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城市居民游憩行为研究述评

2012-04-29 13:38刘春迪宣国富
商场现代化 2012年30期
关键词:述评城市居民

刘春迪 宣国富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南京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优化研究》(08EYD022);东南大学基于教师科研的SRTP研究项目《转型期大城市居民游憩行为的社区差异研究》(T11131007);东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项目《转型期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结构及优化配置研究——基于社会地理学视角》(3213000502)

[摘 要]日常游憩活动是城市居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日益凸显,国内学者对居民游憩行为的研究不断涌现。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并与国外研究相比较,总结国内居民游憩行为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城市居民 游憩行为 述评

一、游憩与游憩行为

对于游憩概念学界尚未有统一认定,比如周常春认为人们在闲暇时间内为恢复体力和精力而进行的所有活动都可称为游憩。游憩是指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包括室内和室外、近距离和远距离的各种活动。人们在居住地附近所从事的不超过24 小时的日常休闲、娱乐活动可称为游憩现象。俞晟认为“游憩是在离开居所一定范围内进行的,能够带给行为实施者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有助于恢复其体力和精力的合法行为。”

游憩行为是游憩者借助游憩资源进行的满足游憩需求的各项活动。日常游憩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及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居民游憩需求不断增强,游憩需求的满足程度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高低。对城市居民的游憩行为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城市居民游憩需求的满足情况、了解居民游憩空间使用行为、使用后评价等行为特征,这是基于居民游憩行为进行相关游憩空间与场所合理规划与配置的前提。这方面研究也成为城市游憩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对国内研究的总结有助于认清目前研究现状,为之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二、国内相关研究

1.游憩行为的整体性分析

国内有关城市居民游憩行为的研究主要内容为对城市居民游憩行为的整体性分析。如吴必虎(1994)对上海城市游憩者空间流动行为特征与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张安等(1999)对南京城市游憩者时空分布模式与活动频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黄燕玲、黄震方(2007)以南京为例对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需求进行了分析;吴必虎等(2007)以杭州为例研究了本地居民环城游憩行为特征。

2.老年人游憩行为研究

近年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特殊群体的游憩行为研究,包括对老年人、女性、外来流动人口的休闲游憩行为的研究。老年人口游憩行为方面:孙樱等(2001)较早地研究了北京老年人口休闲行为的时空特征;任朝旺等(2010)以河北保定滨河公园为例,对老年人群的游憩行为特征及对滨河公园休闲游憩特征的重视度与满意度进行了分析。以上研究对于主动迎接老龄化社会对中国城市游憩空间的需求及为老年人提供合适的游憩场所具有重要意义。

3.女性游憩行为研究

随着女性主义的兴起,国内分析与研究也开始涉及女性游憩行为。如郑春霞、陶伟(2007)以广州六所高校调查为基础,对高校女教职工的日常休闲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李建伟等(2011)以西安市丰庆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踏勘和问卷调查,分析性别差异影响城市公园游憩行为时空分异特征的具体表现,探究影响时空分异特征的作用机理。许晓霞、柴彦威(2012)以北京为例,通过研究多元logit模型分析,认为女性休闲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务照料活动、居住区位等并分析了工作日与休息日的差异。总体上,关于女性游憩休闲行为的研究成果近期逐渐增加,为城市游憩空间规划中更好地体现女性的特殊性及其需求提供了参考。

4.外来流动人口游憩行为研究

外来流动人口目前已成为中国大城市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需要基本的生活服务。其中日常游憩在其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相关部门对外来流动人口的游憩需求重视不够,外来流动人口集聚社区相关游憩场所非常缺乏。近年相关研究学者对外来流动人口的游憩休闲行为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阎友兵等(2006)、刘建平等(2007)分析了休闲游憩生活对农民工的重要意义、农民工休闲游憩生活的现状,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但大部分成果是论述休闲游憩活动对农民工生活的重要性、休闲游憩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一般性论述。对于外来流动人口游憩行为的深入调查分析成果相对较少。

