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国
摘要: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教学形式上存在着形式单一、缺乏民主、陈旧落后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相关部门没有树立起系统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其他实践活动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情况,而实现二者的有机整合是破解上述困局的根本出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其他实践活动在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育内容等方面的相关性为他们的整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实践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校园文化、虚拟实践的“五结合”是二者有机整合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形式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3-0065-03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课堂教学一起共同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必须将实践理念引入思政课教学,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要真正做到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大学生的特点出发,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并与专业实习、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校园文化、虚拟实践等其他大学生实践活动形式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思政课实践教学合力,构筑起完整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一、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具体活动很丰富,有的也很有成效;或者说局部活动、单项活动进行得很出色”。[1]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具有推广价值的实践教学形式。但是,这些形式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在具体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各种形式相对独立、各有优劣,在实际运用中,应将其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不能机械地厚此薄彼,一味采用某种特定形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课时、经费和教师任务等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做到与时俱进确实不易,客观上造成实践教学的形式简单”[2]。部分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以影片欣赏、课堂辩论、案例分析为主,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刻板。有的高校一味地强调校外实践,认为只有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才是实践,结果经常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只能让部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活动形式也只能局限为常用的几种典型方式。
2.实践教学形式缺乏民主
一些高校在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时,统一安排与学校包办色彩较浓,经常采用“我说你做、我令你止”的强制式非对等教育方法,只承认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与学生处于一种对立状态,这严重违背了实践教学规律,使得学生缺乏进行实践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许多实践教学被限制在几种固定形式里,面对不喜欢的实践教学形式,学生也只能被动接受,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受到抑制。
3.实践教学形式陈旧落后
一些院校在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时,忽视时代发展、环境变迁与学生个体变化对实践教学形式的影响,造成实践教学的形式较为陈旧落后,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机械固守某种特定实践教学形式,将其与其他形式简单对立起来;二是机械固守传统实践教学形式,特别是忽视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拒绝依据现实变化而不断革新;三是机械固守实践教学的一般形式,忽视在其根本精神的指导下具体化体现院校、学生、专业、地域特色的个性化形式。
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存在的诸多问题,最终会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导致其育人功能无法充分发挥。由此,我们迫切需要审视与反思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模式构建仍停留在原始阶段,在团委、学生处、勤工助学中心、就业处、图书馆、后勤保卫等部门和高校二级学院都有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下,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仍然显得单一、陈旧,这只能说明,高校思政课主管部门没有树立起系统科学的观念,思政课实践教学缺少其他实践活动形式的配合,与其他实践活动在资源占有、组织实施上存在条块分割、彼此独立、各自为战的情况。
一是资源占有的分散性。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其他形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上,分属不同的单位与部门。思政课教学部门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充足的学术资源,但经费资源、组织资源较少。而其他实践活动的实施主体——团委、学生处、勤工助学中心、就业处、图书馆、后勤保卫等学生管理服务部门和二级学院拥有丰富的组织资源、活动经费及校内外资源,但师资资源、学术资源不足。
二是活动实施的分散性。高校学生管理服务部门及各二级学院每年都有固定的社会实践安排,诸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参观考察等,思政课教学部门也有类似实践活动计划,但由于学生管理服务部门与思政课教学部门缺少横向联系,一方面,学生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实践活动,很少邀请思政课教师参与,内容与思政课实践教学也往往脱节。另一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也是单独开展。活动实施的分散性既导致实践教学的简单重复,耗费宝贵的时间与有限的经费,也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基于此,我们应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在“大实践育人观”的指导下,打破部门分割、整合多方力量,形成统一的领导体系、管理模式与工作格局,建立统一的教学计划、经费支撑、师资队伍,统一组织实施、统一监督评价、统一考核实践效果,促使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其他实践活动的有效整合,努力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其他实践活动形式有机整合的依据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其他实践活动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实践内容上,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师资配备上,必须有思政课教师进行指导;在实践结束后,学生必须写出属于思政课的实践报告,由思政课教师评定成绩并计入思政课教学成绩之中。但思政课实践教学又与其他实践活动有着密切联系,二者在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方面的统一、一致、共融、相似,从客观上为他们的有机整合提供了必要条件与现实可能。
1.教育目标的统一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其他实践活动虽然性质不同,但其指导思想与教育目标却具有一致性,两者都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都将增长知识、提高素质,了解社会、认识国情,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质作为重要目标。
