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颖芬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对中小学师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师资水平和《新课标》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具有较大差距,充分反映了地方高校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与《新课标》对师资的素质要求存在脱节现象。本文从英语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和教育实践环节两个角度对高校英语专业师范人才培养进行教学改革,使之与《新课标》对中小学师资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接。
关键词:新课标;地方高校;英语师范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3-0025-02
一、《新课标》对中小学英语师资的全新要求与准中小学师资素质脱节
作为指导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大纲,《新课标》界定了中小学英语课程的性质、课程任务、课程目标和教学理念,对中小学英语师资人才培养提出全新的要求和挑战。《新课标》围绕英语素质教育理念展开,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主要有如下方面:英语语音、语调正确,语言运用规范、得体,能熟练运用英语组织教学,教学技能娴熟,教法灵活多变,课堂调控能力强,教态亲切、自然;具有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板书规范,设计合理[1]。不难看出,它要求英语专业师范生在大学期间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教学方法。
为全面了解目前中小学师资培养状况,笔者设计题为《英语专业师范生技能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调查问卷,发出15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28份。调查的主要对象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07-1至07-5班级的师范生,部分粤西地区的中小学进修教师。调查结果显示:在毕业实习之前,三成多的师范生对《新课标》基本不了解,四成多的学生有初步接触,近三成的学生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从了解的途径来看,学生主要从图书馆、毕业实习的过程中初步接触《新课标》。过半学生对《新课标》缺乏了解,教学技能不足,教育理论素养缺失。由此可见师范生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不足,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的需求不太对接。因此,笔者从两个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实现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与《新课标》成功衔接。
二、根据《新课标》要求改革地方高校英语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
地方高校应根据《新课标》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及时进行课程设置调整与改革。“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构成没有突出教育教学的专业特征,课程结构比例不合理。”[2]在一定程度上,师资素质良莠不齐已成为《新课标》实施的“瓶颈”。
(一)革新教学大纲
地方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应该采用较切合英语师范职业型教育的教学大纲进行课程设置。目前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多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这种宽口径的教学大纲不能体现专业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一直存在一个重大的问题——教学大纲所制定的目标与实际教学效果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3]目前高校课程设置多以传统的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为主,职业教育没有得到重视。应当突出师范教育的职业性特点,采用切合《新课标》要求的课程设置大纲。
(二)建构科学的课程模块
师范教育应紧扣《新课标》对中小学师资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切合自身特点的知识模块设置。技能型人才培养应该从基础知识模块、专业教学模块和跨学科交叉模块三方面着手进行课程设置。本科阶段一、二年级以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为主,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基本功,使学生发音纯正,语法规范,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年级阶段朝着跨教育学科的方向发展。“教师教育的特殊性在于教师不一定是有高深的学科水平,不必是学科专业的专家,但却必须是教育和教学的专家,他的学科知识须是严谨的、基础性和系统性的就可以。”[4]外语学院可以与教育学院合作展开,加强教育学专业理论教学和教学技能教学,增设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比较教育学等教育理论课程,培养师范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并具有运用教育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
(三)跨学科技能训练模块
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首先,从第七学期开始,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与本学校的教辅部门合作展开(如信息中心,电教中心),突出专门的教育技术课程,让学生灵活掌握先进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语料库、多媒体、网络、幻灯片等多种先进手段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开发教材的能力。
其次,建构广博的基础性、系统性的技能知识结构。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中学生和小学生特殊群体,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应当是一个多面手。宽广的知识面和良好的自身素质更有利于教师展开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开发教学资源。营造一个活泼有序的课堂,需要教师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漂亮整齐的板书,生动的简笔画以及广博的知识,都是一堂好课不可缺少的要素,这些都是一个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技能。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应在课程设置上把好关,学生的基本功要过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长开设多种选修课程,拓宽师范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例如,英语师范专业的高年级课程设置中应开设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改革地方高校英语师范专业的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专业学习中的一个核心环节。教学实践能巩固和拓展课程知识,是影响师范生毕业后就业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中缺少针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进行系统训练的教育技能课程,教育实践安排的实践过少,管理不够严谨”[5]。本文拟从三个环节对教育实习进行改革。
(一)实习前期的准备工作
首先,让师范生充分解读《新课标》理念。实习前期应当加强对师范生《新课标》的培训工作,让师范生能较好地把握《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其次,教育见习的时间应当穿插在大二、大三期间。教育见习是教育实习的前奏,师范生在见习期间对教师角色有了初步认识后,才能根据教师角色的需求调整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以更好地作好职前准备。而目前的教学见习和实习都安排在高年级进行,师范生在这个阶段发现自身作为教师的素质存在不足往往为时已晚,难以调整和适应工作。再次,侧重师范生说课中教学语言的训练。绝大部分师范生在毕业实习中面临如何有效营造英语认知语境的问题,英语教学需要全英文支持语境教学。
(二)建设新型实习基地
建立伙伴型的实习基地。稳定良好的实习基地是进行高效实习的一个前提和依托,而目前国内的教育实习体制有一种单向思维弊端。高校依托中小学为实习基地,寄望于实习学校为广大师范生提供实习场地和机会。然而,由于实习学校难从中受益并促进自身的发展,缺少互动双向受益机制导致实习学校被动接受实习。有的学校甚至心存忧虑,担心实习对正常教学秩序干扰和冲击,这些使得高校学生教育实习遭遇尴尬。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师资条件与中小学建立平等互动的教学合作关系。以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为例,他们非常重视建立大学和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6]。实习学校为实习生提供“临床”实习的场所,让实习生能充分体验教师这一角色。同时,高校应当利用自身作为高等学府的丰富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动,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充电创造机会。请优秀中小学教师给师范生面对面指导,进行教学技能讲座。只有建立互动合作、互惠互利的实习机制才能实现高校与地方中小学实习过程的双赢,从而建立长期稳定、高效互惠的实习基地。但是这一举措需要各级部门的协助才具有可行性。
(三)顶岗与支教实习模式
顶岗和支教两种实习模式能够增加实习的实训课时,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目前实习生真正上讲台的次数比较少,对《新课标》的认识只能停留在理性认识层面,收效甚微。顶岗和支教给实习生提供充足的实践课时以充分体验教师角色,不失为有效而可行的实习途径。
以粤西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实习为例,很多师范生来自农村或者当地的教师家庭,这为顶岗实习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偏远山区存在大批留守儿童。他们面临师资缺乏、缺失关爱的困境。因此,暑假支教活动在这部分学生和学校受到了欢迎。这两种实习模式不失为一种互惠双赢且具有很大可行性的实习模式,解决了实习生寻求职前实战演练的场所;同时,也缓解了边远地区师资匮乏的局面,减缓了边远山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压力,部分教师能匀出时间进行修整。组织管理问题是顶岗实习和支教活动亟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总之,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的培养应当以市场化需求为取向,培养与《新课标》要求对接的人才。加强对《新课标》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进行改革,提出与《新课标》相适应的课程模块改革方案,达到中小学师资培养与高校自身发展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Z].http://wenku.baidu.com/
view/276eade8b8f67c1cfad6b883.html.
[2][5]王桂芳.教师教育专业化与师范院校课程结构设置
[J].池州师专学报,2003,(2).
[3]赵君.从语言与文化融合的视角看英语课程设置的个性
化[J].探求,2007,(2).
[4]冯建军.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8).
[6]史辉.从单向度到多元互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实习范
式的转变[J].教育探索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