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镇基层财政管理是基层政府履行各项社会政治经济职能的保障,中国乡镇基层财政管理工作目前形势良好,但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基层财政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吸取经验,做到稳增长、调结构、上水平。
【关键词】基层财政财政管理
乡镇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基层政府履行各项社会政治经济职能的保障,是连接国家与农村的桥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乡镇基层财政管理工作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不断完善的基层财政管理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在一些地区的财政工作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一名基层财政工作者,本人结合实际工作,就这些问题和解决之道作一简要讨论。
一、现行财政体系下基层财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财税收入不均衡
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建立了中央与地方财政的税收分成系统,理清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财权关系,中央与地方自收自用,各求平衡。目前,地方税种包含营业税、部分增值税和所得税以及若干小额税种,乡镇级财政无稳定的税收来源,收入不稳定。地方税种的管理权限高度集中在中央,地方对地方税种的管理权限过小。同时中央需要将事权下放地方的时候通过转移支付和专项等方式,实现资金周转。转移支付的形式很多,但其中用于均等化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总量偏小,而占比重较大的专项补助又很不规范,人为操作因素较大,起不到均衡地区间政府财力差距的作用。由于地缘位置的原因,部分地区靠近市区、景区、大型商业中心、经济开发区等,具备良好的依托条件,发展房地产、服务外包等商业,税源逐年增长,另外一些地区稍显偏远,竞争力薄弱,因而财力不足,这就造成了同一省市不同地区间的不均衡发展,恰恰目前这种平衡地区间的转移支付制度有很大的不足。
(二)人员
现行的财政体系依托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基层财政所人事归乡镇领导,在进行人事调整时,更多的是进行横向考虑,从平行的各个科室部门进行调整,而未对纵向的财政体系的连贯性过多考虑,从而导致基层财政人员流动性较大。由于财政工作是政策性较强的工作,需要较长时间对中央、省市、地区各项政策进行研究,岗位需要保持长期连贯性,才能对本地区的财政周转、支出等进行合理规划,统筹拨付。过于频繁的人事变更不利于基层财政的稳定与创新。
(三)基层财政担收支责权不对称
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下,财权与事权是自上而下地分配的。因此,很容易形成这样一种局面:即财权逐级向上集中,事权逐级向下分解。基层政府收入主要靠共享税,税收若想大幅提高比较困难,同时基层财政担负着过多的支出,义务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民计民生、科技创新、维护稳定、社会治安、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都要靠基层财政来支撑,即使有些项目是由基层政府与上级政府共同承担,也要等到年末决算时通过下拨指标等方式完成,造成整体基层财政所在会计年度内资金使用捉襟见肘,不利于地区发展。
二、为解决基层财政问题,基层财政要做到:稳增长、调结构、上水平
(一)稳增长:财政总收入要保持平稳增长
要转变乡镇财政职能,牢固树立发展经济、振兴财政的思想,大力发展经济、壮大财源,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财之道。通过加快发展,建立起多元、高效、后劲足的财源体系,使财政收入的增长有充裕的源泉和牢固的基础。有条件的基层政府要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引进和吸纳社会资金、技术、人才等,促进工业发展。同时培植骨干型企业,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引进上下游相关企业,走区域一体化经济发展之路。利用乡镇劳动力资源多、土地资源丰富的地理优势,重点培植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产能提高快的企业。同时,鼓励民营、私营和个体经济的发展。以农业为主导的乡镇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产品布局、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价值、鼓励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发展、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等方式促进农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在财政政策上,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完善支农惠农的金融政策,发放小额贷款和扶贫贷款,帮助富余农民进行自主创业。在科技创新上,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调结构:要调整预算收入结构
分税制改革以来,征收简便、税源大而集中的税种归为中央税,而税源分散的、与地区资源、经济状况联系紧密的税种划为地方税,同时把税源具有普遍性的税种化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营业税是当前地方税收体系中的主要税种,其收入规模大、稳定性好,是优质的地方税种,营业税的主要来源就是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代理业、娱乐业等等行业,因此支持鼓励第三产业发展对地方财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二是要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对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实行分税财政体制,按照不同税种来划分事权和财权;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实行超收分配、超支补助的财政体制模式,为满足乡镇基本支出提供合理保证。对贫困潦倒、不能保证各部门正常运作的乡镇,采取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来保证基层财政机构的正常运转。要依据公共服务均等化分配为重点,建立一套规范、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依据保障性、激励性和定向性为基本原则,每年划拨一定的财政收入对乡镇进行转移支付。对于一些财政收入并未满足基本支出的乡镇,根据综合考核调查其财政收入、基本支出,为平衡其财政收支,采取基本运转转移支付制度来确定转移支付额。对于区域布局做出贡献的地区采用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尽量使得财物向下级转移。对于生态建设具有示范性影响的乡镇给予较大程度的财政转移倾斜,逐步均衡各基层区域间基本财政的保障能力,并未均等分配公共服务提供合理保证。三是要调整人事结构,建立财政人员双重管理体系,基层财政的人事调整上级财政主管部门要有一定的话语权,从根本和制度上保障财政体系的稳定性和连贯性,才能使财政事业向着更高水平发展,同时通过垂直管理,也为财政体系业务指导和监督提供渠道。
(三)上水平:财政资金使用与监管要上水平
一切财政工作的优与劣,最终将体现在资金使用效益的好与坏、高与低上,效益是衡量财政工作的根本标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别是公用经费支出。近年来,中央及所属机关的三公经费日趋透明,支出公开化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是基层政府的财务公开还不完善,造成了一些基层政府资金使用方面仍然缺乏效率。在财源建设上,要培植效益性财源,使财源建设的努力体现在财政增收上;在财政收入上,要减少非税收入,杜绝虚列、空转等现象,挤掉收入中的“水分”,提高地方的可用财力,切实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在财政支出上,要科学界定支出范围,完善量化考核评估体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财经秩序,为经济的平稳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干部队伍素质要上水平。乡镇财政处于财政管理体系的末端,管理着一个地区的公共支出,对本地区来讲责任重大,且基层财政干部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面广,服务项目多,这就要求我们基层财政干部要从自身抓起,努力提高专业水平,认真参加各种培训,做到精通各项财政政策,为本地区人民当家理财、为地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三是财政部门建设要上水平。要按照建设发展型、和谐型、法治型、效能型“四型财政”的要求,充分发挥财政支撑作用和税收职能作用,切实要按照为领导服务、为部门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四个服务”的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廉政建设、保持财政的纯洁性,要树立节约意识,合理节约使用资金,增强资金使用效益,为进一步规范基层财政资金管理提供保证、打牢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家义.国务院关于2008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R].2009.
[2] 周莉,张超.当前地方税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商业时代,2009(22).
作者简介:刘善嵩(1986-),男,天津人,任职于天津市西青区王稳庄镇政府。
(责任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