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让课堂特色得解放

2012-04-29 00:44王爱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3期
关键词:特色课堂教育

王爱胜

一场一场的公开课,一轮一轮的优质课,一批一批的示范课……面对极具特色的课堂表现,很多教师却发出“学不来”、“植不活”的慨叹。为什么如此精彩的课却让大家易接受、难应用呢?本期解码就让我们展开一次关于特色课堂的讨论。

创办有特色的教育,培养有特长的人才,这是多年来教育坚持的重大观念之一。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在省、市、校各个层面来看,大特色、中特色、小特色琳琅满目、各领风骚,大有“百花齐放”之意。但是,我们却鲜有见到百家争鸣。不论是实验或是研究,不论是实践还是推广,各种特色教育很快都被树为“标兵”,形成“模式”,走向“标准”,特色不再,直至消亡。届时,人们又继续酝酿、制造、宣传新的特色。然而,这些特色生出到底有没有意义,消亡有没有遗憾,却并没有多少人来关心。

一次次的特色历练,成就了很多成果,成就了很多经验,成就了很多先进,虽然课堂可能受伤、学生可能受伤,它自己却生生不息。作为一个成熟的教育者必须学会讨论,学会疑问,而不是盲从;而作为一群成熟的管理者更须学会被讨论,学会被疑问,而不是强行。为此,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什么是特色课堂,一起质疑特色课堂,从而酝酿特色、保护特色。

● 特色课堂有没有标准

思绪飘回古老的教育界,苏格拉底擅长与学生辩论,孔子能有教无类还能教学相长;眼光转到近现代的教育界,陶行知热衷启发学生、生活教育,蔡元培提倡自由科学、人格教育……大教育家们无不都是坚持出自“人本”,深入“人心”,达到培养“人”的目的,他们的特色是发现、坚持了个人不同的发展契机而已。因此,我们创办特色课堂,也需要清醒地看到教育公平、教育长远,而不单为打造一种形式而倾力。

由此再看,质疑一下我们现在的大量课堂特色:“学校特色是动漫设计”、“教学特色是机器人大赛”、“课堂特色是小组合作”……我们不免产生疑问,学校里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动漫设计吗?机器人大赛可以普及吗?小组合作当然可以大家参与、普遍推行,可是学生独立思考了吗?即使动漫设计这一部分人,面对的又是怎样的课堂,是为作品比赛还是为人才发展呢?

面对这些疑问,其实当事者早有准备,已有完备的计划、方案和标准供汇报与检查。那么,我们也可以继续质疑,即使大家都按这些标准去做,你的特色和我们的特色一样吗?如果我不这样做,谁跟你比赛?没有我们,你又如何获奖呢?

特色,不应该具体化、概念化、标准化,“模式”与“模具”一样,优点是可以有章可循,缺点是限制个性。学生具有的一些特长教育没有必要冠以办学特色、课堂特色,因为学校里更多的学生并不在这些特色的范围之内。怎样才能让多数学生更有特长,更有思想,更有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特色。

● 特色课堂与普通课堂的差异

有一个名词叫“实事求是”,有一个说法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一种做法叫“因材施教”,这些能很好地回答为什么历代的思想家、教育家都在不断地从客观、主观等各方面来探索教育,而不都是仅用一种想法、一种做法。似乎也有单一的,那就是“八股文”,但是八股只是形式,读书仍然广博,写作仍然纵横捭阖。

即使现在教育内容非常优秀,我们却往往只是用信息技术电子化成一种很机械的课堂模式。因为增加了技术的含量,课堂就有特色了吗?比如,让学生回答诸多选择题来进行网上测评。“是”与“否”,“A”或“B”,这样的问题没有“似是而非”的思考,通过寻找破绽、对比选择就可以完成,这是什么样的特色?再加点难度吧,如用平台上的集成小软件计算一下一个多少M的文件夹包含多少个汉字,单从计算量看这口算也能完成啊!当然,即使这样的电子计算也不会正确,因为一个文件里面并不只包含字符,还有文件信息,甚至还有空格等其他字符。所以,类似这样去追求特色,其实是没有离开“说教”课堂,缺乏引导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讨论与质疑。

特色课堂要区别于普通课堂,不是追求形式的特色,而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思维能力、技术水平、爱好兴趣等,选择内容与方式;然后是根据环境条件,软硬设备、场所氛围、社会发展等,优化内容与方式;当然更要适合教师自己个人的特点,语言、行动、修养、技术等,优化内容与方式,符合你与你的学生的就是有特色的。特色的课堂不是让教师“我的课堂我作主”,而是让教师“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特色课堂,如果只想给它一个太完善的步骤、一个太规范的流程、一个太新奇的手段,而不以学生成长为根基,那么,它终将沦为另一个普通课堂,甚至比普通课堂更差。

● 特色课堂的效益如何评判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是日常应用最多的特色评价基准,看上去很明确。这样的特色,很明显是跟其他对象(地区、学校、个人)进行比较的结果。为此,还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评价体系,用量规来衡量,以求进一步考评特色。比如,比赛一等奖多少人?学生参与度有多少?高档次的实验室有几处?成绩高效比较原来有多大提高?

“有些部分是虚构。”各类“特色教育”检查的前前后后,心知肚明的当事人这样说。从很多评委口里也就经常听到:“工作做得很好,材料是现补的吧?”这些委婉的话,各处都可以听到。这不怪学校,更不怪评委,而是怪我们的评价体系并不科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即使是人才速成,也要至少九年义务教育,还有三年高中、四年大学……人学习的时间很长,成长的时间很长,但我们为什么就不耐心而只看一两堂课、一两次检查呢?

还可以提出这样的疑问:特色课堂是不是一定比普通课堂效益高?成绩好?

特色课堂更多是为了培养人的心智成长的,如一次关于科技与市场的辩论会。我们可以接触到好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重要,倒是有可能很多学生在“科技人物”、“科学趣问”、“技术竞争”、“市场淘汰”及“用户需求”等问题上很有感受,甚至对科学文明与生产力的关系有更深理解,这些怎么能用条条框框来考评、衡量呢?

另外,有不少人上课,就对着考试题,概念是概念、操作是操作,为了规范、高效地实施,其中也采取了一些很有特色的做法,如信息化案例教学、考试仿真平台,这些特色方式只是为了改进记忆方式而做的变革。但是,这样做的效益并不差,甚至会更好,因为更快速地把学生训练成了“考试机器”,考试成绩优秀。这种特色,也算是应试教育的特色吧。在目前的考评机制下,很多人应用普通课堂保证成绩,适当采用特色课堂发展学生机智,这是比较有特色的教学搭配,倒也有双重效益。但是,如果实际这样做的,却过分标榜特色课堂的功劳,把各种成绩都往特色课堂上戴高帽,这样“捧杀”特色课堂的做法有没有必要呢?

总而言之,特色课堂是一个让人既羡慕又酸楚、既爱怜又受伤的词汇,面对它我们心中的疑问会很多。“特色”本是个性化的,又何苦逼迫大家同流且趋一。

猜你喜欢
特色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特色种植促增收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中医的特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