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会侠 田宏瑞
[摘 要]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内涵、现状及背景的分析,得出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馆的社会化服务模式,从而实现一定程度的资源共享。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社会化服务 资源共享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与背景
进入21世纪,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成为热门话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002年修订)》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收取适当费用。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主要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局限于校园内读者,将校外读者拒之门外,使这些丰富的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利用率低下。2007年7月,《国际先驱导报》和新浪网就“高校图书馆是否该向公众全面开放?”的调查中,有75.99%的人选择“应该”。社会公众急切呼吁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高校没有独占书籍资源的权利,社会公众应该从高校图书馆中广泛获益。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2009年11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在广州举办“全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全国性学术会议,总结交流了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经验和成果,近年来,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根据自身能力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为校外其他行业提供有偿服务。如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早在1984年就开始为一些科研机构提供信息服务;2008年河南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与济源市图书馆整合后,正式对社会开放;再比如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依据自身条件为校外社会读者提供一定范围的无偿借阅服务。
这就是说,高校图书馆利用者的范围,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校内的师生员工。应该在保证满足校内教职工教学、科研的前提下,向外扩展到全社会的普通民众,为他们提供图书馆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和服务,承担部分公共图书馆的职能,这是新时期对高校图书馆提出的更高要求。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既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与时俱进,转变理念
首先,应是观念的改变。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各系统图书馆之间自成体系,各自为政,服务理念封闭,服务对象固定。高校图书馆更是门户森严,它的读者主要是本校的师生员工,读者覆盖面窄,校外的社会公众无法享用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领导和馆员缺乏社会服务意识,对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图书馆参与社会服务近于零,服务工作处于一种封闭、半封闭状态。我国仅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深圳大学图书馆等,不同程度的实行了对社会开放。
确立对社会开放的理念,这是履行中国图书馆学会在2008年学术年会上提出的《图书馆服务宣言》的承诺。《宣言》明确提出:“图书馆是通向知识之门,它通过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实现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功能。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承担起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神圣使命。中国图书馆人经过不懈的追求与努力,逐步确立了对全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文本的基本原则[2]。”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大家庭”的一员,改变传统观念,彰显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向所有公民开放,不仅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应该承担的职责和义务。2011年1月份,出现了“杭州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开放引发热议”事件。当时有读者投诉,图书馆不应允许乞丐进入。杭州图书馆楮馆长回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权选择离开。”这一坚持“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立场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敬意,并引发深刻的谈论,楮馆长说:“这真的没什么,图书馆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允许所有人入内,是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责。正如阿根廷图书馆馆长、著名诗人博尔赫斯说过的“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揭示了图书馆的本质。图书馆,就应该是以免费、自由、平等、开放为原则,以维护读者的阅读尊严为宗旨;以简约、快捷、方便、高效为手段。有着能基本满足需求的文献馆藏与新技术平台;有着包容与和谐的借阅关系;有着舒适和温馨的书香环境;最大程度满足读者的多样性需求;使读者产生愉悦感觉和快乐体验的多功能文化场所。
中国“十七大”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三馆”免费开放政策的颁布,正是这一大背景下的产物。目前,中国进入“提质”时代,执政中心向民众倾斜,除了重视民众物质生活,也将更加重视民众的精神和心灵。这对我们图书馆的新发展也是深有启示的。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他的一切发展和价值的衡量尺度,都要符合国家发展政策和文化战略部署,图书馆自身的发展不可能背离国家文化发展的大背景。因此,在图书馆界,无论是从学术角度探讨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还是在现实中践行图书馆的价值理论,都离不开“民生”这一大前提。向所有人免费开放,是图书馆应该承担的责任,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图书馆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让所有民众平等分享,以期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三、根据馆情,量力而行
目前,高校图书馆资源完全共享的条件还不成熟,而且向社会实施全面彻底的开放也是不现实的。各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服务模式,量力而行,不可跟风一哄而上,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服务范围上,应先从学校所在区域内的相关单位,所属社区委员会的居民开始,逐步扩展服务范围。
高校图书馆推行社会化服务是一个实践过程,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需要图书馆内部的管理创新。关键是要去“做”,而不是继续等待观望,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和理论研究上。
总之,社会的转型,文化服务的变革都在悄然进行。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事业的发展时机已悄然成熟,而作为文化事业载体的图书馆,在大好的时代背景下,确定高校图书馆的价值观,将有利于高校图书馆适应时代,顺应潮流,服务民生,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新飞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EB/OL]
[2]老槐.《图书馆服务宣言》及解读[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