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东
“五上五下,十浪循环”,是笔者提出的波浪理论修正形态,简称为“十浪循环”(详见2012年5月26日、6月2日《股市动态分析》周刊)。这一理论认为,在日线及以上的绝大多数时间周期中,市场是以“五上五下,十浪循环”模式循环运行;而传统的“五上三下,八浪循环”,仅出现在小时周期中。“十浪循环”波浪理论的提出并非是空穴来风,更不是无中生有、哗众取宠,本文将从均衡对称的角度对“十浪循环”再做阐述。
由于最小的波浪是小时浪,因为没有子浪,小时浪可以看成是波浪诞生之初的幼稚形态,类似于一种“随机游走”模式。既然是不成熟形态,小时浪当然不具备成熟模式的应有特征。所以在小时浪中,市场以随机生成的“八浪”模式运行。而在日线及以上的绝大多数时间周期中,由于具有了具体的不同结构,开始男女有别,表现出“授受不亲”,虽然子浪同为推动浪,但结构明显不同,驱动浪、调整浪能够显著区分,于是市场开始以“十浪模式”循环运行。本文所分析研究的,亦是成熟结构,即日线及以上的时间周期。
图1是一个完整的“十浪循环”。图中浪一、浪二分别为驱动浪、调整浪,数量比例为1∶1,即一个驱动浪对应一个调整浪。再来看它的子浪:驱动浪一有1、3、5三个推动浪,2、4两个调整浪;而调整浪二则倒了过来,有a、b、c三个调整浪,A、C两个推动浪。两者相加,正好是五个推动浪、五个调整浪,推动浪、调整浪保持1∶1的比例关系。而大一级浪一浪二推动浪调整浪数量比例仍为1∶1,与其子浪中推动浪调整浪比例是一致的。这种吻合是偶然还是必然?
图2是阴阳八卦鱼图。再来看中国古代的《易经》。《易经》的文化哲学思想精华即——阴阳协调平衡。“阴阳互补,刚柔相济”的思想,来自于我国远古哲人对宇宙自然,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现象所作的概括。“天下万物,皆由阴阳,或生或成,本其所由之理,不可测量之谓神也。”在古代先哲眼中,万事万物皆可一分为二,都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极端力量。“无有阴阳,不成万物”,表观了“阴阳”的对立程度和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对立统一辩证观点。
推动浪与调整浪的关系,是不是符合《易经》的阴阳协调平衡思想呢?笔者看来,这是一致的。推动浪与调整浪的关系,正如图2中的阴阳八卦鱼相互对应、互相包容、协调平衡、对立统一。数量上保持对等的平衡关系,运行时间上对立统一,此消彼长。有如男女性别比例,一男一女是一种和谐的均衡对称关系。重男轻女,则男女性别比例失调,比例失调就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引发社会动荡,造成不和谐。社会动荡的结果是重新建立平衡,要么男人数量降下来,要么女人数量增上去,再度达到1∶1均衡性别比例,社会才会和谐,和谐了才能国泰民安,稳定发展。
再来看图1。驱动浪一拥有三个推动浪、两个调整浪,显然不符合“阴阳协调平衡”,不平衡,就要发生激烈变动,于是浪二调整浪出现了。与浪一相反的是,浪二的推动浪调整浪数量正好与浪一倒了过来。此时,推动浪、调整浪数量趋于一致,平衡重新建立。更进一步分析,驱动浪的子浪是三个推动浪两个调整浪,这显然是一个非均衡状态。实事上,驱动浪的作用就是打破均衡,突破性生长。然而这种突破常常会导致偏离最终目标,再加上又是一种非均衡状态,长期发展难以为继,此时调整浪的出现显然是很有必要的,调整浪的作用正是在“纠偏”,再度建立平衡。通过一对一的纠正,使得驱动浪能最终能够到达预定目标,见图3。
来看图4的“五上三下,八浪循环”模式。图中,浪一共有三个推动子浪,两个调整子浪;浪二有两个推动子浪,一个调整子浪,加起来,浪一浪二共有五个推动子浪、三个调整子浪。大一级浪一浪二的推动调整浪是1∶1对称协调比例,而其子浪推动调整浪却是5∶3的非对称协调比例。比例失调,将难以为继。这也是与中国传统《易经》的“阴阳协调平衡”思想相矛盾的。
再来看图1中浪二调整子浪a-b-c,对照浪一的调整子浪2,可以说是三重调整浪,也可以说是多重调整浪。艾略特对调整浪做了具体分类,分为简单调整浪、复杂调整浪。而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简单调整浪、复杂调整浪,艾略特却没有给出答案。如果说浪一的子浪调整浪2是简单调整浪的话,那么浪二的子浪调整浪a-b-c则可以称之为复杂调整浪。简单调整浪、复杂调整浪的出现位置更不是随机的,而是有规律可寻。显然,它决定了大一级浪是驱动浪还是调整浪。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氤蕴交感,变化无穷。“五上五下,十浪循环”是不是符合中国古代的《易经》思想?留给大家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