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实践教学的作业设计例谈

2012-04-29 00:44赵和春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29期
关键词:言语词语习作

一、走出传统想一想:作业观的偏失与矫正

传统的作业设计观念认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强调大量枯燥练习的强化训练,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和吸收。这种作业观念,在以建构主义为思想基础的新课程观看来,忽视了知识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互动生成、充满灵性的过程,认为知识仅仅是单线传递,把练习册等同于作业,用“布置”代替“设计”,这显然不应该是新课程下教师所应持有的作业观。

其实,问题的根本在于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上。只有准确把握住语文学科的性质,知道语文课“是什么”、“要做什么”,才能遵循其本质规律,扣准作业设计的脉搏。

二、走近本源看一看:作业观在语文观的视界中融合

语文,是一门以掌握母语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引导学生热爱母语,并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母语的能力,是我们首当其冲的职责和使命。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应该定位在:对语言的感悟品味、积累吸纳、表达运用上。

树立了科学的语文教学观,就会有正确的作业设计观。语文作业观应该孕育于语文学科的本体性质,应该着落于“语言”这一块丰腴肥沃的土壤,应该致力于语言的生长上,使得学生不是在“课文内容”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而是在“语言发展”的高山上越攀越高。

一句话,正确科学的语文作业观应该是:以“言语实践,表现本位”为特征进行语文作业设计,最终实现“言语立人”的新课程理念。

三、走进幽境赏一赏:在实练与智练中前行

(一)语言的感悟品味

学习语言首先要有咬文嚼字的功夫,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品出语言所含的情味来。这种“咀嚼”从诵读文本开始,对文中一字一语都要深入理解,唤起学生的想象,获得美感。

1.紧扣词句的阅读批注。即在学习课文时,针对重点的段落,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重点句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可以从文本的理解层面入手,也可以从语言的欣赏玩味入手。之所以将这样的教学手段当做必做的“作业”来抓,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围绕“语言文字”这一核心,养成良好的“品味意识”、“推敲意识”,对“语言文字”时刻保持一种特殊的感觉,即形成一种积极的“言语惯性”。事实证明,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鉴赏力是完全通过“言语实践”这样的途径习得的。如学习《草原》一课,因老舍先生的文笔清新活泼,富有磁力,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从“草原美景”和“热烈迎接”这两部分各选一个你认为表达精妙的语句,其中哪些词语使用更加精准传神?写下你的品析。效果不错。

2.紧扣文本的深刻追问。抓住文本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句、段,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联想、体验、涵咏等方式走进文本的大处、深处,促进学生领悟文本主旨的同时,习得清新细腻而又富有活力的语言,使得语言的韵味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真正漫溢。如教学《船长》一课,我围绕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设计这样几道题目:(1)文中第一处是“船长哈尔威”,而第二处是“哈尔威船长”,这是表达上的错误吗?请发表你的见解;(2)“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了一名英雄的权利”,你怎么理解这个“又”字?

3.紧扣形象的语言仿写。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综合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仿写题:

【例句】夏洛蒂三姐妹逆境成才,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什么叫“不屈不挠”。作业(1)___________,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什么叫“众志成城”。作业(2)____________,让我们深切感受到 。学生的答案非常精彩。

4.紧扣错题的语言历练。如针对关联词语的学习中,学生对“无论……都……”的运用错误较多,我设计了这样的训练:(1)________竞选中队长的难度多么大,我___不会放弃。(2)_______竞选中队长的难度有多大,我___不会放弃。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仿照着再列出一些句式,并在你认为关键的词语下标上着重号。这样的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在一般的现象中自主发现言语表达的规律,从而形成固有的技能结构,为良好言语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语言的积累吸纳

语言积累实质上是一种学习信息加工的过程。积累是和“领悟”、“掌握”紧密相连的,只有外在的知识经验被真正领悟和掌握,变成自己的知识经验,才能通过记忆长久地保持积累下来。教师要通过创设积极的语言积累环境,刺激学生主动对自己所记忆的散落的知识加以积极建构,从而形成有力的知识模块,这样记住的知识就是活知识,是遇到合适的语言环境就会激活的知识。这类练习大多具备整合性、情境性、表达性。如:根据语境填四字词语:“绿”乃生命之色,无处不在,无时不动。草原之绿是________,松柏之绿是________,“一大片柔软的绿草就像一块硕大的地毯”那是________,见到“一片翠绿旺盛的林子”,可以用________等词语来描述。我还知道几个表示“绿”这一意思的词语________。

(三)语言的表达运用

1.读写结合——结合课本的“创”。如《爱之链》一课,有一道“写话”的题目: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我又附加了两个条件:(1)至少刻画两处心理活动;(2)不少于100字。意在通过积极的提示与引导,渗透“可以通过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达情感”这一写作方法,从而提升学生规范而有效地表达的能力。

2.凿通壁垒——习作命题的“变”

关于大作(课本):教材是个例子,虽渗透了编者的一定意图,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它的某些板块远远不及网络来得与时俱进,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甚至可以大胆地改编教材。如,六年级上册习作4:请你任选一幅剪纸作品,仔细观察,并加以想象,完成一篇习作。这到底是叫学生写窗花呢,还是写围绕窗花的事情呢?我结合本单元的三篇课文的特点,调整为《写某人的绝活》。这样一来,学生写作的闸门被自然打开,行文时,不知不觉又借鉴了本单元的代表之作《姥姥的剪纸》一课的写法。

关于小作(周记):我们时常会听到孩子们这样评价作文题目:这个题目特别好写!这个题目有什么可写的呀?笔者以为,作文题目出得好,关键在于三点;口子窄小,富有新意;指向生活,诱发体验;触及心灵,激发情感,也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所以,我在命题上下了一些功夫。

(1)学生不缺积累,关键在于我们去激活。如,去了十月军校,我引导学生写了《我当一天兵》、《我理解了________的真正含义》、《事非经过不知难》等题目,他们的写作思路被迅速打开,真切体验得到唤醒。

(2)学生不缺情感,关键在于我们去激发。如,“三八”妇女节,引导学生给妈妈写封信,并明确告诉孩子,请家长在后面写上一封回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书信中投入自己真挚的情感,而作为母亲读到孩子那滚烫的文字,情不自禁地被孩子那片孝心、感恩之心所感动,反过来,学生从母亲的回信中又能在心中升腾起“母爱”的崇高形象,熔精神洗礼、情感流露、语言表达于一炉,这样的习作训练有效度,有温度,更有高度。

再如,写考试。每到这样的习作,学生总是不由自主地以检讨或者反思的格式反省自己,而很少去关注如何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空洞乏味。于是,我引导学生在“考试”二字后面加个破折号,接着用一句经典的语录或歌词来表达自己对考试的一片情感,交上来的作文便丰富多彩起来。

(3)学生不缺动力,关键在于我们去激荡。对于课文中的大作,我高度重视作文的评讲,更多的是赞赏与鼓励,每一次都力求使得班上一半同学的作文精彩片段能够在老师的ppt上得以展示,燃起他们心灵深处的自信之火。而小作周记,就是我们的试验田,可以大胆地在这片土地上耕种。每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几次由学生充当小老师的互批。指导他们从字词句篇去关注细节,学会欣赏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既能使用赞美之词准确表达欣赏之情,也能学会发现他人习作中的欠妥之处,委婉地指出和帮助修改。

(赵和春,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小学部,210046)

猜你喜欢
言语词语习作
容易混淆的词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找词语
一枚词语一门静
习作展示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