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建
摘要:高中作文教学虽说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但大多数还是一些久研不决的老问题。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仍是破解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难题的最佳选择,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作文,启发学生生活化作文的意识,优化生活化作文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当然,教师也要深化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进一步推进高中作文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生活教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11-0039-03
作文教学无疑应是语文教学中一大重要板块,但事实却是作文教学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形形色色的作文教学研究也没有形成多少有推广价值且操作性强的成果。业内外人士都感到作文教学问题不但依然故我,而且有的似乎越来越严重,还出现了不少新问题。
归纳起来,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主要有这样三大问题:
1.绝大多数学生不愿写作文,总觉得是精神折磨,被逼应差,不得已而为之。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的严重缺失必然带来写作的随意,立意缺少思考,素材缺少选择,语言缺少推敲,能少写则少写,能迟交则迟交,尽管写了不少,但总在低水平上徘徊。
2.写记叙文常常编造故事,无中生有,无病呻吟,强作抒情;写议论文堆砌论据,不作分析,或充斥套话、空话、假话。缺少真实体验,缺乏深刻思考,缺失真情实感,程式化盛行,新八股泛滥。
3.多数语文教师似乎也默认了当前的作文教学实在是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无所作为,故而没有计划性,教学随意性愈发严重;没有针对性,作文指导多是概念、技巧;没有系统性,训练题常来自个人“灵感”或现成资料;没有实效性,只是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讲,不回避重复,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写,不追求提高。
探究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少教师常会归咎于应试教育。笔者虽有同感,但总觉得不论从新课标的设计,还是就近几年高考命题走向看,都在积极引导高中作文教学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倒是教者更需勇于自我反思,我们是否为了应试,为了眼前利益而舍本逐末,做得偏了一些、窄了一些?
写作文为了什么?这个涉及教学目标的问题,不少学生和老师可能并没有真正搞清楚,为分数的短视教学现状多少能证明这一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前者强调写作乃人们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后者强调写作有利于提高认识水平和培养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以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而这些强调写作来自生活、为了生活的若干教学建议,我们都可以从80多年前陶行知的文章里找到理论根据,这就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其多年教育改革实践中逐步明朗并完善起来的一个系统化的教育理论体系。在其主要内容中,“生活即教育”是核心,强调生活本身具有教育意义,教育离不开生活,要通过生活来进行,生活决定教育,同时教育又能改造生活,促进生活进步;“社会即学校”从空间和时间上强调整个社会生活都在教育范围内,人的一生都在教育过程中;“教学做合一”强调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法、学法、做法应合三为一,教师既教又学,学生既学又做,而且教学不只教人学,更重要的是教人做事。
反观当前的作文教学,在高考指挥棒的负面影响下,除了比较单调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学生离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越来越远,没有新鲜灵动的源头活水,没有经常、深入的参与、体验,学生何来厚实的素材和独立的思考?几乎封闭的作文教学谈何活力和吸引力?由此,我们深切地感到,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来破解当前高中作文教学中的若干难题应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一、要启发学生自觉强化生活化作文意识,深刻认识到作文既来自生活,又为了生活。在不断充实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外,要积极倡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在生活中,在活动中,学生会真切感受到,作文不是为了考试,而是来自生活的需要,考试只是一种检测手段而已。生活需要我们会表达、能交流,有效运用母语展示自己、加强沟通。丰富的生活内容也为学生进行适切的表达和交流提供了大量活生生的素材和借鉴,学生不会无话可说,作文不再空乏苍白。
同时,由于我们的作文训练基于对当下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又必然促进学生对生活有真情实感,对现实有正确认识,对人生有合理定位,对未来有健康追求。可见,投入生活有助于写好作文,学会作文也有助于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生活化作文教学理念着眼于为了学生写出真正的好文章,为了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必然会促使学生端正写作动机,极大地提高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情趣饱满、激情迸发的心理状态下写出一篇篇人生佳作来。
二、要引导学生不断优化生活化作文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应鼓励学生放大时空,拓展视野,既要适度练习规范化命题作文,更要多写为了人生、结合时事的生活作文。要勇于带着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封闭的学习生活,走向田野,走向厂矿,走向市场,走向自然,描写生活中的人和事,陈述生活中的情和理,让作文教学动起来,让作文训练活起来,让练习效果好起来。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已开始关注人生,关注生活,但诸如“回到原点”、“拒绝平庸”等大而不着边际的命题仍不受学生欢迎,也难以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同。虽说受时间、场地等因素的限制,高考作文的开放性程度不可能有多高,但能否多提供些真实的生活场景,多提供些典型的社会背景?这样可让学生产生实在的感想,做出独立的判断,发挥生动的联想,抒展真挚的情感,而不是绞尽脑汁空发议论,挖空心思刻意编造。
“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策略指导我们,作文教学唯有走向生活,融于生活,学生才会有话可写,也会愿意乐意写,比如不少学生能坚持写生活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学生走访名人、参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应指导学生学写人物访谈、调查报告,在提高叙述能力、分析能力的同时,深层次体验身边的人和事。在天天看新闻、上网络的前提下,我们应指导学生学写观后感、时事评伦,在提高议论能力、推理能力的同时,让自己身处其中,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天天播报”、“5分钟演讲”也是活泼有效的训练形式,不管大事小事,无论名人凡人,学生都可拿来写和说,在提高选择能力、评价能力的同时,学生真会觉得,生活离不开写作,写作成了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师生要协同深化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进一步推进高中作文教学改革。
当前亟需加强作文教学目标系统、内容系统和训练系统的研究,并能整合成一套既科学有序、又可操作的实用教材。统观教材市场,也有几十种,但各自缺陷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或是专家主刀,缺少一线教师的实验支持和循环论证;或是名师主笔,缺少研究人员的高位指导和理论支撑。若双方或多方配合,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在实验中研究,在研究中实验,相信定会拿出一套高质量的教材来。
其次要加强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指导研究。学生写作不同于作家创作,针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主要是为了掌握多种常用文体的基本写作要求。有些不切实际的标准只会让学生感到望尘莫及,有些水平较高的范文只会让学生感到自愧不如,而这些往往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强化其畏难情绪和敷衍意识。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应允许部分学生的写作处于一般或只能达标的水平,或在某些类型的作文方面表现突出而在其他类型的作文方面表现一般。
还要加强对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读是为了吸收、积累、储备、借鉴,没有一定量的阅读支持,必然影响写的质量水平。而写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光靠泛泛的理论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大多可从美文佳作中找到解决的办法。
教师通过研究改进教法固然重要,适时指导学生进行反思研究以改进学法也很重要。为什么不少学生写得并不少,但就是水平不见提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反思,缺少有深度有价值的反思。倘若思考贯串写作始终,经常分析自己的作文问题及其症结所在,及时探明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的作文水平怎么会总是原地踏足呢?
高中作文教学虽说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但大多数还是一些久研不决的老问题,而其主要责任当在教者。今天我们重学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既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更要有破解难题的勇气和务实有效的行动。
Life Education Theory and Senior School Writing Instruction
ZHANG Shi-jian
(Anyi Senior Middle School, Baoying 225800, China)
Abstract: Compared to some new problems with senior middle school writing instruction, some lingering problems are even tougher to tackle. In fact, Tao Xingzhi's life education theory is still the best solution to them. In teaching writing, teachers should lead students through the way of life-based composition, raise their awareness of writing about life. Meanwhile, teachers should carry out further research on life-oriented writing instruction for a more efficient education.
Key words: senior middle school; writing instruction; life education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