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君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的成因:工作繁琐、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心理压力大、教学秘书岗位不受重视。接着,从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分析了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最后从高校组织支持和人文关怀以及教学秘书个人方面提出了去除和改善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教学秘书 职业倦怠 成因 对策
职业倦怠指的是个人在工作压力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这个概念最早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提出,随后由Maslach 等人进一步完善,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方面: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低个人成就感。其中情感衰竭是为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职业倦怠主要发生在以服务为主的,工作强度大、压力大、重复性高的行业。高校教学秘书作为高校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已经成为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深入分析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的成因、表现,并提出自己的对策和建议。
1 高校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的成因
1.1 工作繁琐、压力大
由各高校制定的教学秘书工作职责来看,教学秘书的工作包括教务、考务、教研、学院档案管理等四类,每一类又包括十几到二十项具体内容,总的工作内容至少在60项以上。如此繁多的工作内容,要由一人(学生人数少的学院)到两人(学生人数多的学院)来完成,其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随着高校招生的几何级增长,各院系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由十几年前二三百学生变为两三千甚至四五千学生,学生人数增加了十倍以上,教学秘书的工作量也增长了十倍,而各院系配备的教学秘书并没有增加。学分制、选课制、教学评估、教考分离等的推行也使得教务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化和复杂化,加重了教学秘书的工作负担。
1.2 人际关系紧张
教学秘书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要和教务处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院系所有领导、教师、学生打交道。由于教务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作为协调者的教学秘书就成为了一个比较尴尬的角色。比如排课方面,任课教师意愿中的排课时间和要求可能比较集中,容易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秘书肯定无法全部满足,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教师就会抱怨。监考方面,很多老师不愿监考,教学秘书只能强制安排,也会造成教师对教学秘书的不满。教师、学生甚至院领导对具体的教学管理制度可能并不十分清楚,对教学秘书的工作可能会产生误解。还有的教师和学生要教学秘书在考试、成绩录入和其他方面放弃原则,满足他们的不合理要求,如果教学秘书加以拒绝,也往往会得罪教师或学生。此外,在与教务处、办公室同事等的联系和协调中,也会产生种种矛盾。因此,作为学校和方方面面的人员打交道最多的岗位,教学秘书的人际关系紧张往往成为一种常态。
1.3 心理压力大
教学秘书受学校教务处和所在学院的双重领导,扮演了多重角色,既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又是沟通学院和教务处,师生和院、教务处领导之间的桥梁;既是教务管理人员,又是具体的执行人员;既是学院与学员之间、学院内部的协调者,又是教学资源的初步分配者;既是教研的组织者和验收者,又是学院教学、学生档案的管理者。多重的身份对教学秘书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多种的要求,一旦教学秘书无法适应自身的角色转换,心理上就会产生压力。
教学秘书不仅工作种类多,强度大,往往超出个人的最大负荷,所以在工作的某一方面发生问题往往很难完全避免。教学秘书的工作关系到学院甚至学校教学考试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旦出问题,立刻就会暴露出来。教学秘书工作做好没有人表扬,感觉是理所当然的,但一旦发生问题就要教学秘书担负责任。工作的繁琐、重复与担心出问题的压力给教学秘书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1.4 教学秘书岗位不受重视
在高校,教学秘书是人们最不愿承担的工作,虽然教学秘书承担着繁重的工作职责,维持着学校教学工作的有效运转,但其地位和其所承担的职责不成比例。大部分教师甚至领导认为,教学秘书主要从事事务性的工作,初中毕业也能做好,技术含量低,主要是重复性的低级劳动。教学秘书在工资和津贴方面,要低于教学科研人员和其他行政人员;在职称评审方面,教学秘书最多评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和教学秘书无缘;在学业进修方面,学校认为教学秘书不需要很高的学历,本科足够,进修会耽误工作,影响教学的顺利开展,所以一般也禁止教学秘书进一步深造。在职位晋升方面,教学秘书一般也被排除在外,最多担任科级且同样从事事务性的工作。教务管理工作的实际和教学秘书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愿景发生冲突,教学秘书普遍感到前途渺茫。
