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2012-04-29 00:44冯海霞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3期
关键词:试管创设情境

冯海霞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本文谈一谈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刺激求知欲

有些学生之所以对学习不感兴趣,是因为对知识缺乏需求的欲望。兴趣发端于内部动机愿望,一旦他们的求知欲强烈了,学习兴趣也就浓厚了。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教师在课堂上要依照知识的科学性和趣味性,选用适当的趣例或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设置疑问,创设情境,制造悬念,使平淡的教学内容变得新奇,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眼和视觉》一课时,上课伊始,先向学生展示一张投影片,然后用投影仪的镜头,在天花板上投射出一幅倒立的图像。教室里出现了惊叹声,教师再适时提问:“这是怎么回事?你能说出其中的缘由吗?”创设的情境已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问题的提出立即使学生产生了探究欲望。又如,在教学《电生磁》一课时,教师首先出示电池一节,导线若干、铁钉一颗。提问:“谁能利用这些材料把老师粉笔盒中的大头针吸出来?”学生在此之前已学过磁铁,知道只有磁铁才能吸出大头针,而教师手中的材料却是电池、导线、铁钉。于是学生便对这些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情境创设,关键是问题要提得奇,用奇来调动学生的思维,用奇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新奇的问题可以开启学生闭塞的思维,引发他们积极探究问题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引疑求趣

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解疑。疑是深入探究知识的起点。有疑,学生才能有问,有思,有究;有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引疑求趣的关键在于教师善于设疑,一个精彩的设疑,能带出激疑、质疑和解疑等一连串艺术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设疑——解疑”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过程。

人们生活在大气压中,却从未感到大气压强。让初中生一下子接受大气压的存在,确实困难。在“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做一个小实验。取大、小两个试管,小的恰能套在大的里面,先在大试管中倒入半管水,然后把小试管插入大试管中,再把它们倒过来。当学生看到小试管不掉下来,反而不断进入大试管时,会惊讶地发出疑问:“小试管怎么不掉下来?”“是不是水把小试管吸进去了?”“是不是有一种什么力把试管推进去了?”学生感到困惑不已,积极讨论,思维活跃,智慧的火花不断迸出。

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更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只要我们以饱满的创造热情去积极探索、思考和想象,能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新奇感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望,使之进入学习的最佳情境。

三、创设情境,以新诱趣

纽纳指出:新颖的刺激比熟悉的刺激往往更能唤起人们的注意。教学中联系实际,穿插新鲜的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事例或故事,是一种巧妙的艺术,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强化识记、防止遗忘、启迪思维、发展能力的“催化剂”。当然,选择的故事要力求具体、形象,要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精神,激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物体的沉浮条件”时,可先讲述一则小故事:传说大约两千多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把俘虏来的奴隶投入死海,谁知这些奴隶并没有沉入水底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让学生分析,奴隶不沉入水中的原因,是“天神”保佑他们吗?然后教师再做鸡蛋在清水和浓盐水中的沉浮情况,让学生们仔细观察现象,悟出其中的道理来。通过生动、形象的举例,加上科学的实验,不仅使学生破除了迷信思想,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学生喜爱科学的目的。

用这种方法引入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因此,所用材料与教材内容的类比点越少、越精,便越能留下疑窦,越吸引人。可见,运用鲜为学生知道的事例,可以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牵动学生的思维运转,原本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知识,就能轻松地输入到学生求知的大脑中。

四、创设情境,以趣激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收到很好的效果。以趣激趣就是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践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典型的情境,通过设置趣味问题、科学趣题等问题情境,及时、尽量地给学生展示各种奇妙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科学产生深厚的兴趣。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教师可先讲述下边的故事:

在意大利那布勒斯深山峡谷中,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洞里有一屠狗妖,当人牵着狗进入山洞时,人安然无恙,狗却昏倒,甚至死亡。科学家波曼尔决定探索此洞的秘密。他一手牵着狗,一手拿着火把走进洞里。没走多远,狗昏倒在地,他马上蹲下查看究竟,这时他感到呼吸困难,并看到手中火把的火焰飘浮不定。波曼尔抱着狗跑出山洞,放声大笑:“原来这屠狗妖就是……”

然后提出问题:屠狗妖是什么?该物质具有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化学性质有哪些?紧接着教师做实验:二氧化碳熄灭蜡烛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后回答上述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利用趣例或生活中的实例激疑,可以令学生心生疑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创设情境,以情激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是一种教学艺术,是引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和艺术手段,因为教师发自内心的强烈情感,使学生产生“老师对这门课很有兴趣,很有研究”的感觉,并由“老师很感兴趣”导向“我也感兴趣”,这样学生会受到感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振奋精神,集中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并达到情感交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缺乏情感体验的融入,教育或许能在大脑中留下痕迹,但无法在心灵中、在人生中留下震撼。”龚自珍的“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透彻地说明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特点。用“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介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在学习有些内容时,教师有意识地联系相关的古诗词,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诗词文赋的精妙绝伦,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和享受,同时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内在地产生了对于世界和知识的态度与情感。

在讲授植物激素时,可先讲这样一个小故事:越战期间,越南人民利用多山多林的优越自然环境,运用游击战给予美军重创。美军为了对付山地的游击队,从飞机上喷洒了一种物质,使山上的树林落叶,草木枯死,并且许多年内都难以恢复。这种秘密武器到底是什么呢?讲到这里,学生兴趣陡增,疑问重重。同时对美军在越南的所作所为深表愤慨,也深深地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促使智力和能力的发展,这是一种自主、自动的学习。同时,教师创设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情境能使学生容易受到情感的震动,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受到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习变成一种自在、愉快的情感交流活动。教学中只有将知识、能力、智力、情感多方面的培养糅合在一起,才能起到和谐发展的整体效应。

总之,创设情境,能将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寓教于乐式教学进一步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在科学教学中,只要我们留心找情(情即教材中的一些因素),精心设境(境即特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情引境,因情化境,做到情境交融,浑然一体,就会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试管创设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试管难题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