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艳
当前,如何让学生努力学习成了教师的一大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成为推动学生努力的动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在我们国家,喜欢通过努力来培养兴趣。我们学累了,就有一句话支撑着大家: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国自古以来把“头悬梁,锥刺股”作为一种读书精神加以宣扬,足以见民族精神的伟大。但是,在今天这个到处充满诱惑的多元化时代,没有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是不行的。
据我在本校(即墨二中)对学生心理问题现状调查的结果显示,高中生厌学比例为:高一11%,高二30%,高三41%。而在普通中学厌学现象更为严重。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烦,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严重的可以发展到旷课、逃学甚至轻生。
逃学的学生并不是天生就厌恶学习,或是不具备学习的能力,而是因为对所学课程没有兴趣所致。因此,拥有兴趣是学习中的头等大事,只有学生喜欢学习,愿意学习,他们才能用心学习。因此,在我们面临学生厌学、逃学的情况中,教师应该首先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否对学生有吸引力。如果教学过于教条死板,就要改进教学方式,尽力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面对大量枯燥乏味的材料时,当他们被迫安静地聆听冗长的讲解时,或者被迫去完成那些完全没有什么可以使头脑得到调剂或对头脑有吸引力的练习时,他们的学习兴趣肯定会丧失,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减弱。另外,教师必须竭力去避免强加给学生精神负担。如果儿童由于推理能力还不成熟或者还不了解有关的事实,因而还不能领悟或听懂有关某一课文的一系列观念,这时要强迫他去听或去复述那些对他来说仅仅是“没有意义的语音”,毋庸置疑,这是荒谬的。而此时,如果教师还要采取严厉措施去惩罚那些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后果一定是可怕的。学生要么恐惧学习,要么厌恶学习,甚至有的会有逃学的行为。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有所选择,一定要遵循先易后难、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原则。除了必修的文化课要开设,学生们感兴趣的体育、美术、音乐、课外实践等课程也要开齐。让学生的天赋都能得到开发,兴趣爱好都能得到培养,才能都得到展示,自身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愿意上学,才愿意学习。学校也可以适当组织文艺汇演、运动会、演讲比赛、兴趣小组、开展学生社团等活动,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热爱科学知识。同时,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充分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特长,感受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功与乐趣。
其次,课堂教学要有创新。以前满堂灌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学校现在进行的生本课堂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分组学习,小组讨论后上台展示,老师根据各小组表现打分。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竞争意识。通过小组讨论,还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小组展示环节更使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这样的课堂不再是学生们被动接受的课堂,而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积极展现自身才能的舞台。
再次,教师也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英语科为例,教师要深知英美文化背景,给学生展现一种别样的异国情调。可以给学生讲述外国的文化习俗,也可以让学生观看外国的优秀影片,学习他们的歌曲、戏剧,不要仅局限于给学生讲语法,让学生背单词。同时,教师还可使用多媒体、投影仪、录音机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来丰富课堂。
另外,盖杰和伯令纳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对于教师来说,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最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只要他们有一点点的成功,都应该进行有意识的表扬,使他们看到希望,自然愿意去学,努力去学。
当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教师可以培养的,它只有通过教师自己对学科的兴趣来感染学生,这就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人格魅力的相互侵染,而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如果一个学生不喜欢老师,上他的课时,就会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虎,随便应付。因此,教师还应注重师德的修养,爱护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多用一些鼓励和表扬的话,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避免出现过激语言。对后进生也要多看一眼,要不厌其烦,让他们感到你的真诚和信任,使他们变成勤奋努力的好学生。
总之,在当今社会要想让学生努力学习,首先需要让他们拥有学习的兴趣,让兴趣推动努力。唯有学生真心愿意努力学习,我们的学生才有希望,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我们的社会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