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冰
小品和相声这两种精当地运用语言的艺术形式,给大家带来了数不清的欢笑。小品《不差钱》中“人这一辈子最痛苦的你知道是什么吗?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人活着钱没了”这些语句诙谐中又富含哲理,让人津津乐道;相声《不能让他走》中“你长得也太随心所欲了”,“不要崇拜哥,哥只是传说”生动诙谐成了脍炙人口的流行语。还有很多作品,因为其生动的语言艺术,成为永恒的艺术经典,让人难以忘怀。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角,教师将舞台让给了学生,只能用少量的语言引导点拨,那么,我们何不“于关键处显神通”,锤炼自己的语言,让它成为吸引学生、升华知识的“艺术”呢?
新课改下的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之一:准确精练,点石成金。
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表达,教师只能用少量的时间引导点拨。但是学生在展示、点评、质疑的环节上常常耗费大量的时间,课改初期,已经习惯了填鸭式教学的学生对此很难适应,自学能力暂且不提,单就语言表达方面就存在很大的缺陷,对问题的表述往往思路不清,不得要领,因而在课改初期经常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在恰当的时候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进行点拨。
何为恰当的时候?比如在学生思路跑偏的时候;比如学生表达不清的时候;比如学生为某个题争论不休的时候;比如学生把握不住方法规律的时候。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用精当的语言引导点拨,已期达到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的效果。为何要教师语言精练准确?因为45分钟的课堂,时间有限,加上学生自己占用大部分时间自学、互学,如果教师引导点拨的语言再啰唆的话,那就不能增加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也就谈不上课堂的高效了。
要想做到“在恰当的时候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进行点拨”就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1)深挖教材,将内容吃透。学生的思路五花八门,你不知道会出现什么状况,只有将教材吃透你才能判断他的做法对不对,好不好。(2)了解学生,知道哪些地方可能会出现障碍,提前准备应对方法。(3)课堂机智,能随机应变,处理各种突发问题。(4)设计语言。在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提前设计好引导语言,要做到准确精练,起到一语中的、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作用。
新课改下的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之二:幽默诙谐,自成一格。
曾经听过“弘志妈妈”高金英老师的报告,她说,在她的课堂上经常穿插一些笑话、小魔术等,课堂气氛特别好,很多学生多年后还记得她上过的一些课。我想,这就是课堂语言艺术的魅力。知识毕竟是枯燥的,青少年自身的毅力和控制力还不够强,面对再好的知识也有倦怠的时候,教师何不利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以达到加深记忆的效果呢?
有一次作文课,我在开头导语部分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今天我们这节作文课的课题是:‘平平淡淡不是真”并把课题板书到黑板上,我话一出口同学们就小声议论开了,有一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你这话错了,应该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我问同学们:“是这样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我说:“不是。”同学们面面相觑,我立刻精神抖擞地挺胸抬头,拍着胸脯说:“你们语文老师——我,是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的!”有的同学似悟到了什么,笑了。我趁机说:“以我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看,如果你的作文很平淡,那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我费尽心思倾尽心血殚精竭虑惨淡经营,精心为大家打造了几个作文方略,帮助你超脱平淡,一举爆发。同学们想不想听?”正是因为我的语言幽默诙谐,使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们的情绪空前高涨,那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为了让自己的语言更幽默,我还特意搜集学习了小品相声等“抖包袱”的技法,比如“逆反幽默法”,“顺话伸缩幽默法”,“先抑后扬、峰回路转”,“歪讲曲解、倔强己见”,等等。当然,从理论到实践还是有距离的,课堂毕竟不是小品,不能事先准备好台词,需要临场发挥,从这个角度讲,课堂比小品还难。科学、简洁、文明、幽默又不失高雅的语言风格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而不是刻意营造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丰富自己的语言,努力提高口语素养,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新课改下的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之三:借助体态语,增强感染力。
体态语,顾名思义,是指人的身体状态表示的信息含义。这种人体语言是以动作、表情、姿势、眼神等形式传递信息的。
从某种角度来讲,教师也是特殊的演员,需要借助表演传达思想和知识。一个好演员要借助肢体、表情等辅助语言表达,增强感染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教师要想让自己的课堂成为“艺术”,就要学会借助态势语和表情语辅助表达,吸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师为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管理,既可用点头、手势等代替自然语言表示对学生的指示,又可在引导、点拨的同时借助特殊的手势辅助说明,从而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教学的作用。
总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让自己的课堂成为“精品”,就要潜心研究如何运用好“语言”这门艺术。在当前新课改的理念下,研究课堂语言又有了新的意义:教会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流畅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条理清晰、方法得当地讲解知识;该用什么样的声音、语速展示、点评、质疑。
如果教师自己都不能成为运用语言的高手,又如何教给学生这些知识?我们的课堂又如何能高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