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红
[摘要]财会信息化竞赛(以下简称“竞赛”)是面向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竞赛活动,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又高于课堂教学水平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式考查学生与财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活动。通过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地,竞赛在教学改革和财会人才培养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组队参赛的经历,着重谈谈竞赛在教学改革和财会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并提出竞赛平台构建的设想。
[关键词]财会信息化竞赛 教学改革 财会人才培养 平台构建
一、 竞赛在教学改革中起到的成效
1.教学内容方面
结合竞赛大纲及历年命题情况,与当前国内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相接近,所以在相关的《高级财务会计》和《审计学》课程选用时,直接选用了注册会计师用书。一方面便于与竞赛相衔接,另一方面也更多的引导学生参加CPA考试,为学生就业提高了竞争力。
2.教学手段方面
竞赛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学校从教学手段及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在大一至大三的每学年末,设计了为期两周的的短学期,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分别安排基础专业知识到专业知识应用的综合性实践内容,包含了校内的实训实习和校外的实践基地调研讨论;在大一至大三的暑假,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四下学期的前八周时间为专业实习环节,通过企业实习将专业知识得以综合的运用;在专业课程考核中,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材料,特别是外国的经典教材,撰写专业小论文,每门课程要求至少3个综合性课外练习。
3.学风建设方面
通过几届参赛可以看到,竞赛对学生学习财会知识的兴趣以及学习的激情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主动了解竞赛涉及的内容、范围,在组织培训之前,许多学生在正常学习的同时,早已开始对竞赛涉及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包括平时的实践锻炼等等。
二、 竞赛与财会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方面的互动
1.竞赛与财会人才培养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依托竞赛,将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引向纵深。着力将竞赛和财会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探索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在相关专业教学中,在扎实搞好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课程中推广案例教学法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变学生被动听课过程为积极思考、主动实践的过程。
2.竞赛与教学改革
在日常的理论教学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加强案例集中培训和模拟比赛对短时间内提升学生融合贯通、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提高参赛成绩有很大的帮助。从中长期看,应将竞赛培训逐渐融入常规性教学中,在现有条件下对培养计划进行梳理,对设置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对相关课程的大纲进行合理修订、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优化整合,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
回顾组队参赛的历程,依托竞赛,在教学改革及财会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做法是:
(1)在讲授《高级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针对重点章节,专门安排案例讨论课。主要讨论竞赛题目经常考到的知识点,比如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合并报表的编制等等。假定50人一个班,事先学生每10人一组自由组合,每组选出一位组长,这五组指定同一个案例,设计10小问题,给定参考资料指引,具体由组长根据组员特长分配题目,每人一小题;要求事先查阅案例相关资料,每小组成员的答案字数为200-500字;每位组员完成后将答案挂在案例交流平台上,供小组成员讨论;案例分析讨论课之前,由组员整理各自答案,交给组长;讨论课上,每组选出至少2名代表,然后分组来进行案例小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当然问题陈述形式可以多样;当一个组进行阐述时,其他组成员和任课教师做临时评委;小组讨论全部结束后,由任课教师进行最后总结和点评;最后,组长把完整的小组答案交给任课教师,以此作为期末考试中平时分(比如30%)的评定依据。
(2)在讲授《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在课程的后半段,留出部分课时,专门用于案例教学。相关任课教师在研究竞赛命题大纲、历届竞赛题目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内容,以上市公司年报为基础,设计若干案例,有针对性的将相关知识点融入案例,同时在案例中植入一系列问题。这些案例事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结合课内所学的理论知识,鼓励部分学生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讲授《财务报告分析》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将部分课时安排为学生结合某指定上市公司作年报分析。事先学生每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每两组指定同一家上市公司,要求事先查阅年报及相关资料,并形成针对该上市公司的初步书面分析报告,课堂上每一组依次进行年报分析和现场答辩,另一组与该答辩小组指定相同公司的小组成员与授课教师作为临时评审,现场提问,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其他小组成员现场观摩,鼓励现场提问,答辩小组成员课后再进一步深入讨论,修改之前的初步报告,至学期末,答辩现场的表现及上交的书面分析报告的质量作为对该小组成员该课程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
(4)今年暑期,组织学生赴温州开展金融体制改革调研。为了解温州金融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开展情况,学校派出调研小队赴温州进行调研。调研团队兵分两路,一路调研队员走入小微企业,与企业领导人开展座谈,在调查和了解小微企业对金融改革的实际需求的同时,向他们宣传金融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另一路调研队员则以田野调查的形式,向银行、证券机构从业人员、企业主和温州市民发放了300多份问卷,并通过对成功回收的214份问卷进行的整理和分析,深入了解金融体制改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普通群众对金融体制改革的看法。调研结果有三个方面:一是小微企业:最大困难是资金缺乏;二是银行员工:金融改革要以人为本;三是大学生:专业知识在调研中得到深化。
三、 竞赛平台的构建
1.建立竞赛基地,形成竞赛的组织机构
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制度保障,是竞赛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建议学校搭建竞赛的体系平台,设立校、院(系)二级竞赛管理机构,形成竞赛由校教务处主办,院(系)承办的组织形式,校教务处进行竞赛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院(系)负责具体实施竞赛的各项工作。同时,学校还应出台一系列与竞赛有关的管理文件和相关规定,使得竞赛的各项工作都有据可依。
2.成立会计协会,搭建竞赛运作平台
建议学校成立会计协会,出版电子期刊,不定期的组织讲座、竞赛、企业调研等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学术课题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以便协助院(系)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其中,电子期刊内容可以包括竞赛规则、竞赛奖励、竞赛准备的相关信息、竞赛前沿知识,历届竞赛试题及答案解析、学生竞赛成果及经验分享等板块,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深入了解所关心的竞赛前沿发展。
3.形成竞赛的长效激励机制
竞赛激励机制应包括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和承办院(系)三个部分,建立良好的竞赛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使得竞赛健康有序地发展。学校通过出台相关文件、措施,对获奖学生给予创新学分、相应专业课加分及物质奖励,对指导老师给予指导奖金和辅助工作量,对获奖院(系)进行表彰。另外,学校每年还应召开竞赛表彰大会,对获奖学生、优秀指导老师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从而完善竞赛的激励机制。
总之,竞赛在教学改革和财会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学校提出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作用表现的尤为突出。通过完善竞赛的管理机制,搭建会计协会平台,建立长效的竞赛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师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促进全方位、立体式竞赛体系的建立,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