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深度解读:“潜台词”的探寻路径

2012-04-29 00:44蔡亚陈必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潜台词骨灰茉莉

蔡亚 陈必武

所谓“潜台词”就是潜藏在人物台词之中的真正含义,即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潜台词是“角色的并不明显但在内心感觉得到的‘人的精神生活,它在台词字面底下不断流动着,随时都给予台词以根据,赋予台词以生命”。一个演员,只有具体地把握了潜台词,才能给角色以鲜明的个性,真正把人物演活、演好。同样道理,阅读文本,也必须把握文本的潜台词,掌握语言文字背后的深意,才能把文本读深、读透、读活,最终如宋人梅尧臣所言:“作者得以心,览者会以意。”

路径之一:从语言中探寻“潜台词”

1.细细咀嚼,悉心体会——揣摩意蕴深刻的词语

叶圣陶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某些词语,看似简单,实则意蕴丰富。细细咀嚼,悉心体会,便能挖掘其深刻的含义。

《灰椋鸟》一文,作者写鸟归林是“投入刺槐林”。我们细细揣摩这个“投”,它比“飞”好在哪儿?“投”字背后隐藏着温情,隐藏着灰椋鸟归林、归家时的急切。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深入作者所描绘的人、鸟、林之间和谐的生态画面。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沉香救母》中“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一个“奔”字,背后隐藏的是沉香对母亲的爱和急切救母的心情。

2.纵观全文,捕捉焦点 ——辨析前后关联的词句

某些词语或句子,片语只言,若单独去品味,往往不能领会其特殊含义,但若联系上下文,捕捉焦点,找到词句之间的相互联系,就能明白作者前后语言里隐含的思想。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捕捉到这样一个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王老师是怎样挖掘句子内在的潜台词的呢?

师: 我发现这篇课文写诸葛亮说的地方一共有11处,只有这一处有提示语,而且是个“笑”字。请你联系课文,想象诸葛亮此时在“笑”谁,为什么而“笑”?

生:笑曹操。我从“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看出的。

生:在笑鲁肃,我是从“鲁肃吃惊地说”中体会出来的。

生:在笑自己。因为他心里很有把握。

生:在笑周瑜。因为这是胜利的笑,自豪的笑。

王老师这一设计实在是精彩!抓住诸葛亮神秘的一“笑”,引导学生揣摩“笑”背后的潜台词,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和众多信息。通过对这句话中“笑”的四种理解,使得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

3.置身其中,切己体察——品味陌生感觉的词句

在阅读《爱如茉莉》时,我注意到这样一句话:“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总感觉这句话意蕴悠远,却又很难说明白其真正的内涵。薛法根老师说过:有“陌生感”的地方往往隐藏着富有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经过反复阅读体会,终于明白:茉莉的芬芳是醉人的,阳光的光泽是温暖的,父母的爱是温馨的。这一切叠加在一起是什么?是生命的美好!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这样来品味:

师:“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理解这句话了吗?

(生面面相觑,一副疑惑的表情。)

师:不要紧,老师刚开始也没有读懂,但后来联系前文,我读懂了“一切”的意思,你们也来想想看。

生:“一切”指病房里所有的一切,执手相眠的父母,茉莉花。

生:还有初升的阳光。

师:想想,芬芳来自——

生:茉莉。

师:光泽呢?

生:来自阳光。

师:作者仅仅在说茉莉、阳光吗?

生:(恍然大悟)父母之间的爱情如同茉莉一样芬芳,如同阳光一样有光泽,是爱让生命如此美好!

师: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作者多少的情感,又给我们带来多少的启迪呀!

路径之二:从非语言中触及“潜台词”

1.置身文化背景,挖掘整篇文章的“潜台词”

窦桂梅老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并没有囿于这篇文章本身,而是把它放在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下,阅读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如《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以乐写哀倍增哀——卖火柴的小女孩反衬描写赏析》《童话教学方法谈》……同时还阅读了《儿童文学教程》《小说语言美学》《相信童话》等相关理论书籍,在此基础上,再细细揣摩文章语言,把握了这篇童话完整、独特的“文本意义”——第一课时以“不幸”作为教学线索,尊重文本的规定性;第二课时从文化背景出发,解读小女孩幸福的本源——“对苦难的隐忍,对梦想的渴望”。这样,被大多数老师所忽略的,“童话本身所潜在的信息和意义复活,小女孩‘幸福的形象在表面‘不幸的旷野深处非邀而至”。

2.了解写作背景,探寻写作风格的“潜台词”

“思想是语言的内核。”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修养、精神品质决定了文本的价值取向。了解作者,包括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艺术风格等;了解写作背景,包括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境等。

欣赏琦君的《桂花雨》,其中有一句:“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当我们了解琦君其人及此篇散文的写作背景,就有助于读透它。琦君,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她的散文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她以淳朴、真挚的感情抒写了对故乡风土人情的眷念,从真、善、美的视角再现了她童年的生活见闻,显示出她独特的人性意识。那么,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全文中隐藏的主题——“乡愁”。

3.明确文章主题,拓展特定情境的“潜台词”

作家的写作常常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写作机缘、特定的心情……我们必须解读这些元素方能“得作者之用心”,这样的解读才会更真实、深刻。《在大海中永生》中有这样一段话:“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香港、澳门;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四个分句,骨灰撒向的四个不同地方,其实都有特定的意义。文章的主题是赞颂邓小平爷爷光辉而伟大的一生,这四个分句潜在的意义是这样的:(原文有所涉及,选文时被删减)“他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处处气象万千,后继有人,大有希望;他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即将成为现实;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他也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心愿;海外侨胞为祖国在改革开放中腾飞而骄傲……”

文本的解读应该是一段充满奇趣、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发现之旅,而教师是旅程的探路先锋,应用睿智的眼睛去捕捉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魅力,带领学生从“潜台词”中发掘文本的核心价值。

猜你喜欢
潜台词骨灰茉莉
『请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
水中的茉莉
茉莉雨
茉莉雨
把骨灰埋在球场
哪个瞬间,会让你觉得“活该我单身”
盗窃、贬损骨灰入罪的法律思考
潜台词在戏剧表演中对塑造人物的重要性
我死后骨灰撒稻田
茉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