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彬 王英文
[摘要]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已积聚了一定的客观经验,但仍然面临着网络信息传播缺乏新意,网络信息传播力度不足以及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障碍,当前,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净化网络空间和下力气培养网络人才等手段,确保互联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状;路径
[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3-0018-04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大众信息传播逐渐从传统媒介向新兴的互联网媒介进行转变,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交流更加便利,信息交往也愈发频繁,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了多重影响。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必须积极研究和挖掘互联网的积极价值,规避其不良属性,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
一、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双重境遇
1.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机遇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网络信息交往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85亿人,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增幅为6.1%,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较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已远远高于23.8%的全球平均水平。[1]作为一种信息传输工具,网络信息交往的普及和流行,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全新的场景和渠道,并凸显了其应有的价值:
第一,从传播主体的视角看,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便捷传播拓展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主体范围。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发挥宣传者的主体性作用至关重要。要达到这一点,既要大力提升宣传者的自身素质,也要不断扩展其主体范围,以形成全方位的参与力量。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传递的便捷性为扩展理论宣传的主体范围打下了基础。通过网络互动,党和国家的声音、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先进群体的希冀便可以共同发挥作用,家庭、社会、政府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也可以相互交流,及时了解和反馈社会思想动态,共同做好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工作,最终形成理论普及的合力。
第二,从受众客体的视角看,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内容的立体化提升了人们接受核心价值理念的积极性。由于网络信息一般都具有形象化、趣味性的特点,它综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特点,同时,又进一步将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融合为一体,形成更为形象和直观的信息源,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提供了全方位、大容量的丰富素材,使核心价值理念本身变得更有感染力、吸引力和辐射力。宣传者可以将核心价值理念的内容与多媒体信息相聚合,吸引受众群体浏览和学习,从而极大限度地激发其求知欲和调动其参与学习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从传播过程看,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交互传播也推进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作为一种主流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思想是不断变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要确保其被人们普遍接受,就必须高度重视对传播过程的把握。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信息一方面在制作、发行的速度上超越了以往任何媒体,借助这一优势,传播者可以把核心价值理念在第一时间传递给社会公众,使其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确保其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传播是在双边甚至多边互动中进行的,这也为传播者及时了解公众动态提供了平台。利用网络交往,宣传者可以及时了解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宣传工作。如通过BBS、Blog等途径,让人们就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并作出回答等,使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具有针对性。
2.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
网络本身是一柄双刃剑,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面对机遇的同时也不得不迎接新的挑战:
第一,对于接受主体而言,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开放传播不利于人们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信息的传播早已是全球性的了。统计表明,目前在互联网上,英语的内容约占90%,法语的内容占5%,世界上其他的不同语系只占5%,中国在互联网的输入、输出信息流量上仅占全球总体的0.1%和0.05%。[2]可见在当今网络世界里,西方文化实质上占据了主流。西方的文艺作品、电脑软件等在网络上的大量传播,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再加上一些西方敌对势力恶意向我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这将极易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扭曲,导致一些意志薄弱的人在行为模式上产生自我放纵和随心所欲的不良现象,并进一步导致许多人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产生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信心不足的不良情绪,结果动摇了应有的政治信仰,极大削弱了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认同。
第二,对于宣传主体而言,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信息内容的综合性也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环境走向复杂化。与传统媒介信息不同,网络信息内容有着更为强烈的综合性。在网络世界里,健康的、有益的、反动的、暴力的信息应有尽有,其在给人们的思想观念构成直接影响的同时,也间接导致核心价值传播的外在环境走向复杂化。一是其动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权威。网络信息体现出来的综合性,迎合了人们追求自主、自立的心理,容易使他们产生藐视传统和权威的逆反心理,从而给宣传者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二是其不利于传统宣传路径的顺利展开。传统模式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主要通过自上而下的一系列教育、宣传等手段展开的,本身具有相对稳定性与可操控性,而网络综合信息的传播,已超出宣传者的控制,极易使人们的思想出现疑惑和混乱,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序展开。
