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课中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2012-04-29 22:17史春燕
考试周刊 2012年31期
关键词:浮力清水科学素养

史春燕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人的一种素质,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教育要求我们通过学习逐步培养起学生的科学素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另一层含义则是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就是说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是小学科学课程的最终指向目标,所有的一切都要围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中心来进行。现阶段如果我们说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就是说要在课堂上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我总结了一些小学科学教育的经验,以供参考。

1.制定好每节课具体而可操作的目标

我们给科学素养定义了四个核心概念:科学概念(或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的这四个核心方面正对应着我们科学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的目标要有具体的描述。所以要把三维目标定在具体问题、具体活动上。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会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在每篇教案上都应有明确的表示。

2.做个“问不倒”的老师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们普遍感觉到自己原有的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科学课的教学了,加强学习已是大势所趋,为此有教师提出“做个问不倒老师”,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自然不在话下。

的确,小学科学虽然内容并不深奥,但也涉及了“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部分内容,综合性强,原来教师的知识结构确实需要更新和完善,对于一个“一问三不知”的科学教师,孩子们会丧失学习的兴趣。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一个有着丰富科学知识的教师一定能培养出有科学素养的学生吗?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如果教师缺乏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缺乏一定的方法,单一地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科学素养的培养将大打折扣。在科学教育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知识不是科学素养的“唯一”,在实施教学时,要变单一的科学知识传授为全面科学素养教育,变以课堂为中心向引导学生走向自然、生活和社会转变,变教师为中心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转变。科学素养的培养必须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得到实现,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

3.小学科学课常用的教学方法

3.1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2实验探索法。实验探索法是指教师提出命题或创造若干条件,学生围绕着教师的命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或者利用教师创造的条件,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实验探索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实验探索法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在实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提出命题或创造条件,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怎样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发现什么,都由学生自己来确定。实验探索法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发现的能力。也就是说,把实验作为探索和发现的方法,学生按照提出的命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寻找答案。在这里,实验过程就成了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

3.3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专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所以比较适合在小学中高年级使用。

4.合理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改中进行了教材多样化的改革,允许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教材,可以说,再完美的教材,也很难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另外,由于编写与出版的时间差,也可能会出现落后于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实际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树立新的教材观,明确教材只是“学生和教师进行教学的材料”教科书并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而只是一种材料,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授课顺序是可变的;授课时间是可调的;教学实例是可选的;教科书中的内容不一定是必须用的或必须掌握的。

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有课程开发意识。

5.教学设计要尽可能“制造”学生认知矛盾

烟火的美丽在于其燃放时的五彩缤纷,静寂的岩石在碰撞时会发出令人炫目的火花,人的思维只有在碰撞时才会飞跃,才会引起人的兴趣,激发灵感。因而,我在教学设计时力求体现这一理念。如我在讲到液体的轻重浮力大小时,原来提出先取相同的盐水和清水,要用量筒量,再用天平称。后来,我先让学生猜一猜,清水重还是盐水重,学生都说盐水重,然后我拿出天平让一学生上来称,结果是清水重(因清水多)。这样与学生原来的猜测发生了矛盾,引起了学生的认真观察和思考,学生马上发现清水与盐水不一样多这一情况。于是学生们提出了清水与盐水应一样才能科学地比较。这时我再让一名学生上来,叫他取一样多的盐水与清水,他利索地使两杯水并排等平,便走下台去。自然这种方法产生的误差较大,如何能比较精确地量得一样多呢?我在启发学生的时候出示了量筒,自然水到渠成。当讲到油、清水、糖水哪种液体浮力大时,学生们猜测是油的浮力最大。在“猜测”的基础上,我将不同的物体逐一放入烧杯中,结果油的浮力最小,这与学生的原认知发生了冲突,这引起他们的思考:为什么看起来成黏稠状的油浮力会最小?他们马上会联想到液体轻重影响浮力大小这一概念,得出油最轻,所以浮力最小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我将油倒入水中,证明学生的猜测正确。在整个过程中我发觉学生既专注又投入,他们的思维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猜你喜欢
浮力清水科学素养
战灭歼菌细
只为清水润万家
“浮力”知识巩固
我们一起来“制服”浮力
浮力大小由谁定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清水一盏可供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