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花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政府必须改变当前社会公共服务现状,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关键词:以人为本?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职能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0(a)-0252-01
“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诠释,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已经从一般的经济技术层面上升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高度。
1“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谓“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和中心,一切以人为目的,摒弃传统的把人作为工具和手段的物本主义倾向,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人是历史发展的主人,是第一位的,离开人的需要的发展是没有意义的。发展要以人为本,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现代化建设不仅要追求GDP,更应该倡导追求HDI(反映总体社会发展水平的人类发展指标)。HDI注重生活质量、人均寿命和文化教育等人文因素,充分考虑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现代化建设不是一个游离于人之外的预定的自然过程,而是一个以人作为主体参与其间并影响其进程的历史过程。发展的直接而外在的表现是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其深层次的内在蕴涵则体现在民主、文明、法治、生活质量、财富分配、人权保障等多方面。经济越发达,社会越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的要求越高,社会公共需求越多,要求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
2 当前政府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已由生存型社会开始步入发展型社会。进入发展型社会后,全社会公共需求快速增加,公共需求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涉及到公共卫生、基本社会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公共就业、公共安全问题等多个方面,社会矛盾、社会危机因素也在随之增多。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充当经济建设的主体,成为“经济建设型”政府。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从经济主导向公共服务转身。“经济建设型”政府单纯地追求GDP,严重忽视了社会发展,由此积累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已经对经济增长构成了严重挑战。
我国70%的农村人口占有医疗资源不到40%,1/3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我们还能吃什么”的食品威胁,信访难的困境,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就出现了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服务质量差的突出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 政府加强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措施
在我国十二五规划里就指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加强社会建设,使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民。建设服务型政府,关键是要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第一,加强城乡社区管理,改善社区公共服务。随着中国经济和城镇化的加快发展,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范围不断扩大,社会管理与服务内容更加复杂。政府对公众的各方面的服务最后会通过社区工作得到具体体现,如公用事业、居住环境,医疗保健,养老保险,生活服务,尤其是将来社会保障福利体系等等。
建设服务型政府,就要健全、完善城乡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采取多种方式,创新完善社区管理与服务。不断探索社区管理服务新模式,吸收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广泛挖掘、精心培育模范特色社区。特别改善农村社区的管理与服务。
第二,增强社会组织服务功能,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并重。随着经济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出现信任危机,社会伦理和道德建设下滑,各种矛盾逐步显现,人们对加强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我国社会服务总体水平较低,社会服务需求又极其巨大,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服务体系无法适应人们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
要缓解社会需求与公共服务不到位的矛盾,政府要支持一些具有公益精神、公共责任的社会组织,培育非营利、志愿特征的社会组织,发展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发挥其社会服务的功能;政府要给予政策上、硬件设施上、资金上的扶持;政府还要指导、管理监督,使其严格按照章程所规定的业务范围开展各类活动和具体运作。
第三,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参与者和受益者,经济发展的受益者不应是一部分人,也不应是大部分人,而应是全体人民,能否让人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影响着对发展的终极评价。
公共服务型政府要坚持“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享”。首先,合理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国情、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其次,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完善信访新机制,健全社会监督制度,规范政府依法行政,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第四,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形成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大力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建设,真正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目标。
要努力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两个转变”,即从注重事发后的处置,向预防为主,预防、处置和恢复全过程管理转变,切实做到常态与非常态管理相结合;从部门为主的单一灾种管理,向综合应急管理机制转变,逐步建立完善应急管理的长效机制,使应急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综上所述,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不仅包含经济的层面,也包括政治的、社会的、人文方面的全面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应当与政治体制改革相互协调,这正是中国的改革应当着重致力的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0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