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国峰
摘 要 中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社区、学校独有的人文、自然资源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提高。本文针对学校德育资源的整合利用,以作者所在学校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为例,探讨了学校依托棋类竞技活动的开展构建“棋文化”校本德育课程,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可行性,并阐述了构建“棋文化”校本德育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 校本德育课程 棋文化 心理素质 德育观念
0 引言
在国家课程三级管理机制中,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进行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开发活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002)。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校本课程既包括一般的学科性校本课程,如校本语文课程等,也包括德育校本课程。结合本校情况,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其价值观和心理素质都处于不稳定状态,而且可塑性很强。因此,通过校本德育课程对初中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是可行的。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依托特定的文体活动——棋类活动,探索棋类活动对初中生价值观和心理素质的良好促进作用,并详述以此为载体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最后提供一个案例以佐证棋类活动作为校本德育课程的良好成效。
中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指中学思想品德课程和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的开发。它是在国家及地方制定的德育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的指导下,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及完善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的,整合校内外可利用或可开发的德育课程资源,由学校独立、自主开发德育课程的活动(卢少军,朱跃民, 2009)。
1 棋文化以及棋类活动对初中生心理素质的促进作用
1.1 棋是一种文化
棋类活动,典型的代表是象棋和围棋。这两种棋类活动实质上源于中国两种不同的古代文化。其中,围棋代表的是道家文化,而象棋则是儒家文化的反映。从根本上来说,棋,是一种文化。
围棋和象棋不仅分别体现了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其各自的兵法和战略也被凝练成广为学习的哲学思想和实战兵法。例如,在围棋中,道家讲究“刚柔相济”、“法无定法”的思想。虽然下棋双方各执一子轮流布局,但实际上都是暗藏杀机,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这就要求棋手在必要的时候,要能够隐忍,能够退让,能够诱敌深入,能够后发制人。这体现了一种辩证法的思想。而在象棋中,儒家讲究的是“进退有礼”、“俯仰有度”。每一子的走法都有定数,如马走日,相走田等,这与君臣有礼、长幼有序等伦理生活一样,不能乱了纲常。因此,在下象棋的过程中,棋手的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价值观念也得以不断的演练,不仅真正理解不同棋子的不同价值,而且学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学会在关键时候 “丢卒保车”、“舍车保帅”等大局观念。
让初中生体会到围棋和象棋中所包涵的文化内涵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但是让他们在下棋的过程中,通过教会其掌握不同的下棋思路,从而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则是比较容易实行的。
1.2 棋类活动对初中生心理素质的良性影响
棋类活动除了作为一种文化外,弈棋的过程、弈棋的结果以及弈棋的习惯对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和德育观念都有一定的良性影响,这是有一定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的。
首先,棋类活动能够促进初中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众所周知,棋类活动是一种脑力活动,在弈棋的过程中,棋手必须集中精神,调配头脑中储存的棋谱和在必要时走出创造性的一着,使出浑身解数才能获得胜利,因此整个弈棋过程,从集中注意到局部形势思考,再到整个局势的思考甚至对对手下几步的走势的预测等,都需要大脑的主动参与。形式运算和辩证思维都在初中阶段得到迅速发展,而这些思维能力经过不断的训练是能够加强的。认知能力的提高和辩证思维的发展有很多好处,其中包括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减少其反社会行为(Deary, Strand, & Smith, 2007; 张晓燕, 高定国, 傅华, 2011)。棋类活动是一种逻辑性强并且体现出较强辩证思维的活动,通过培养初中生的棋艺来促进其认知能力和辩证思维的发展是可能的,而且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初中生的学业成绩和德育表现也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
其次,棋类活动能够促进初中生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各个方面以及总体方面的自我评价。已有研究指出,个体对自身的评价与其学业成绩和德育表现存在一定的关系,当个体对自身的评价越好时,其学习动机、学习表现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表现也更好(李晶, 张杰, 朱莉琪, 2011)。当学生不断接触棋类活动并且养成一种行为习惯时,他们就获得一种“专长自我”。专长自我指个体对自己专长活动表现的评价,获得(正确)专长自我的个体比没有获得(正确)专长自我的个体,更容易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尚的情操。
