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输”理论在现代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2012-04-29 19:11:14解亚伟
群文天地 2012年4期
关键词:灌输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教育事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时刻。形形色色的教育改革、体制创新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与之相应的中学课程教学改革也在逐步进行。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课堂知识“灌输”方式当何去何从,成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灌输”理论;课程气氛;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尽管随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随着国内外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也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但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本内容,这一点作为社会主义中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一直未发生改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才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身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任的新一代中学生,其思想政治方向的正确性、引导性必须引起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为此,在新课程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新型教育理念,寄予“灌输”新的方式。

一、“灌输”理论的含义

人们的知识体系来源于两个方面: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人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所获得的知识称之为直接经验,通过由他人口授或者其他非自身体验的知识是间接经验。人的正确思想不可能从自己的头脑中自发产生,它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才能产生正确思想,而科学理论只有通过灌输,才能被人们掌握。

正如列宁所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意识。”

二、素质教育阶段采用“灌输”理论的必要性

(一)直接经验知识传输的局限性

在现阶段素质教育被提上日常的阶段中,虽然社会总体都在进行课程改革,都希望以更好更直接的方式把知识传输给学生。但是,毕竟让学生直接获得直接经验的条件是很有限的,是受到经济、时间、空间等等很多因素的影响的。所以在尽可能满足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要保障学生可以更好地获得间接经验,对这方面的改革创新可以在教学方法上进行。

(二)中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要求

大部分的中学生群里作为未成年的孩童,思维方式与判断能力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需要在老师家长的指引之下去逐渐树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中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对社会方方面面了解较少,很多事情不能透过现象去了解到本质,对课本上的略带抽象性的知识很难自身去理解记忆。这时候,就需要有老师的指导,需要老师去进行悉心疏导,增强自身判断是非、明白对错的能力,而不是纯感性地去以自我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教材中的知识。

(三)考虑教育成本的节约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是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缺陷不足,教育经费问题就是现阶段需要迫切注意的问题。据最新数据报告显示,中国现阶段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4%左右,这相对比较少。在素质教育阶段,若一味强调课程改革而忽视在课改过程中可能的资源财力消耗,很可能会造成浪费现象。

三、教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如何使用“灌输”理论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目标、任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包括学生在认知、情感、能力、行为方面的发展。“灌输”理论作为目前中学教学的常用惯用方式,其自身的改革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等联系密切。因此,在中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以适当的方式运用“灌输”理论。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教学目标最终是要通过学生来完成的。制定教学目标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出发,分析其知识基础、能力层次、觉悟程度等,一次控制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教学目标过难,会使学生望而却步;教学目标过易,又使学生感到没劲,缺乏吸引力,引不起强力的动机和兴趣,也就失去了教学目标的激励作用。因此,要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和变化着的实际出发,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地促进教学活动向着产生最发成效的方向发展。

(二)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喝社会不断进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法的理念、路径都实现了多样化。要想使得学生更好地接受到知识,就必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三)在“灌输”的同时注意发挥学生主动性

一堂完整的中学思想政治课,除了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还要尽力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美结合的双边互动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这样才是“灌输”理论的实践新应用。

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随着中学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传统的“灌输”并不会随着改革的脚步而止步不前,而是会与时俱进,以一种新的姿态毅然屹立在中国教育界的前端!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们出版社,1995.

[2] 游铭钧.论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游铭钧.论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解亚伟,男,汉族,山西运城人,现于重庆市西南大学攻读法学学士学位,以从事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科研为主要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灌输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衰老是被灌输的概念
奥秘(2018年12期)2018-12-19 09:07:32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54:09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54:49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