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发展

2012-04-29 16:07罗平华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9期
关键词:个性阅读教学学生

罗平华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从总体上来看,存在着严重的重认知、轻个性差异发展的倾向。这种倾向所反映的是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不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要解决这个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就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 阅读教学;学生;个性

一、要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谁是阅读的主体,这都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这个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上要提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以及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板书提纲。课堂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泯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主体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唤回直觉体验,来重构文本的具体化形态。由于不同主体之间在生活水平经验和语文知识积淀方面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因此,在同一位教师的指导下,即使阅读同一篇课文,主体之间阅读时的心理活动也会不同,甚至差别较大。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这就要我们做到:一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方面,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席子读,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二是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性阅读,培养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不仅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要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所以我们要将过去应试教育中片面追求的“唯一答案”的价值取向变为“多元解读”。“多元解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在多元解读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倾听,面对学生的“众多声音”,教师既要听出“杂音”,分辨对错,也要听出“高音”,分清认知水平的高低,还要听出“奇音”,觉察出见解的独特与新颖。在倾听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捕捉多元解读中出现的有价值的争鸣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人格得到完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三、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还要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

目前,对“多元解读”的理解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把“多元解读”误解为“多元价值观”例如:在多元解读的新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对一些约定俗成的成语赋予了新的意义。如“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是个“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时机的人”。对此,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那么就会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混乱。二是把“多元解读”误解为“多元标准”。如,有些教师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采用“放羊式”教学,让学生用个体对文本解读的结果来代替文本原本的意义,对文本意义的理解缺乏大体统一的标准。教师甘当学生的“伙伴”,而忘了自己“教”的专业角色。为了避免出现以上问题,我们在处理“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时,可采用先放后引,先求异后求同的教学策略,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独特性、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对话,使学生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而这个意义既有其独特个性的一面,也有其共性标准的一面,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新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

猜你喜欢
个性阅读教学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学生写的话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