2 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的表现
2.1 情感衰竭
教学秘书的情感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也是职业倦怠的最明显的症状表现,其特征是工作没有活力,对教务管理缺乏热情,感情极度疲劳。教学秘书工作繁重细碎,重复机械,同时人际关系难以处理,造成教学秘书心理上的焦虑,心理能量过度损耗而得不到补充。一般教学秘书只能保持半年到一年的工作热情,以后就会对工作产生焦躁、厌烦的心理,表现为深度疲劳、失眠、头痛、消化不良等。
2.2 去人格化
教学秘书的去人格化指和服务对象主要是师生保持距离,态度冷漠,对教务管理工作敷衍,想换工作等。 随着教学秘书的情感衰竭,其对师生的态度也逐步发生变化,由刚开始工作的主动热情变为冷漠,爱答不理,甚至把师生当作发泄情绪的对象。教学秘书对待工作,能少做一点就少做一点,得过且过,只要不出教学事故就行。很多教学秘书不安心本职工作,想调换到其他岗位,教学秘书的流动性很大。
2.3 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
教学秘书的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指对自己评价消极,对教务工作的体验和成就体验下降,认为教务工作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教学秘书大都由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担任,和他们担任教学科研或其他行政管理工作的同学或同事相比,在工资、津贴、升职机会、进修、职称等方面逐步拉开差距,导致教学秘书的心理失衡,对教务工作失去兴趣,产生入错行的感慨,认为教务工作纯粹是虚耗生命,看不到任何成就。
3 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3.1 高校给予教学秘书组织支持和人文主义关怀
(1)减轻工作压力。高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秘书与学生的师生比配备教学秘书。现在的教学秘书与学生的师生比是国家规定的比例的五倍到十倍。要使教学秘书保持工作热情,就必须配置足够的教学秘书,减轻单个教学秘书工作的压力。(2)给予教学秘书和其他教师和行政人员同等的待遇。在工资、津贴和各种福利方面,教学秘书应该和同等级的教师和行政人员相同。在职称晋升方面,打破原来对教学秘书职称晋升的限制。鉴于教务工作的繁忙,教学秘书没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职称晋升可以把教学秘书的工作实际作为主要的依据,在科研方面可以适当要求低一些。在进修方面,教学秘书也要享受和其他教师的同等待遇,拥有提升自己的机会和权利。(3)教务管理工作实行民主化管理。教学秘书作为最基层的教务管理人员,最了解教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对教务管理制度的合理与否及其执行状况有最大的发言权。教务处、院系教学副院长或系主任及其他领导在制定教务规章制度方面和决策方面应该认真听取教学秘书的意见,集思广益,保证制度的合理和决策的切实可行。教务处和院系领导要改变以往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行教务管理制度和计划的官僚主义,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3.2 教学秘书个人心理调试
在外部环境如学校的政策和制度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教学秘书首先要提高自身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运用心理策略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这是改变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的根本措施。
(1)客观评价自我价值,保持职业认同感。教学秘书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控制,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减少因待遇不公或人际关系紧张带给自己的心理损害。教学秘书虽需要坐班,工作繁重琐碎,但和一般教师和科研人员相比,没有教学压力和无形的科研压力,下班或放假后可以较彻底地放松。教学秘书的年终奖可以拿教师的平均数,比很多教师的还要高。教学秘书可以通过心理暗示自己,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和倦怠心理,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务管理工作。
教学秘书要适应环境,适应环境才能改造环境。教学秘书要根据学校的环境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实事求是的职业规划,而不能好高骛远,盲目攀比。教学秘书首先要精通自己的业务,了解学校的教务管理的规章制度,了解教务管理的具体运作,合理安排教务工作的先后顺序,同时要增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2)运用计算机和电信工具,减轻工作负担。教学秘书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熟练操作教务管理系统软件,并建议教务处引进新的先进的教务软件。这些软件可以极大低减轻教学秘书的工作量,改变原来靠完全依靠人工的状况,实行无纸化办公。飞信、QQ等的运用也可以极大地方便教学秘书与师生的联系,降低工作强度。网上银行和自动存款机也可减轻教学秘书收考试费的繁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