最后,棋类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成败。弈棋活动必然有输有赢,从短期来看,当个体胜出后,能够培养其成功感和自信感;当个体败阵后,容易产生失落感和无用感,这时就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从长期来看,指导老师还应该通过棋类活动,培养学生懂得“有输有赢”、“失败乃成功之母”、“胜不骄败不馁”等良好的成败观。
2 如何开发以棋类活动为主的校本德育课程
上面详细陈述了关于棋类活动有助于促进和改善初中生德育的理论基础,接下来本文根据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策略(郑国祥, 2008;郑航, 2006),陈述如何开发以棋类活动为主的校本德育课程。
2.1 厘定课程的核心价值
校本德育课程开发是一种精神文化创建活动,学校通过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以更适合学校的资源和更适合学生的材料向学生传递国家的德育规条以及地区或学校的文化准则等。因此,为了有效地实施校本德育课程开发,首先必须厘定核心的道德价值并以它们统筹课程。学校建设这个校本德育课程主要在于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及普及和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让学生体验到和谐的校园氛围。
2.2 设置课程目标
在课程核心价值的统筹和带动下,学校希望通过这个校本德育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正确的成败观。具体来说,学校以棋类活动为载体,通过直观的感知促进学生们对棋类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促进对文化的认知、接纳、吸收和传承。
2.3 确定开发主体、类型和方法
本次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的主体主要以德育老师为主,辅以学生代表为辅。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需要由专业的德育老师开展才能确保课程顺利开发;而让学生也参与其中是因为学生是课程活动类型、形式、强度的直接体验者,他们对校本德育课程有着最直接的体验和认识。本次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以活动实践课程类型为主,文化讲授课程为辅。具体的方法是先组成兴趣小组,让同学们参与到棋类活动中。待同学们对棋类活动的认识逐渐深入后,由指导老师加以讲授其中的思路、兵法、蕴含的文化底蕴等。然后继续让同学实践比赛对弈,不断反复循环。待时机成熟后,则选派一些优秀的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学生比赛获奖后又促进和带动了其他观望的学生的参与。最后形成统一的模式在低年级开展。具体的工作包括制定好棋类实践活动和学习活动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的时间安排、制定校本教材、督促实施以及检验成果等。
2.4 整合各项有利于开展棋类活动课程的资源
学校要积极整合校内外各项资源,不断提高课程的质量。如充分利用离广州棋院比较近的优势,邀请棋院的老师定期到校指导或带学生前往参观交流;定期安排辅导教师前往培训,鼓励其自主开发编订校本教材,提高校内辅导质量;邀请爱好棋类活动的家长加入辅导员队伍,提高家长参与度。
2.5 制定评价方案
作为德育校本课程,在实施评价时除了有比赛对弈时的胜败记录外,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人际交往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与进步,因此要为参与课程的学生建立《课程活动档案》,包含自评、小组评、对弈反思等成长性评价的内容。
3 案例
我校一名学生小杰(化名)在参与棋类活动课程之前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关系很差,不懂得如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该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一遇到什么事他的情绪就会马上“爆发”,很多老师和同学都对他“敬而远之”。我校的心理老师希望让小杰接受系统的心理辅助,但是小杰十分反感。后来,我校的德育老师知道他爱好下象棋,便劝说其参加棋类活动课程,希望借此课程塑造他的行为和道德价值观念。小杰十分乐意参加棋类活动课程。
刚刚在参加课程时,小杰经常找人对弈。每当赢了棋后,小杰便洋洋得意,一旦输棋后就会显得十分悲观甚至对对方表示愤怒。德育老师见时机差不多成熟,就让小杰参与棋类活动的课程培训。象棋指导老师不仅教会小杰如何下棋杀敌,而且还灌输学生们象棋背后蕴含的人生道理,象棋与文化,成为一名优秀棋手的必备素质等。小杰对这些非常感兴趣,经常听得入了迷。
逐渐地,小杰在象棋指导老师以及德育老师的帮助下,他的棋艺越来越精湛,而且其精神面貌和德育表现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参加了棋类活动德育课程后,其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得到提升,情绪控制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由以往不懂得如何待人接物,也逐渐学会了如何像尊重棋手那样尊重师长和其他同学;并且他还学会了如何正确成败,对成功和失败能够做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经其他老师和同学的反映,小杰在参加了棋类德育课程后,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
初中生的德育问题和心理行为问题是相互交织的,因此很多学校都会借用德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矫正初中生的行为问题。但有的时候,单纯心理健康教育或辅导必须得到学生的主动配合才能有效果。像案例中的小杰,由于他对心理辅导并不感兴趣而且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因此我们采用了兴趣切入法来“诱使”其参与棋类德育课程。我校开发的“棋类德育课程”以实践活动为主,以文化讲授为辅;教学设计遵循“直观感知体验—文化讲授—直观感知体验”的循环模式,而且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以不同的棋类活动为载体。总体上来说,本校开发的这种的校本德育课程是较为有效的。
然而,该校本德育课程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目前我校主要以象棋和围棋两种文化底蕴较深的棋类活动为主,一部分男同学以及大部分女同学对这两种棋类活动不一定感兴趣,这就容易影响到课程的效果。另外,由于不是所有同学都感兴趣,因此目前还在小范围的试验阶段,仍没有在全校范围内使用。日后的工作需要依据不同的理论依据,开发不同的棋类活动以迎合更多学生的不同需要;还有就是逐步扩大适用范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与其他德育课程活动对等的常规德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