二、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1.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已有经验
近年来,应对全球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态势,我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就。
第一,建立了一批影响力较大的由政府主导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传播的专业网站。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交往日益频繁,网络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必须积极利用网络优势,对于这一点,主流价值观的建构者早已有所认知,在实践中积极建立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网站。如由《人民日报》建设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人民网,其通过对党和政府执政理念和时事新闻的诠释和播报,全面发布马克思主义及核心价值理念最新成果的内容,已成为国家重要新闻发布、政策法规权威解读和沟通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各省、市、县的宣传部门也陆续建立了相关的理论传播网站,系统地向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国家政策,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窗口。
第二,在各类局域网内部开辟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传播的专栏。局域网是在一个局部的地理范围内将各种计算机、外部设备和数据库等互相联接起来组成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它通过数据通信网或专用数据电路,与局域网数据库或处理中心相连接,构成一个信息处理系统。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各类地区间的局域网也相继诞生,为处理一定范围内的社会事务提供网络支持和公共服务,如高校、企事业单位、非政府机构等内部的局域网,这些网络信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其一般的做法是在其中开辟理论宣传专栏,用于发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信息,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并进行网络核心价值理念教育,为推进理论的大众化做出贡献。
第三,在各类综合性的门户网站上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核心价值理念专业网页。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其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并向用户提供了搜索服务和目录服务,是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世界名副其实的“百货商场”或“网络超市”,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目前,在国内的各大门户网站,如网易、搜狐、新浪等均已建立了理论宣传网页,凭借这些门户网站的强大优势,其相关网页点击率较为可观,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2.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现实问题
当前,从总体上看,网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过程中是起了巨大作用的,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发挥网络的优势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与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信息传播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相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仍显滞后,与当前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需求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
第一,网络信息传播缺乏新意,社会影响力有待提升。在当下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与其他各类专题网站相比,一些弘扬主流价值观的网站影响力相对乏弱,由于在理论宣传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缺乏新意,使其难以适应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传播多元化和互动性的客观现状。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1)在内容上,缺乏特色。现有理论传播网站、网页或专栏,其在理论宣传上普遍存在特色不鲜明、甚至无特色的不足。虽然已建立各类资源库,但其中真正可用的资源量很小,而且这些资源库同质化非常严重,相互雷同,大有“千人一面”之感。(2)在文字上,缺乏新意。信息大多是平面信息,没有充分发挥网络传媒的优点,运用网络化、电子化语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通俗且富有感染力地加以表达。(3)在传播中,缺乏互动。网络互动是提升网络信息传播实效性的重要手段,目前,相关理论网站在这方面的表现依旧较差,不能充分调动公众参与,扩大自身影响,许多网站结构简单,像人民网“强国论坛”这样的互动论坛寥寥无几。
第二,网络信息传播力度不足,社会覆盖面有待扩展。网络虽已全面进入民大众的生活,但网络核心价值理念宣传的覆盖面依旧不高。一方面,网络理论宣传存在地域差异。目前,网络信息传播主要面向城市为主,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其网络理论传播的覆盖率依旧极低,理论普及水平相对滞后,导致农村和小城镇网络理论宣传普及出现盲点,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难点。事实上,近年来网络使用者早不再集中于社会精英阶层,而是向普通市民阶层扩展,如2008年农村网民数量达到846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60.8%,8800万新增网民中接近6成来自农村。[3]因此,这其中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网络理论宣传存在领域差异。网络信息传播主要集中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等公共事务领域的网站中,其他单位如企业、非政府机构等领域相对缺乏。即使是大中城市,在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事业单位,在一些街道、个体工商户以及外来务工者那里,由于经济状况、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网络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理论宣传教育也存在盲点。
第三,网络信息传播缺乏联动,信息孤岛的劣势显现。所谓信息孤岛,简言之即指一个个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的信息资源系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网络传播过程中,因体制分散,各单位在资源建设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可遵循,而是各干各的,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均由自己的信息中心监管,有自己的数据库、自己选择的操作系统、自己开发的应用软件和用户界面,完全是独立的体系,结果导致理论宣传缺乏统一管理,条块分割、信息壁垒现象严重,不能做到互通有无和资源共享,造成资源的浪费。加之一些政府部门缺乏信息共享观念,信息更新和信息共享的动力不足,结果使得“信息孤岛”现象不断增多。可以说,加强管理,把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宣传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充分利用共享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四,缺乏专业人才,难以满足理论信息传播的实际需要。人才工作是强本固基的战略性工作,人才能力的大小,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网络理论信息传播的质量的高低,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网络空间内的传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综合而言,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类网络专业人才正不断增多,但在主流信息的传播过程中,那些既精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又谙熟网络信息传播之道的专业化人才则相对缺乏,尤其是缺乏高水平具有一定理论根基的信息采编和加工处理人才。而已有的在信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多数未经过信息专业培训,不仅网络实践经验欠缺,理论素养也有待提升,虽然国家在很多高校设置了信息专业,但仍满足不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和主流价值观传播的实际需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效实现还不尽如人意。
