内障应用表面麻醉联合前房内麻醉,认为在表面麻醉的基础上利多卡因前房内麻醉后具有效果显著、起效快、操作简单、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另外,利多卡因有轻度的抗胆碱作用,注入前房后作用于虹膜,阻断瞳孔扩约肌上的抗胆碱能受体,导致瞳孔散大[6]。因此在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联合麻醉优越于单纯表面麻醉,大部分患者术中未诉任何不适感。由于麻醉效果的增强,术中虹膜对于器械、乳化头进入前房,灌注开始眼内压增高及人工晶体植入等刺激的耐受性增加,使前房始终处于较稳定状态。同时发现患者对显微镜强光的耐受性大大提高,眼球随意运动减少,能更好地配合术者,从而降低了术中后囊破裂、瞳孔缘咬伤、前房出血、玻璃体脱出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综上,前房内麻醉是小瞳孔白内障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利,陈建宇. 表面麻醉联合眼内麻醉下白内障手术临床观察[J].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1,23(5):531-532.

[2]苗世杰,邵彦,刘菲. 前房麻醉在合并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9,27(9):1041-1044.

[3]何星颖,蔡季平. 白内障手术麻醉方法的进展[J]. 临床眼科杂志,2002,10(1):83-84.

[4]王李理,宋旭东,施玉英. 小瞳孔下晶状体乳化术环形撕囊及劈核的技巧[J]. 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03,25(5):301-302.

[5]王育红,肖扬,傅智勇. 显微虹膜拉钩在小瞳孔晶状体乳化术中的应用[J].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27(7):493-496.

[6]李秀梅,吴文捷,钱益勇. 利多卡因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散瞳效果观察[J]. 眼科,2006,15:205-206.

(收稿日期:2012-05-23)

猜你喜欢
超声乳化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Keratograph眼表分析仪在白内障手术前后的眼表对比分析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糖尿病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可疑房角关闭和原发性房角关闭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青光眼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超声乳化与小切口手术用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治疗临床分析
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