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科化学教学实践与反思

2012-04-29 07:13黄现礼佟浩
科教导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化学教育教学改革

黄现礼 佟浩

摘 要 大学文科化学的教学改革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我们在面向我校经济、人文及艺术类大学本科生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了“化学教学要紧密与学生的兴趣、需求相结合,适应当前社会对学生的要求”的主张。在教学实践中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教学也拉近了学生与化学的距离。教学实践证明这些举措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成绩。然而,由于教学对象自身基础以及其学习需求的复杂性,有必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文中还就一些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做了探讨。

关键词 化学与社会 化学教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hemistry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in College Liberal Arts

HUANG Xianli, TONG Hao

(Department of Applied Chemistry,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Jiangsu 21001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liberal arts 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caused the domestic chemical educators' attention.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for the economic, cultural and arts undergraduate, proposed the "chemistry teaching students to work closely with the interests, needs a combination to meet the current social requirements of the students' claim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combining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a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colorful chemistry experiment chemistry students and closing the distance. These measures proved effective instruction to improve student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 However, due to its object-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eds of its complexity, it's necessary to further deepe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The article also explores on a number of reform ideas and initiatives.

Key words chemistry and society; chem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文科化学一课,面向本科一、二年级的经济管理、人文以及艺术类学生开设,是一门必修的公共课。该课程一般在春季学期开设,共计38学时,时间跨度约8周,包括26学时的课堂教学课和12学时的实验课。课程采用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化学与社会》作为教材。

作为文科学生来说,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同于其他必修课程。作为一门常识性的课程,文科化学的开设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型时期,文科化学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提出的。从全局看,化学与社会课程的开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①具体到个人,作为文科学生,尤其是经济和管理专业的学生,适当接触自然科学,学习科学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对于他们日后的工作或者深入研究,是大有裨益的。其他专业的学生,例如艺术、人文学院的学生更有必要学习这门课程,高中阶段高强度的应试教育极大限制了他们的全面成长,压缩了其正常视野。我们的许多学生不仅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不理解,对于如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现象、事物也缺乏基本的知识背景。更为讽刺的是,越是成绩优秀的同学,这方面的知识越是缺乏。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巨大反差提示我们,为文科学生开设化学课程是必要的。国内若干高校大量的教学实践也已经证明了:文理的渗透,科学与人文的交叉,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②③④

1 教学改革实践

作为一门新兴的素质教育课程,国内同行已经做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工作,同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些教学改革措施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⑤⑥⑦我们在研究教材内容、同行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课件等做了相应调整,对教学方法做了相应改进。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内容等做出了客观积极的评价。以下是我们一些具体的教学实践措施。

(1)密切联系实际,引入教学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表现,我们发现,学生对来自自身或周围环境的教学案例较为关注,因此我们特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应的教学案例。例如,在环境污染一章,为了把南京市近日的空气污染指数及主要污染物的数据作为教学案例,要求教师关注、收集市区的天气预报及环境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一节,引入了化妆品中的化学物质作为案例,列举了主要的化妆品的分类,其主要化学物质组成及使用。这些教学案例的引入,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多提问,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的全方位使用。多媒体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已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公认,其优点在很多文献中已经涉及。⑧基于此,在深入理解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我们从各大视频网站收集了大量教学资料,制作了课件;各位授课教师又分别加入了一些各自熟悉的内容及案例,形成了从教学大纲、主要知识点一致,又各具特色的课件。

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意了“两个统一”的原则:即课程内容与课的统一,案例的生动性与内容的丰富性统一;在教学过程中,综合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的优点,注意了二者的协同使用。

(3)组织社会热点讨论,抛砖引玉。化学与社会这门课程名称已经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社会的现实,而学生最关心的现实也就是社会热点问题。例如三聚氰胺牛奶事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首先这个案例,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化学的社会作用,强调任何科学技术都具有“双刃剑”的属性;其次,食品的污染问题也是本课程关心的一个重要内容;再次,化学工作者对三聚氰胺的检测也可以说明化学在食品监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个案例的介绍,适当引导同学们开展化学的社会作用的讨论,紧扣教材的知识点,起到了一石双鸟的作用。

