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能否得到金融的大力支持对西部文化产业的繁荣至关重要。本文立足西部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从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产融合作信息平台、系统整合文化产业链、开发多元化金融产品四方面对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机制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金融支持 整合 升级
文化产业与金融息息相关,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2010年国家九部委(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强调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加强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动文化与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融合发展,扩大文化消费,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两者相融相长,能以市场化的方式调节经济运行、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社会服务,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经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外生扩展向内生增长。然而,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在产业特征上,文化产业显示出了鲜明而特殊的性质。其产品项目广泛且蕴藉丰富,在属性和联系上彼此有一定的独立性;部分项目公益性与商业性并存;部分项目资产是无形的,不能表现为物质性项目,但能市场化并获得巨大收益。因此,对其进行金融支持颇具难度。同时,我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至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西部在此方面上跟东部发达地区又有差距,长期以来,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投融资渠道狭窄、体系单一,金融创新落后于文化产业发展需求。文化产业难以实现与金融和资本市场有效对接,难以形成强大的资本扩张能力和强健的发展机制,文化经营组织的市场化、集约化程度低,投入与产出、消费与市场很不协调。因此,加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机制研究,充分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有效对接,提高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能力对西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转变文化金融理念,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文化产业与文化建设相辅相成,“文化”理念是产业发展的指针,金融支持文化产业,需要不断深化认识,更新转变理念,加强政策引导。文化产品项目商业性和公益性兼具,因此金融支持需要把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个层面,既要注重拓宽多渠道融资方式,鼓励产业项目开发,培育更多的市场客户,扩大文化消费,又要注重维护文化消费权益,普及文化,提高文化素质等,要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创造统筹协调、健全灵动的政策环境。对此,西部地区的政府需要系统地梳理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相关扶持政策,尤其是金融扶持政策,从而因地制宜地建立健全各省及区市县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相应的配套机制,搭建具有西部特色的投融资服务平台,积极争取金融资金支持,强化政府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行政职能。具体是政府通过完善文化产业资产评估、转让、担保体系及相关法律,建立文化产业风险补偿机制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资基金、产业担保基金,探索创新一些特殊的货币金融政策,促进政、银、企的有效对接,以财政注资为引导,鼓励民间资本、外资资本等多类型资本参与文化产业运营,提高金融机构和各类投资基金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提升信贷资金对重点文化企业和前景好、效益高的文化产业项目的贷款额度,分散文化企业的融资风险,形成充满生机的文化金融系统。
二、完善产融合作信息平台,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政银企三方的文化产融合作服务平台可以实现高效的资金融通,通过直接和间接的金融扶持来解决文化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近年来,西部地区先后建立了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如四川省2010年11月建成了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现今进入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的文化产业项目已经达到300多个。但是,由于西部地区此类平台建成时间较短,发展程度还不高,“融资担保”和“公共服务”双项功能都有待完善。对此,一方面要深化科学技术健全信息网络体系,加强政银企文化产业信息交流共享,汇集丰富文化产业政策、金融机构及产品、公共服务等信息内容,推进文化项目政银企合作的议事协调机制建设,设立文化产业规划和知识产权检索库、重点项目库、产业与金融分析监测数据库等,使产业与资本、产于与技术、产业与消费的对接充分化。另一方面需要致力于提升公共服务和综合服务的质量及水平,推动金融服务向文化产业价值链的上中下游拓展,引导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参与构建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培育载体系统和产业研发设计、生产制作、营销推广、配套服务等环节,不断完善规划预测、产权保护、风险评估、产业展示代理中介和消费促进等功能,放大金融工具在产业经营中的乘数投资效应,使金融支持的投入与产出呈现高效合理地发展态势,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系统整合文化产业链,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新兴朝阳产业,西部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现有的企业数量庞大,但多为低层次、同质化、活力差的中小文化企业,真正具备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集团比较少,产业整体经营性和集聚效应都比较弱,产业链的完整性和闭合性程度不高。因此,文化产业需要借力金融支持,系统整合自身的产业链条,不断进行转型升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有两项重点工作亟需重点实施。一是科学引导,带动文化产业个体即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资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但是西部文化产业总体上对资金资本缺乏系统化的利用和转化机制,在资本的增值和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上还有很多地方有待完善,文化企业的拓展尚待进一步科学和规范。对此,政府和相关机构要以金融支持促进政银企的有效对接,引导文化企业管理者深入了解金融支持的相关政策、各类融资渠道和金融产品以及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借力金融支持的成功经验,积极主动地接受调用金融服务,转变资本理念,积极推进传统文化企业的改制和现有文化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绩效考核机制和创新研发体系,促进企业现代化经营能力和业绩水平的不断提升,努力推进实业性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从全局出发,科学整合文化产业链,树立和提升品牌。西部文化产业要繁荣,综合力是决定因素,即需要显现发挥出诸多企业叠加整合的综合实力,这就意味着政府和相关金融机构要结合文化企业的共性和个性打造有基础和有特色的金融产品,针对企业的区别和联系提供金融支持,将文化企业化零为整,整合成为完整的产业链。具体而言,除了以文化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优势企业和特色企业为重点扶持对象外,还要善于发现有前景的进行新兴文化产品生产的文化企业和传承和开掘了本土文化的特色文化企业,努力为其提供全方位和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加强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金融支持,将金融支持的作用合理地渗透到资源配置、研发创作、文化消费等众多环节里,整合打造涵盖文化产品从生产、服务到终端消费的完整文化产业链条。
四、开发多元化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支持的维度和实效
企业要有适合的和有能力获得的金融产品可选择,金融支持才不会是空谈,才能成为真正促进西部文化腾飞的“催化酶”。就目前西部情况来看,西部文化产业融资需求的错位现象突出,金融产品的种类和品种还比较少,服务还比较繁琐和单一。对此,政府要重视将文化产业信贷业务开展情况纳入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导向政策评估体系,促进商业银行不断完善适应文化金融的内部考核制度,建立适应文化产业的信用等级评定指标,不断完善适应文化金融的创新机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文化企业的特点,更智能化和高质量地提供文化金融服务,开发更为丰富的文化金融产品,探索建立专项发展、产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方面的一些特殊货币信贷政策。西部文化产业融资需求的错位现象突出:大型企业融资实力强,但需求不足;中小型文化企业融资需求巨大,其融资能力却深受自身的经营收益和风险抵御力限制。金融机构可以针对文化产业多层次的信贷需求,创新开发和完善应融资租赁、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商标权质押、专利权质押、著作权质押贷款等多种新型信贷产品,逐步扩大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探索建立多种贷款模式和风险分担机制。对于科技文化产品制造、旅游资源开发、影视制作、动漫开发等融资规模较大、项目较多的文化企业,可以以银团贷款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对处于产业集群或产业链中的中小文化企业,则可以探索将中小企业“集合贷款”和农户“信用箱体贷款”等有关信贷创新产品向文化产业移植,以联保联贷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邵培仁.《文化产业经营通论》[M].北京,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
[2]黄荣平.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与金融支持研究[J].时代金融,2008年1期
[3]谢名家.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4]陆铭峰,张惠.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系统研究[J].西部金融,2012年第4期
[5]陈文俊,牛永涛.对强化西部大开发金融支持的几点思考[A].大开发探索——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作者简介:徐苑琳,大学讲师,高级人力资源师,现就职于中共崇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