三、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对城市游憩行为的研究目前已开始涉及到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不同人口学特征、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社会群体、不同社区居民对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使用行为和感知行为分异。如Erkip(1997)研究了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家庭状况、不同年龄的社会群体对公园游憩场所的需求和使用行为的差异;Zhang(1998)研究了芝加哥唐人街华人社区的休闲喜好和开放空间需求特征;Giles-Corti, et al(2002)研究了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对游憩锻炼的参与水平、参与类型及其对游憩环境可达性感知的差异;Sasidharan, et al(2005)分析了美国亚特兰大和费城西班牙、中国、日本、韩国等六个种族群体在公园使用和参与活动上的差异性及其与文化适应的关系;Yilmaz, et al(2007)研究了城市公园使用者特征的影响因素(如性别、收入、婚姻状况、教育水平等),Meer(2008)研究了不同社区老年人游憩活动的类型及数量方面的差异。总体上,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群体在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使用行为上表现出显著的分异性。

四、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与国外相比国内相关研究仍然以基于城市居民整体的游憩行为分析,对于特殊社会群体(老年人、女性、外来流动人口等)的游憩行为的研究成果虽有不断涌现,但仍缺乏不同社会群体游憩行为的比较研究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内部的游憩行为差异研究,对于基于社区差异的城市居民游憩行为差异研究较少。目前仅有张景秋等(2007)对北京中心城区开敞空间社会空间分异的研究、以及江海燕等(2010)对广州公园绿地消费行为的社会分异研究。而城市居民游憩行为大部分是在其居住的社区附近展开的,加强基于社区差异的游憩行为研究,对于更好地理解居民游憩行为特征,为城市游憩空间的合理规划配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亟需加强不同类型社区城市居民游憩行为研究,特别是与空间位置相结合对老龄化。

参考文献:

[1]周常春.近十年国内休闲与游憩研究综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 5-10.

[2]俞晟,何善波.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布局研究[J].人文地理,2003,18(4):10-15

[3]吴必虎. 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 地理学报, 1994,49(2):117-127

[4]张安, 丁登山, 沈思保, 等.南京城市游憩者时空分布规律与活动频率分析.经济地理, 1999, 19(1): 106-110

[5]黄燕玲, 黄震方. 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需求实证研究——以南京为例. 人文地理. 2007, (3):60-64

[6]吴必虎, 伍佳, 党宁. 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 杭州案例研究. 人文地理, 2007,(2):27-31

[7]孙樱, 陈田, 韩英. 北京市区老年人口休闲行为的时空特征初探. 地理研究, 2001,20(5):537-546

[8]任朝旺,谷冠鹏,李向东,等.城市老年人休憩特征分析及对策——基于保定市滨河公园的调查[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5(2):126-130

[9]郑春霞, 陶伟. 高校女性教职工日常休闲行为探析——以广州高校为例. 人文地理, 2007,(3):65-68

[10]李建伟,熊鹏,张競予. 基于女性主义的城市公园游憩行为时空分异特征研究——以西安市丰庆公园为例[J]. 人文地理,2011,(5):60-64

[11]许晓霞,柴彦威. 北京居民日常休闲行为的性别差异[J]. 人文地理,2012,27(1):22-28

[12]阎友兵,蒋晨.农民工休闲活动现状及改进措施[J].城市问题,2006,(7):66-69.

[13]刘建平,陈姣凤.城市农民工休闲问题探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41-53

[14]Erkip F. The distribution of urban public services: the case of parks and recreational services in Ankara. Cities, 1997,14(6), 353-361.

[15]Zhang, T. ,Gobster, P. Leisure preferences and open space needs in an urban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Planning Research, 1998, 15: 338–355

[16]Giles-Corti, B., & Donovan, R.. Socioeconomic status differences in recre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and real and perceived access to a supportive physical environment. Preventive Medicine, 2002,35:601–611

[17]Sasidharan V, Willits F ,Godbey G .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urban recreation patterns: an examination of park usage and activity participation across six population subgroups. Managing Leisure, 2005,10: 19–38

[18]Yilmaz , S., Zengin, M. , Yildiz, N. D. Determination of user profile at city parks: A sample from Turkey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7, 42: 2325-2332

[19]Meer, M.J. The sociospatial diversity in the leisure activities of older people in the Netherlands. Journal of Aging Studies, 2008, 22: 1-12

[20]张景秋, 曹静怡, 陈雪漪. 北京中心城区公共开敞空间社会分异研究[J]. 2007,23(4):27-30

[21]江海燕, 周春山, 肖荣波. 广州公园绿地的空间差异及社会公平研究[J].城市规划,2010,34(4):43~48.

猜你喜欢
述评城市居民
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的实证研究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关于法学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述评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城市居民低碳意识与行为调查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
北京城市居民的娱乐生活(1949—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