(4)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从本课程的开始,我们向学生灌输 “Chem is try”的思想,没有实验,化学是不形象、不完整的,化学教育同样离不开实验。为此,我们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了6个化学实验,内容涉及自来水滴定、食品添加剂中的食糖的鉴定、固体酒精的研制、锌铜电池的组装及测定等。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洗衣液的配制等选做实验,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

课堂调查显示,实验以前学生普遍认为大学化学实验“既神秘又枯燥”。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们十分珍视实验机会,态度端正,操作认真,回答问题积极正确,课后能够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以后,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普遍印象是“严谨和有趣”。

(5)穿插介绍化学家的主要贡献和研究经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教材有专门的化学史一章。但是,我们在环境、能源、材料等各章分别加入了化学家的介绍。例如在材料一章,我们安排了导电高分子材料发现者诺贝尔奖获得者白川英树、石墨烯的发现者安德烈·盖姆等的介绍。从化学家们的研究过程,研究思路,到化学物质的应用方面介绍化学家们的经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2 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在教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一些值得重视的现象,有必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适当重视:

(1)教学中应组织尝试差别化教学。选修本课程的学生来自不同院系,不同省份的不同的高中,他们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这就决定了他们对本课程的期待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希望加深高中化学的知识理解;有的同学希望更侧重本专业介绍;有的同学可能想知道化学化工与其所学专业的交叉领域的知识。

因而,我们计划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计划组织实施差别化教学。在一些理科生为主的班级重点介绍原理和模型,以加强其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积累;在一些文科生为主的班级重点介绍化学原理的应用、化学的发展历史和理念,培养其绿色化学、环境化学等理念;对于外语系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入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的内容,使其了解化学专业词汇的构成规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其对化学的认识;艺术类学生的数理基础较弱,可以适当加入化学之美(例如对称性、化合物的颜色)等概念的介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初步实践已经证明,各专业的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关注度明显提高,课堂表现也更为积极。

(2)可以延请相关学科的教授学者开设专题。结合教学内容,在教材重点内容如能源、环境、材料等章节中,请有关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专家在讲座过程中,首先对主题进行适当讲解,然后是学生与专家的互动。这种形式的讲座,能够拉近学生与前沿学科的距离,促使其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

(3)采取灵活多变的考试考查形式。目前,我校的化学与社会课程一直采用期末考试、平时成绩与实验成绩结合的考试形式。但是,闭卷的期末考试仍然有死记硬背的嫌疑,大部分同学在复习期间忙于总结重点知识和历届考题的答案,事实说明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们认为,可以用课程报告与开卷考试的形式取代目前的闭卷。但是,与现行闭卷考试试卷不同的是,开卷考试题目的灵活性和综合性要加强,重点考察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我们已经对课程报告部分做了一些尝试,布置了一些题目。从学生上交的课程报告情况看,与学生家乡、学校相关的环境变化及原因分析的报告,反响较好。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开卷考试工作的教学实验和教学效果对比实验。

3 结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文科化学教学已经进行了几个学期的实践。通过精编教案、开展文科化学实验等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需求等原因,我们总结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些措施有待进一步教学实践的检验。

注释

① 臧丽坤,路丽英,李新学,车平,闫红亮,李苗.提高化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 2010(4):44-45.

②袁婉清.化学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谈为文科学生开设化学选修课的体会[J].高等理科教育,1994(3):70-72.

③ 孙同庆,王军伟,丁廷桢.化学与社会:一门颇具特色的新兴课程[J].大学化学,2002.17(3):6-9.

④ 王仁国,代先祥,张云松,赵茂俊,张利.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化学与社会课的实践与探索[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增刊):64-63.

⑤ 郑旭煦,方明建,傅敏,胥江河,王星敏,王瑞琪.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化学与社会 教学改革与创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5):149-150.

⑥ 施开良.为文科生开设化学选修课的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8(2):73-75.

⑦ 谭淑娟,王海燕.文理渗透,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94-96.

⑧ 张洪平.浅析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2):59.

猜你喜欢
化学教育教学改革
初探新课标下的化学教育教学
浅析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实施
高中文科班化学教学探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科学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