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智
[摘要]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情况,旨在为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 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间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64例作为观察对象,设为A组,另选择同期行开腹手术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设为B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A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B组,且A组术后镇痛泵或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 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少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子宫肌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中图分类号] R737.3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9-0040-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微创”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腹腔镜手术在妇科应用中越来越广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保留妇女的生育和内分泌功能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1]。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情况,旨在为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案提供进一步指导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间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64例作为观察对象,设立为A组,年龄范围为32~49岁,平均年龄为(38.6±2.4)岁,另选择同期行开腹手术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设立为B组,年龄范围为35~48岁,平均年龄为(39.6±3.0)岁,所有患者术前无任何合并症,术中未行除肌瘤剔除外的其他任何手术。术前均行排癌检查以排除生殖器恶性肿瘤。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一般情况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A组行腹腔镜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气腹穿刺,气腹压力≤12 mm Hg。以脐部及左右麦氏点为穿刺点,从宫颈置入举宫器,以摆动子宫协助手术操作。置入腹腔镜后,先观察盆腔全貌,如有粘连则先予以分离,然后确定肌瘤位置。以穿刺针在肌瘤旁注射垂体后叶素12 U。如为肌壁间肌瘤,在肌瘤最突出处以单极电凝钩切开肌瘤表面肌层达肌瘤包膜,以抓钳钳夹肌瘤向外牵拉,钝性分离肌瘤包膜,剥出肌瘤。以可吸收缝线作全层连续缝合,并连续缝合加固,关闭瘤腔及止血。如为浆膜下肌瘤,用抓钳抓住瘤体,用PK刀电凝后切除根部。如创面小可不予缝合,创面大者可缝合止血。B组行开腹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选择下腹正中纵形切口,手术步骤同《妇产科手术学》[2]常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泵或药物使用率以及两组术后病理显示肌瘤的类型、肌瘤的平均直径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计量资料组间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镇痛泵或药物使用率等计数资料组间处理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A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B组,且A组术后镇痛泵或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观察指标比较(x±s)
注:与B组比较,*t = 0.962,P > 0.01;*t = 1.242,P > 0.05;*t = 4.237,P < 0.05;χ2=28.423,P < 0.01
2.2两组肌瘤情况对比
两组术后经病理证实肌瘤类型以及肌瘤的平均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2两组肌瘤情况对比
3讨论
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以生育年龄妇女多见。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术后易致盆腔粘连,腹部切口瘢痕大,恢复慢,影响美观,尽管术后使用镇痛泵,但多数患者仍感伤口疼痛[3]。
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点主要表现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只需在腹部开几个3~5 mm小孔,无需开刀,清晰直观,而且可以明确诊断,分离粘连,有利于手术安全;术中反复冲洗腹腔,镜下直视负压吸引,可以清楚地观察创面是否渗血,且盆腔内残留液体少,术后吸收热及医源性感染机会少[4]。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25.27±4.13) h,明显短于B组,说明腹腔镜组手术损伤相对较低,胃肠功能恢复相对较快[5]。A组术后镇痛泵或药物使用率仅3.1%,明显低于B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与汪玲[6]报道的观点基本一致。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通过手指触摸能发现少量术前超声未发现的深部小肌瘤,直视下缝合关闭瘤腔更彻底,子宫形状恢复得更好。对于子宫肌瘤较大以及特殊部位的肌瘤、有严重的盆腔粘连和多量出血、术野暴露困难、恶性病变及膀胱损伤等选择传统的开腹肌瘤剔除手术更合适。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适用于浆膜下、浅表的肌壁间肌瘤以及肌瘤体积小、数量少的情况[7]。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由于缺乏手指触摸的检查,易遗漏小的肌壁间肌瘤,因此术前应详细进行超声检查,了解肌瘤的个数、大小、部位。 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是通过切开子宫肌层、剔出肌瘤、缝合子宫切口及取出肿瘤等步骤完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减少出血及切口缝合技术。减少出血可以通过子宫注射缩宫素、正确的解剖层次分离和缝合来实现。虽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有很多优点,大部分肌瘤均能成功剔除,但也有中转开腹的可能,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8]。
综上,笔者体会,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瘤体大小、盆腔病变及有无生育要求等综合考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少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苏学锋.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剔除术临床比较[J].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325-3326.
[2]刘新民. 妇产科手术学[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8-210.
[3]张瑞作.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39例临床观察[J].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458-3459.
[4]周萍,史淑兰,陈畔,等. 腹腔镜辅助子宫肌瘤切除术28例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7,12(6):460-461.
[5]李浴霞.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54例临床分析[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9):798-799
[6]汪玲.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59例临床体会[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2):106-107.
[7]邹明英.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比较[J].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12(1):21-22.
[8]赵灵芝.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4):97-98.
(收稿日期:2012-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