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菊香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学生学习兴趣、合作交流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学困生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严重。这种现象毫无疑问要受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这与新课标教材的特点是否也有关系?对于数学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否适应这样的新教材呢?我们如何引导学困生有效地参与“探究”?
一、挖掘新教材激发学习兴趣
新教材在栏目设置上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图文搭配,风趣活泼,生动有趣,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了大量的“观察与思考”、“课题学习”、“数学活动”、“探究归纳”、 “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阅读与思考”等栏目。适当设问、引导、留白,加大了探索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的每一章章头大都以生活中精美的图片引入;又以风趣贴切的语言引导,向学生展示身边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素材;引用真实的数据、图片或卡通形象,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在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老师由于理解不到位,没有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在很多时候常常是一笔带过,这对理解能力较差、记忆力不强、比较依赖老师的“学困生”来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如八年级“勾股定理”的引入中,教材以在北京召开的“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场景的巨幅图片,展示了大会会场的壮观及大会会徽“赵爽弦图”的精美,从而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兴趣。教材通过图片、设问、引导句、表格、注析、“观察”、“探究”、背景知识介绍等,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发展,感受勾股定理丰富的内涵,体会勾股定理的重要性,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接着我又编拟出如下习题让学生加以研讨:
这道“数学风车”问题,题目别出心裁,极富创新意识,用几何图形的截、割、拼、补来证明代数式之间的恒等关系,既具严密性,又具直观性,为中国古代以形证数、形数统一、代数和几何紧密结合、互不可分的独特风格树立了一个典范。问题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二、联系生活热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教材关注社会生活:以“建筑工人砌砖拉线”、“木工师傅锯木板弹墨线”来介绍直线,非常生动;“从算式到方程”中的“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说明字母表示数,非常有趣;“概率与中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买彩票与中奖”的关系。在几何方面,新教材通过图形的观察、展开、折叠、平移、旋转、相似、对称、翻折等动手实践活动,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知识,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学会合情推理,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困生理性思维差,感性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他们喜欢形象、直观,习惯于听、看,不喜欢思考,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搞小动作。日常生活中精美的图片展示,图形的观察、展开、折叠、对称等动手实践活动,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生学过解直角三角形后,可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我编拟了这样一道题,可做如下探索:一天,我国一艘渔政执法船在钓鱼岛海域维权执法航行到A处时,发现正东方的我海领域B处有一艘可疑日本船,正在以12海里/小时的速度向西北方向航行.我渔政船立即沿北偏东60胺较蚝叫校?.5小时候,在我领海区域C处截获可疑渔船.问我渔政船的经过航行路程是多少海里才截获日本可疑渔船?(结果保留根号)
同学们思考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下转第110页)(上接第96页)学生甲提出,依据题意画出草图;学生乙提出,了解直角三角形中的方位角问题;学生丙提出,解题的关键是把斜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来求解,需过点C作CD⊥AB于D,由题意可求得BC的长度,进而求得CD的长度,即可求得AC的长度,问题获解;学生丙提出,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斜三角形问题转化为含有公共边CD的双直角三角形问题,再合理选择合适的三角函数值求解。
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探索实践活动,集思广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保证学生掌握“双基”、学好数学的前提,降低学习的难度,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