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晖
自6月1日伏季休渔正式开始至今,已有近半个月的时间。进入休渔期后,威海市场上淡水鱼价格高位坚挺,本地海捕冷冻鱼类唱起了市场的主角,价格相对贵了几块钱;南方养殖鱼类货源较为充足;本地野生鲜鱼尤其是小黄花鱼、鲳鱼等难寻踪影。
据调查显示,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市场上采购鱼类的消费者逐渐增多,交易整体相对活跃。受封海影响,本地新鲜海捕鱼类如鲅鱼的数量已经大大减少,货少了,价格自然不菲,价格一度从十几天前的18元/斤涨到了22元/斤,上涨幅度为22.2%。
“大黄花、大带鱼、加吉鱼等全部都是从南方运过来的。”市场经销商王老板告诉作者,从南方运来的鱼,价格也略有上调,例如大带鱼就从封海前的20元/斤涨到了现在的23元/斤,上涨幅度15%。据市场经销商介绍,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基本是本地冷冻鱼,再者就是南方养殖鱼类。
据了解,休渔期间威海水产发市场各类海货整体供应还是较为充足,市民无须担心海产品断档。据介绍,多年来许多水产品养殖、加工和销售企业早就瞄准休渔这一商机,纷纷提早冷冻贮藏了水产品。休渔期间,养殖和冷冻产品明显增多,冷冻带鱼、鲅鱼、黄花鱼等大量上市,加上南方等地水产品抵达本市场销售,完全可以满足市民餐桌的海鲜供应。每年休渔期间,本地消费者及其青睐的杂色蛤、牡蛎、扇贝、螺类、蛏子等贝类产品货源充足,对外发货量明显增加,因此休渔期对威海水产市场货源及销售的影响并不是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