三、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路径选择
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的双重境遇以及当前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当前要切实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效性,就必须对网络信息的特性有个准确的分析。笔者认为,当前要化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一系列困境,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网络主流舆论的阵地建设,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地位。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信息的多重特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过程,必须高度重视网络舆论的导向作用,加强网络舆论阵地建设,积极利用网络传播的快捷、立体性等优势,用先进的、丰富的、富有吸引力的马克思主义主流理论来占领网络阵地。一方面,核心价值理念的教育者和宣传者要积极做好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引导,牢牢把握住网上舆论的主导权。对于国内外重大事件,力求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给出有价值的评论,或通过BBS论坛在线交流等网络互动手段,与广大受众及时进行对话、交流和沟通,疏导人们的情绪,提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时效性。另一方面,核心价值理念的教育者和宣传者还要广泛采集与主流价值观有关的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和整理,建立各种数据库,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关的案例和法规等,丰富核心价值理念的时代内容。同时,为了促进人们自觉参与学习,教育者和宣传者还要对网络信息进行编辑加工,以使其具有充足的吸引力。如精心设计网页,丰富表现形式,保证信息的可读性、趣味性,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核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增强感染力和影响力,从而把深刻晦涩的理论,演绎成广大网民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信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品质和内在精神去感染网民,“黏住”网民,来获取较高的点击率,以收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功效。
第二,完善相关制度,建立有利于核心价值理念网络传播的新机制。制度是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东西,诚如诺斯所言?押“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4]网络信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来的消极作用,决定了当前迫切需要制定一整套相关的制度对其进行规约,以促其发展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第三,建设网络人才,建构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强大阵容。信息化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要求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者自身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当前,要有效克服网络不良信息对人们主流价值观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核心价值理念的教育者和宣传者首先就必须精通网络,熟知网络信息的传播规律,懂得如何应用网络优势,在关键时刻做到力挽狂澜,起到引导作用。为此,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建设一支既有科学理论素养,又懂得网络技术专业技能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使他们具备自主运用网络工具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能力,以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网络虚拟社会中顺利进行。
第四,强化正确的网络观教育,引导广大网民正确合理地运用网络。互联网环境的到来及其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必须把不断强化对广大网民的网络观教育视为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核心价值理念的教育者和宣传者要通过科学的教育和引导理念,积极培养人们形成健康的网络心理和科学的网络价值观,促其在信息网络中走向全面发展。一方面,积极加强对网民的网络道德观教育。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其进行网络信息交往中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教育,促其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不浏览、传播和制作各种反动、暴力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抵触的信息,自觉阻止那些低级、庸俗和有害的信息,从源头上筑起网络安全的“防火墙”。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加强对广大网民的网络法制观教育。目前,我国网民对网络法律、法规的知识依旧较为缺乏。根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41%的受调查网民认为自身心态“不太成熟”,26%的受调查者认为“不成熟”,此两项占到受访总数的近七成,仅有2%的受调查网民认为自身心态“非常成熟”。[5]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积极把加强对广大网民的网络法制观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升其法制观念,努力做到法制建设与网络文化发展同步,向人们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宣传法制教育同步。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押//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107/t20110719_22132.html
[2]徐萍,田启树.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及其对信息用户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押//www.cnnic.cn/html/Dir/2009/01/12/5447.html.
[4]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2008:3.
[5]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近七成网民自认心态“不太成熟”——中国网民心态成熟度调查[J].人民论坛,2011,25.
责任编辑宋桂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