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露 周溪 张丹
摘要: 学习动机作为学生行为最基本的动力,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社会支持是提高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社会支持越好越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提高,而学习动机的提高又会提升学习成绩,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两者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可形成良好的循环模式。
关键词: 学生社会支持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意图,是学生为追求一定学习目标而产生的内在原因。[1]一切学习行为都是由学习动机引起的。[2]它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对学习有启动、指定、维持等作用。[3]然而,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心理问题,而缺乏学习动机是主要表现之一,学习没有明确的方向甚至厌学,学习松懈;没有学习热情,缺乏必要的学习压力;没有学习抱负与希望,兴趣多集中在娱乐或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学习肤浅,对知识一知半解,没有掌握学习规律,学习能力较弱成绩不好等现象。[4]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促使学习成绩大幅提升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因此学习动机一直是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社会支持是近年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的科学概念和研究内容,其研究既有社会学意义又具有心理学意义。社会支持是指建立在社会网络机构上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主观和客观的影响力[5][6]。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以及稳定的婚姻(家庭、婚姻等)或不稳定的社会联系的非正式团体、暂时的社会交际等大小和可获得的程度。这类支持独立于个体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另一类是主观体验到的或情感体验到的支持,包括个体在社会上受尊敬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对此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感受到的支持比客观支持更重要,因为虽然感受到的客观支持并不是现实,但是被感受到的现实却是心理的现实,而正是心理现实作为实际的变量影响人的行为和发展[5]。
我国学者肖水源基于大量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还存在另一类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即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有些人虽然可以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6][7],这样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的社会支持。人与人之间的支持是相互的,支持别人的同时也为别人提供帮助打下了基础。因此他把社会支持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客观的、实际的或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二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绪上的支持,主要指个体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和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三是社会支持利用度。
上世纪70年代后,出现了关于青少年社会支持的研究,例如Vaux(1981)的一项涉及社会支持与逃学关系的研究,CauCe,Felner和Primavera(1982)关于高中生的社会支持与学习适应关系的研究等。此后社会支持与学习动机的关系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8]从已有文献来看[9],社会支持对高中生的学习动机有促进作用和直接影响,社会支持总体水平与动机呈显著正相关。
根据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的多少,可以看到学习动机水平的高低[10],对社会支持的感受与利用程度对心理调节有很大的帮助,良好的社会支持对学生提高自信心和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而缺乏社会支持或社会支持利用不够的学生则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失去自信心,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下降易导致学习成绩下滑,更难获得社会支持,进而沉迷网络、游戏等,丧失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作为学生行为最基本的动力,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发现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对学习动机的影响,能为教师和家长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辅导提供借鉴,教师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支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更容易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有所得,也能让教师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总之,社会支持是提高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社会支持越好越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提高,而学习动机的提高又会提升学习成绩,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二者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循环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包括学习压力、升学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如果得不到相应的社会支持,就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减少。家庭、学校、社会应给予更多关怀和理解,不能只重视学习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不能过分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而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中,应该全方面地提供各种支持,加大对学生的社会支持力度,包括客观的可见的支持,主观上可体验的支持。如学校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能受到激励、得到资源和支持的环境,让学生感受文字、图像等信息和大家的帮助,在愉悦的氛围中自我发展;同时也可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家长在给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条件时,也应关注学生的精神动态,多给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学习中,如果得到更多来自父母、老师、同伴等方面的情感支持,就会更易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在学习中提高自我认同感,如此便可以慢慢提高学习动机。这些措施都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业成绩。
参考文献:
[1]陈新叶.合作教学对初中生学习动机、社会支持影响的对比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VOL48,(4):124-127.
[2]卜荣华.学习动机研究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VOL25,(4):117-119.
[3]田澜,潘伟刚.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的初步编制[J].社会心理科学,2006,VOL21,(6):42-46.
[4]许珂,廖丽娜.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J].高教研究,2009,(3):24-26.
[5]汪向东,忘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
[6]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2,(2).
[7]肖水源.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VOL1,(1):184-187.
[8]唐本钰.中学生知觉的社会支持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
[9]李勇.高中生学习动机内化水平及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
[10]高丙成,刘儒德.初中生社会支持的类型及其对学习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1,VOL34,(3):608-612.
井冈山大学2010年校级社科项目:大学生学习动机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编号JR1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