2.参与主体的一致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参与主体是思政课教师与全体大学生,其他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一般是团委、教务处、学生处等学生管理部门,它的参与主体是学生管理干部与大学生,相同的参与主体为二者整合提供了可能性。
3.教育内容的共融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旨在通过各种实践形式,深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不仅涉及其他实践活动内容的诸多方面,而且是其精华部分,并可以从理论上为其他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二者有着许多共融之处。
4.教育形式的相似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由思政课教学部门开展,其他实践活动可以分为由教学部门组织的教学性社会实践、由团委组织的寒暑假及平时的社会实践活动、由学生处、勤工助学中心等组织的社会实践等几大类。但它们的具体活动都集中在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科技创新等最基本的形式上,两者在形式上具有相似性,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其他实践活动形式有机整合的实施策略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各种形式散布于一定的时空之中,需要筛选整合,才能进行有效管理并加以共享。因此,我们要努力突破以往长期采用的“读、听、讲、说、看、走、写”的一般模式,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校园文化、虚拟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以“五个结合”破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局。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相结合
专业实习有其固定的时间安排与充足的专项经费,实习地点较为集中,这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广泛开展带来极大便利。学校可以在专业实习之余,加强学生道德品质、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完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任务,这既共享了丰富的实践资源,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师资不足、经费有限的问题。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的有机结合,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各学院和实习单位的充分重视与大力支持,思政课教学部门应做好与相关单位、部门的沟通工作,统筹安排、密切合作,确保实践教学顺利完成。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思政课实践教学归口思政课教学部门管理,大学生社会实践则由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牵头,各院系党团组织具体实施,但两者都具有相同的德育功能,都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极佳载体。因此,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指出:“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要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机整合,无论是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还是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效果都有着积极影响。同时,思政课教师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进行有效指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校公共必修课,教师可以广泛接触到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可以从全体学生的高度了解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指导。另一方面,由于授课内容的原因,思政课教师一般都具有哲学、政治、经济、法律、道德、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同时,大都具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经验,从而能够满足学生社会实践的多方面需求,胜任社会实践的指导重任。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团相结合
“大学生社团亦称高校社团,是指大学生在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自发组织和参加,经过学校相关部门的批准,制定社团章程,并据此开展相应活动的群众性业余组织。”[3]大学生社团虽以学生为主体,但也少不了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的广泛参与,这就使得学生社团能够被思政课实践教学所借用,从而为实践教学提供广阔空间。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团的整合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做好学生社团的辅助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社团在思想动态方面出现的问题。同时,要依据各类社团的活动内容及特点,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学生社团进行针对性指导。依托科学研究型社团,深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依托志愿服务类社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志愿精神;依托文化艺术类社团,丰富学生业余生活。
4.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校园文化活动主要在高校校园内进行,主要包括班团活动、庆典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活动形式较为多样,活动目标较为多元,但是,校园文化活动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对大学生道德素养和政治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完全可以把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结合,寓思政课实践教学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利用传统节日、重大事件、重要时间节点等,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必须指出,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校园文化活动,应该是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联系,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开展的,否则就不能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的范围。
5.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与虚拟实践相结合
虚拟实践教学最大程度上涵盖了实践活动参与主体,在方式方法上具有灵活性和随意性,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由此可见,虚拟实践教学方式具有传统实践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虚拟实践教学包括课堂虚拟实践教学与网络虚拟实践教学两种。课堂虚拟实践教学以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教学等为基本方式;网络虚拟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基于校园网的虚拟实践教学和基于新型通讯媒介(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博客和微博)的虚拟实践教学,网络虚拟实践教学主要借助日益普及的网络技术开展,它突破了时空与物质条件的制约,极大拓展了社会实践活动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柴艳萍,郭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实践教学探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1(5):56.
[2]高兴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6):79.
[3]朱坤倩. 论大学生社团发展及其建设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125.
[责任编辑:成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