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合点,让技术为我所用

2012-04-29 16:15:05姚晓燕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3期
关键词:学案纪录片教学

姚晓燕

很多学生都觉得信息技术课学到的技术在生活中没有用,而现实生活中学生要用的技术课堂上又不怎么讲。翻开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本,确实像为操作而学操作。如何既把课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让学生感到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用的,从而保持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呢?在本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我针对这个问题做了如下尝试。

● 会声会影,绘出精彩生活

以往对于数字化视频编辑这一节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关于植物生长历程的纪录片《生命的力量》,来学习利用会声会影进行视频编辑。学生只是按照学案,完成规定纪录片的制作,虽然在转场效果方面各有不同,学生也很有成就感,但是出了微机室就不知道会声会影有什么用了。这让我反思,针对这样一个实用性很强的工具软件,我应该如何设计教学任务呢?

一开始,我选择了“恶搞”动画片,把不同的动画片中奔跑的镜头进行整合,再让学生利用上一章学习的“数字化声音”配音,我相信学生一定很喜欢。可是在实现过程中,我问了几个学生,他们连任务都听不懂,不明白老师让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苦恼地用鼠标点击着桌面,想看看计算机中有没有合适的素材,突然,我发现了女儿去上海世博会拍的图片与视频,这些从世博会带回的图片与视频“堆放”在我的硬盘中已经很久了,可是一直没有整理,还有一些照片都忘记了是什么时候拍摄的了。灵感来了……学生会和我一样,外出旅游时,拍摄大量的数码照片和视频,可是存入硬盘中就很少再看了,为什么不利用会声会影制作自己的纪录片来记录旅游时的美景与故事呢?

于是,我的教学设计很快出炉了。我首先让学生挑选自己的成长或旅游的照片和录像,用U盘拷贝带到学校或发送到QQ空间中。这下学生可“炸锅”了,老师不是一直不让带U盘进入微机室吗?上课时,大部分学生都带来了自己的照片和录像,对于没有带的学生,我提供了我女儿去北京世界公园看花车游行时,与各国演员和动画人物的合影及录像。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于是,我播放了一个利用技术制作完成的我女儿游览世界公园的纪录片,里面的转场效果和滤镜效果,让学生感到惊叹,刚刚他们看到的硬盘中静态或普通的素材,在纪录片中却如此“神奇”,于是都急着问是如何实现的。这时,我给他们提供了有详细操作帮助的学案,让学生按照学案一步一步地尝试会声会影的操作。一开始,课堂是安静的,慢慢地,出现了一些声音:“快看,你看我的……”“你这个是怎么实现的呀?”“为什么我的标题加不上去呀?”“转场效果怎么加不上去呀?”……我知道精讲的时机到了。我先选择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然后转播了一个出现操作困难的学生的机器,让其他学生分析原因,并请制作出优秀作品的学生给出操作提示,帮助出现操作困难的学生完成操作,等他们发出“噢,原来是这样”的感叹时,我立刻放开机器,引领他们进行第二阶段的创作。学生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个性化的技术,有的加了动画式的片头,有的加了视频滤镜,有的对滤镜参数进行了修改,有的分段加了标题和音乐……

在展示评价阶段,看着学生自信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我知道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了。

最后的总结阶段,我提出的问题是:利用今天的技术,你能做些什么?

“可以把自己的成长照片做成一个专题片”、“可以把自己旅游时的照片和视频进行整理”、“可以制作班级活动的纪录片”、“可以实现英语短片的剪辑”、“可以展示我们的探究活动”……

听着学生的回答,我相信这节课成功了。接下来学生的表现,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有的学生在感恩节那天把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付出与自己的感动用照片、视频等做成纪录片,送给父母;有的学生把自己班在模奥会上的精彩展示做成了纪录片,在全班播放;有的学生把科技节上同学的出色表现用照片和视频记录下来,并制作成短片参赛……

从这节课我体会到,只要教师走进生活,走近学生,找到教学与实践的切合点,在与学习、生活相关的情境中教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途径,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技术迁移到生活、学习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 闪客帝国,闪出飞扬个性

在这学期的Flash教学中,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很感兴趣,但下课后的应用却很少。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对动画的应用主要集中在PPT中动态GIF图片的应用以及聊天时表情和头像的应用上。

因此,我在设计逐帧动画这一节时,就将主题定为“QQ表情我创作”。

首先,利用《天天向上》中播出的一段QQ表情秀来吸引学生,然后引导学生浏览比较流行的QQ表情,当学生还沉浸在好玩的QQ表情中时,我的问题出现了:这些QQ表情是怎么制作的?你会制作吗?看着显得有些茫然的学生,我放开机器,让学生根据学案和教师提供的素材,一步步地尝试简单QQ表情的制作过程。当一个个可爱有趣的QQ表情出现在显示器上时,学生显得很兴奋,这时,我提出问题:“你们制作的表情好像有些怪,问题出在哪里呢?”学生开始一一剖析问题所在:“有的动作太快,没有停顿,不符合现实动作”,“你看这个人物到处蹦,闪眼晴”……那怎么解决呢?有的学生发现了学案中的“小秘笈”按钮:“快看小秘笈,这里有办法。”就这样,学生自主地进入了第二阶段的学习。

可是,有些完成快的学生有意见了:“老师,这些表情动作都是你提供的,我们能不能自己做?”这就是我第三阶段的拓展任务了。我把一个“笑脸”和“快乐小精灵”做成了半成品,把各部分都做成了元件分布在各图层上,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意愿进行创新了。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创新性让我惊叹,他们不但把动作设计得很合理,而且对教师提供的元件也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有些学生甚至添加了道具,形成了一个小故事。

这可是Flash技术的入门课,学生表现出如此的热情与能力,让我感到很惊讶。我知道,这是因为我找准了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的切合点,使学生感到学习技术是有用的,也是可以有创作空间和可能的,学生跳一跳就可以够到大蜜桃,学习会很主动,学习效果当然也会很好。

接下来,我继续关注了学生在论坛、QQ群中对Flash技术的应用,有的学生把自己的头像制作成了很好玩的表情,有的把喜欢的动画人物加上了自己想表达的文字,有的把原有的Gif动画进行了加工,放到了PPT中……

学生掌握了技术应用的空间与方向,更拥有了自信,相信他们会走得更扎实、走得更远。就像让孩子学骑自行车,如果我们把任务设计成“今天你必须跟我学会骑自行车”,那么孩子就会被动地一步步学;如果把任务设计成“你如果学会了骑自行车,你就可以自己骑车去看电影了”,那么,孩子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更进一步,如果让孩子对自行车内部构造产生兴趣,有了探索与征服的欲望,那这个孩子就不仅会驾驭自行车这个代步工具,还会去研究自行车的运动原理、各部分的作用……总之,应用与技术的密切结合点就是动机与动力的密切配合、教学设计与学习兴趣的密切配合、学习方法与持续学习能力的密切配合。教师只有找准切合点,才能真正实现技术的学以致用。

猜你喜欢
学案纪录片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乡愁导学案
纪录片之页
传记文学(2019年3期)2019-03-16 05:14:34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0
纪录片之页
传记文学(2018年11期)2018-11-13 08:48:26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