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

2012-04-29 23:07于慧慧
科教导刊 2012年26期
关键词:高校策略

于慧慧

摘要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打破高校课堂沉闷的重要手段。高校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具体体现在设计问题的策略上,即设计问题时要牢牢把握启发、实践、难度、开放的原则,并主要以高层次认知水平的问题为主;提问过程中的策略涉及如何把握提问时机、如何倾听和反馈学生的回答,以及让学生也成为提问的主体等。

关键词 高校 有效课堂提问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提问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智慧的教学方法之一,中国古代孔子启发式教学与古希腊苏格拉底问答法的精髓就在于两位智者能把握提问的时机、善问、善听,师生在一种平等自由而活跃的氛围中进行人生的引导,知识的传授。纵观当今高校课堂,“教师激情一言堂,学生集体沉默”已是普遍现象,如何将沉默、沉闷、低效的课堂变为互动、活跃、高效的课堂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有效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是实现这个转变的重要突破口。何为有效课堂提问?笔者认为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质疑和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具体体现在设计问题的策略以及提问过程中的策略两个阶段。

1 设计课堂问题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高校的课堂提问也是一样,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遵循问题设计的原则,预先精心设计好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和利用课堂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生成性的课程和教学资源,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1.1 高校课堂问题设计的原则

(1)启发性。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课堂提问最重要的功能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索,能够“举一隅”而能“三隅反” ,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启发性原则应是课堂问题设计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2)实践性。高校培养出来的年轻人不光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还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综合素质等。课堂教学和课堂提问都是可以深度挖掘此类教育因素的重要途径。比如课堂问题内容可以联系当今社会的重点、热点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阐述,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再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引导。

(3)难度性。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逐步成熟,他们能够而且愿意接受一些挑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赞科夫认为传统教育学的弱点在于教学过程过于容易,应该把教学建立在高水平的难度上,同时注意掌握难度的分寸。他所说的高难度的含义指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利用他们的认知可能性,同时要学生通过努力克服障碍,把精神力量发动起来,促进其一般发展。因此高校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可适当提升难度,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才能刺激和充分调动起大学生们的精神能量以及强烈的挑战欲望。

(4)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即没有标准和唯一的答案,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回答的问题,这种问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引导大学生们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将思考和探究的欲望从课堂内一直延伸到课堂外。

1.2 明确问题的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按照布卢姆的目标分类说,“提问”可以分为六个层次的提问,即(1)知识水平提问:侧重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回答时只需对事实做回忆性重述;(2)领会水平提问:侧重检查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需要自己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仅靠课本、笔记、记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3)应用水平的提问:包括规则、方法和概念的运用,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已知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的提问;(4)分析水平的提问:运用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问题类型,回答时学生必须对所记忆的知识进行整理、分析、比较,然后进行简明的叙述和解释;(5)综合水平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在占有和提取有关知识信息的基础上,综合出崭新的结论的提问,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6)评价水平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建立一定标准,对一定思想观点进行评价和判断的提问,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按照认知水平层次来分,前三种层次属于低级水平提问,后三种层次属于高级水平提问。

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迅速发展,处于一生之中的顶峰,他们的思维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他们喜欢创新,喜欢挑战,喜欢从多角度去看问题,对问题的见解也比较深刻和独到。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的时候,除了要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外,还应重点考虑大学生们的思维特点,适当增加高层次、发散型、加工性的问题,也就是说,从以上六个层次的提问类型来看,针对大学生来说,教师设计问题时应主要以分析水平、综合水平及评价水平的问题为主,这样才能激发大学生们对课堂的关注度和兴趣,也能有效促进他们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及对所学内容的深度加工。

2 提问过程中的策略

2.1 把握提问的时机

问题设计好了,还要捕捉和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什么时机最合适呢?

“超前的提问,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思维混乱,因无法作答而失去思考的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滞后的提问,会使学生不用深入思考,就能毫不费力地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提问因缺乏思维深度而简单乏味,失去了提问的意义,达不到提问的预期效果”。①因此,提问应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相关概念和知识的基础上,但是对这些概念和知识又还没有达到充分认识和理解的时候进行是比较合适的,这是“生疑” 的最好时机,思维的转折,理解的疑难常发生在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再引入恰当的问题则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极大地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进一步去探索未知的问题。

2.2 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

有一个年轻人向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演讲的技巧,他为了显示自己的口才,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话,说自己具有雄厚的天资。苏格拉底听了他的话之后表示可以收他为学生,但是要他缴双倍的学费。年轻人惊讶地问:“为什么我要加倍付钱呢?”苏格拉底说:“因为我得教你两门功课,一门是教你如何保持沉默,另外一门是怎样演讲。”

可见,“倾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比“说”更加重要,它本身是一种尊重和包容,是倾听者素质的体现。在师生教学交往中也是一样,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需要教师耐心地倾听,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学生的回答上,并用语言和非语言来表达对回答者的共鸣与鼓励,当学生感到自己受关注受尊重并受赞赏时,能更好地活跃自己的思维和热情地表达,并且能大大增加下一次课思考和回答问题的频率,因为他们一旦认为自己在课堂中是重要的角色,自然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相反,如果他们的认为自己不受关注,那么就会放弃各种让自己进步的机会。

为什么大学课堂中,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不管会做的还是不会做的学生都“三缄其口”、表情麻木、事不关己,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长期以来受到教师忽略或者在课堂上没有获得足够的尊重和包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严重的依赖心理和无所谓的态度。

所以,给予学生们足够的时间思考、表达,并且耐心地倾听是有效课堂提问不可少的环节。

2.3 Q—R—Q的反馈模式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直接影响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教学的有效性,在高校课堂里,我们通常可以看到以下情景:当某学生就教师提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会用微笑点头和“嗯,不错”、“很有自己的想法”等非言语和言语的反馈予以鼓励,这些反馈能给学生一定信心和提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但是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伊凡·汉耐尔认为:“提问的过程不仅仅是诱导学生参与,它必须使学生给他所有回答的理由。为了诱导学生做出深思熟虑的回答,促进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发展,教师得遵循一个提问的模式,该模式称为提问—回答—提问或简称为Q—R—Q。”②也就是说,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再提一个或几个额外的问题进行追问,以促进学生高层次的探索过程。

2.4 让学生成为提问的主体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体现在于能否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呢?

有调查表明,在听讲座时,仅有13.3%的本科生常常提问题,而84.4%的本科生从未考虑提问题或有问题也不敢提出,这说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提问题的意识较差,很少或从未想过提问题。③学生问题意识的淡薄和我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 的教学观有密切关系,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居于绝对权威的地位,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课堂提问的唯一主体,而忽略了学生也可以作为提问主体的存在,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我们的学生有疑而不敢问,或者有些学生根本就没有了问题意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因此,要改变大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现状,就应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体,鼓励学生质疑,质疑书本、质疑教师、质疑任何一个权威,引导他们提出一系列高质量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双边性”的教学活动和“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而高校的课堂理应成为激发思维、撞击智慧、激扬文字的重要场所,课堂提问又是这个场所的关键点。如何通过有效课堂提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让高校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基金项目:本文系铜仁学院2009年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课题“高校文科系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分析及有效课堂提问策略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 孙保华.追求理想的课堂提问[J].教学与管理,2009(7).

② 伊凡·汉耐尔著.高效提问——建构批判性思维技能的七步法[M].黄洁华,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③ 于洋,李锐锋.问题意识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科技创业,2007(3).

猜你喜欢
高校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