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普遍下滑,企业在现金管理方面的问题正逐步暴露出来。本文首先分析企业现金管理所面临的几类风险。然后围绕这类风险,有所侧重地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现金预算体系和现金集中管理模式。
[关键词]现金 现金管理 风险控制
始于2007年初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逐渐演变为一场来势凶猛的金融风暴,并逐渐扩散到实体经济中,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演化成全球经济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积极的救市措施来扭转这一局面。而现金又是企业管理中最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可以有效地立即用来购买商品、货物、劳务或偿还债务。它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本票、以及银行汇票等。它是流动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可以随时转换为其他形态的资产和直接用于各项费用开支。现金是我国企业会计中的一个总账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中并入货币资金,列作流动资产,但具有专门用途的现金只能作为基金或投资项目列为非流动资产。这些理论性的依据足以证明现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因此,加强对现金的管理将成为现代企业的强烈呼声。
一、现代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现金的安全性:款项的流失。企业现金面临的风险首先是安全性,企业现金可能受到非法的侵占和挪用,造成企业款项的流失。在企业日常经营的每个阶段均存在着现金款项流失的风险。
在收款阶段,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股东投入资本金,企业取得客户的收入,或者是收到暂时的保证金等等都会引起现金流入企业,在这个阶段,主要面临的风险就是企业收到的资金未能及时地存入指定的账户,而被不诚实的员工侵吞,或者是进入私设的小金库,被挪为他用。
在付款阶段,员工费用报销、员工备用金支出,合同付款等均可能引起企业现金的流出。此时主要面临的风险是:由于企业制度的不完善,企业现金的流出没有经过严格的授权控制,不必要的或是未经仔细考虑的支出,经常发生,造成公司现金的流失。如企业内部费用报销混乱,现金流出出现欺诈的状况;备用金支出混乱,员工长期占用公司的现金;付出的款项未划入指定供应商的账户,或是同一张发票付款两次,支付了不正确的数额等等。
在日常的现金余额管理中,可能由于现金管理不够严格导致库存现金被盗,客户开来的支票可能被随意放在一个地方而被遗忘,或被员工盗用。企业的各类文本文件、票据和印章、印鉴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控制,被不法员工利用而导致企业现金在合法的形式下流出企业。
2.现金的流动性:企业面临流动性风险。保证现金流动性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缺乏流动性的企业,无论是临时性的还是长期性的,都意味着无力履行已到期的付款义务,意味着无法支持其日常的经营开销,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通常造成企业现金流断裂的情况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营运资金风险:由于运营资金不足导致的财务危机。营运资金是指一个企业维持日常经营所需的资金,简单来说是指存货加上应收账款减去应付账款。营运资金的不足将导致企业的现金循环无法顺利完成,直接影响其日常的生产经营,从而使企业面临营运资金风险。造成企业面临营运资金风险的情况有很多种:企业规模扩张过快,以超过其财务资源允许的业务量进行经营,导致过度交易,对营运资金的需求超过预算;或者也可能由于企业存货的增加、生产周期的延长、收款延迟、付款提前等原因造成现金周转速度变慢;也可能由于企业的营运资金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无法在短期内形成收益而使现金未能及时流入企业。
第二,信用风险:应收账款未能及时收回导致资金链的断裂。大多数企业为了吸引客户都会给予一定的账期。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可能由于采用过度宽松的信用政策进行赊销,这样的做法潜伏着信用风险的危机。
第三,流动资产不足引起的偿债风险:相对企业流动负债,流动资产不足,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不足。过多的流动负债直接造成企业偿债能力下降,这种情况如果持续很长的一个时期,企业就会丧失诸如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使企业陷入无力偿付的境地,引发流动性风险。
二、现金管理的风险控制
良好的现金管理制度有助于防止或减少不法分子偷盗、贪污、挪用企业现金等舞弊行为的发生,一套系统的现金管理制度,应该有着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健全的现金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作,影响因素众多。一般可以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起对企业现金管理业务的开展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控制和管理。
1.事前防范,做好制度建设。依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建立系统的现金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的现金控制体系。第一,根据岗位分工原则,将某些职能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工作人员担任,以避免或减少差错和弊端。企业应建立严格的组织分工和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即在制定组织机构方案和向工作人员分配工作时,都应考虑将相关责任分离,起到相互制约和监督的作用。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当包括: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货币资金的保管与盘点清查;货币资金的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第二,建立审批流程机制。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审批机制,以减少相关权利的不合理使用。明确审批人对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这些都应形成书面文件。
第三,按照职能分割、制约监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账户管理制度、支付结算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票据及有关印章管理制度、内部稽核制度、现金收支计划制度等现金管理制度。
2.事中控制,保证制度有效执行。在事中控制的过程中主要保证企业建立起的现金管理制度能得到有效地执行,而不是流于形式,并实时跟踪、监督企业现金业务中存在重大风险的环节,对重点岗位进行重点管理。
第一,保证现金全部入账,杜绝资金体外循环等违法行为发生,利用收据控制,银行对账单控制、往来款核对控制严格杜绝现金进入私设小金库,被挪用、侵占。
第二,现金支付业务,要按照严格的授权审批和支付流程,合规合法地办理各项支付业务,重点控制大额资金的支付,通过严密的内部审计监督,及时发现不合法的资金收付行为。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形式之一,应该建立严密的现金结算会计控制制度,准确及时地进行相关账务处理,保存有关会计资料。
第三,加强账面盘点控制,库存限额控制和实物隔离控制。定期对账面现金金额、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进行对账。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员工接近支票簿和库存现金,贵重的物品应保存在安全的地方。企业应当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印鉴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不得由一个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3.事后监督,注重信息反馈。在现金管理过程中,除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环节之外,事后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保证。第一,推行现金稽查管理制度。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使其得到合理使用,在现金管理部门应该设立现金稽查制度,对大额资金和经营资金的使用情况,实行跟踪稽查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通报批评,严重的应该实行相关处罚措施。
第二,健全企业绩效指标考评。企业在规范现金管理的同时,还要建合理的考核标准和程序。可以通过与企业绩效考核挂钩等各种形式,将各部门的资金管理状况与部门的业绩指标挂钩,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现金管理工作,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的观点:现金管理中,企业面临着现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风险,企业要加强现金管理上的风险控制,就必需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结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和阶段情况,制定合理的现金管理体系,统筹安排所有现金的流入、流出,使企业的每一笔现金都置于有效的监控之下,有效地控制企业面临的各种现金风险。围绕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类风险,本文有所侧重地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现金预算体系和现金集中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段九利、郭志刚、刘红心.现金流量风险成因探析[J].会计之友,2006,(9):35-36.
[3](英)英国皇家银行学会(CIB)著,刘霄仑主译.现金流量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4]赵保卿.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5]杨瑞芬.浅谈企业现金预算管理与控制[J].商业会计,2006,(24): 42-43.
作者简介:高源性别:女出生年月:籍贯:河北省石家庄所在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学位:学士研究方向: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